茭白筍田復育白魚,經濟保育雙贏

茭白筍田復育白魚,經濟保育雙贏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輔導埔里茭白筍綠保田 成功營造白魚棲地 經濟保育雙贏再添美事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 2013 年配合農委會水保局,參與「南投縣埔里鎮一新社區跨域合作示範計劃」,輔導埔里一新社區十多位農友,推動茭白筍田轉作有機耕作及進行綠色保育驗證,兼顧農民生計與生態保育,達到復育珍貴瀕臨絕種保育動物「台灣白魚」。直至今日,已有 4 戶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總面積約 4.5 公頃,在 4 至 10 月茭白筍盛產期間,每日產量可達一千多公斤,創造利於環境的永續產業模式,逐步展現「生產、生態、生活、生命」四生共容的內涵。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南投埔里是台灣茭白筍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台灣白魚的主要棲地。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共同合作推動「綠色保育標章」的綠色保育計劃,代表著以友善耕作方式,促成自然環境與生命生生不息。慈心基金會自 2013 年起,協助凝聚當地一群有共同生態理念的農友們,輔導埔里茭白筍田轉型綠色保育,針對有意申請綠保標章的農友們,詳細介紹綠色保育標章的內涵及申請程序作業,同時媒合有機農產品通路商銷售產品,以及宣傳在地生態旅遊。農友們在茭白筍田旁刻意保留一塊生態池,以友善農法善待物種,已逐漸成功復育白魚。

綠色保育標章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台灣農業小面積的生產模式,將農村居民生活與田區生產緊密連結,而有機農業強調的友善耕作、重視環境生態保育、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正是創造台灣農業及環境永續發展的價值與契機。近年來,慈心基金會積極推廣有機農業、教育社會大眾建立正確保護生態環境、關愛生命與健康的概念,不僅瞭解食材的安全,提升生活品質,進而促成更多認同友善環境理念的年輕人返回農村,而埔里一新社區的轉變,即是最佳代表,從新一代年輕農友們積極主動參與有機轉作及綠保計劃,便可看到未來農村發展的活力與希望。

蘇慕容進一步說明,有機農業包含了經濟、生態與社會交融的面向,傳遞了一種人與自然尊重和諧的生活態度,創造彼此共存共榮生生不息。不僅提升生產附加價值,更具守護國人健康、安定社會的功能,並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態與家園的意義,也是四生——生產、生態、生活、生命的內涵與價值。慈心基金會除了給予農友們實質輔導幫助,也持續帶來許多溫馨的關懷與鼓勵,連多年採慣行農法的老農也深受感動,而獲頒「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友們,更從綠保計劃的肯定中,堅定轉型有機耕作的價值與使命,守護了白魚、穿山甲等保育物種,看到永續農業發展的曙光。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

 一新社區農民推動農產業轉型成功,社區鄰近中台禪寺,農民感念佛法無邊、普照生靈,特於 9 月 27 日(六)及 9 月 28 日(日),假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綠保護生靈、農事永平安」農夫禮佛感恩朝山健行活動,以社區收成之優質農產品進獻佛祖,由社區內之農民肩挑農產品,步行於社區內之農路,共同前往中台禪寺感恩禮佛,同時安排有茭白筍料理創意競賽、綠保田農夫分享及社區遊程體驗樂遊遊等活動,與眾共享成果的喜悅。埔里一新社區推廣綠保計劃的成效,如漣漪般帶動起鄰近社區及農地的轉型,陸續投入綠保標章的申請,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珍貴物種,穿梭農田阡陌間,重現當地欣欣向榮的生機。期盼農村再生的力量結合綠色保育內涵,深耕鄉里田野,譜出埔里綠色奇蹟。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 慈心茭白筍田復育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