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出外人

儒家講「仁」,人字旁兩橫,表示人生在世間,不是一個人,是二者彼此相互依存的。現在社會最大的毛病,是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實際上真正為自己好,還必須要顧及別人,肯代人著想,把別人看成我自己一樣,這正是儒家「忠」的精神——忠是把心放在中間,也就是佛法裡「自他換」的心。

——日常老和尚

我的父母親待人寬厚,他們能夠體諒他人的艱難、願意盡一己之力的以具體行動幫助他人。回憶他們的行誼,體會到父母親想傳遞給我的種種,深深的感念湧上心頭……

我們與叔嬸們三個家庭共同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十二個人共用小小的三層樓房。好不容易蓋了新房子,叔叔們決定搬到新房子住。一起生活這麼久,對父母親來說真是不捨,但我們姐妹倆卻雀躍不已,終於可以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了!

當時有兩位年輕人,剛考上特考,分發到附近的機關服務。他們四處找租房子,恰巧敲門問到母親:「請問附近有沒有房子要租?」熱心的母親帶著他們向附近鄰居詢問,都沒有合適的房子,於是決定把樓上我們的新房間租給他們。

疼惜出外人

母親說:「妳們住校,不常在家,放假回來擠一擠就好了。」父親也說:「妳們以後也可能會到外地工作,需要租房子。如果知道別人有房子不肯租給妳,妳們做何感想?對出外人要多照顧、多疼惜……」我們遵從父母親的決定,接受了這件事。在他們搬進來之後,父母親待他們如同家人,每逢過節加菜就請他們一起吃飯,冬令進補也少不了,甚至他們的親人從彰化來探望時,更特地請三叔開車帶他們去玩。

而若干年後,恰如父親所說的,我因為職務上的調動,嚐到了離鄉背井的滋味。所幸有同事協助,才免於挨家挨戶地問:「有房子要出租嗎?」七、八年租屋在外的日子,受到主管、房東的照顧頗多。有一回我在學校扭傷腳,當晚總務主任夫妻倆,就騎著腳踏車專程送藥布給我。他常說:「妳在家有父母照顧,現在出門在外,我們就是妳的監護人!」而房東太太,多年讓我在她家搭伙吃飯,我學佛茹素,還刻意為我炒素菜。

每每憶起這些往事,我都會感動莫名,我常想,自己出外時,也能遇上貴人,都是受到父母親的庇蔭吧。感謝父母寬厚為懷、重視品德的信念和教育;這份價值觀,也成為了我心中最寶貴、最溫暖的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