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土小米種回來!慈心推動南迴四鄉小米產業六級化發展,里仁全力響應

把本土小米種回來!慈心推動南迴四鄉小米產業六級化發展,里仁全力響應

呼應聯合國「糧食與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全球行動計畫」精神

慈心基金會推動南迴四鄉小米產業六級化發展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 2015 年起,受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執行「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當時以豐南、奇美、電光及達魯瑪克等花東四部落為示範據點,並成功以本土硬質玉米串連起雜糧復育、友善農業、部落經濟、文化傳承等農業文化的發展模式。

2019 年慈心基金會更進一步在臺東縣金鋒、太麻里、大武、達仁等南迴四鄉,以在地傳統作物「小米」作為發展作物,凝聚一群在地志同道合者,透過小米的復耕,結合品系多樣化、生態多樣化及傳統智慧文化的精神,再度帶動起臺東南迴四鄉產業六級化的永續發展。

把部落小米種回來的行動背後,蘊含的是保存臺灣本土農業文化遺產,把部落文化、臺灣山林生態一起種回來的期許。臺灣小米與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具有高度連結性。在各原住民族語言中對小米的不同命名,隱含著祖先根據馴化作物的生物特性、外觀特徵及來源的紀錄。歷史悠久的小米種植文化,更讓小米與原住民族的核心信仰密不可分,在各式祭儀中佔不可或缺的地位。此外,部落文化中彼此饋贈、交換小米的傳統習俗,更成就了小米千年來種源交換與活化之重要機制。

慈心基金會舉辦部落參訪活動,帶二三級產業業者走進田區現場。農友於活動中介紹小米的特性。慈心基金會舉辦部落參訪活動,帶二三級產業業者走進田區現場。農友於活動中介紹小米的特性。慈心基金會輔導農友轉作友善耕作小米的同時,也積極串聯二三級產業。讓豐收的小米無須擔憂後續加工與通路銷售問題。慈心基金會輔導農友轉作友善耕作小米的同時,也積極串聯二三級產業。讓豐收的小米無須擔憂後續加工與通路銷售問題。

除了在文化面向上的特殊性,小米在生態面向上亦具有重要意義。小米的生長分布海拔落差可達 1000 公尺範圍,因而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樣性。而小米也是瀕臨絕種的山麻雀十分喜歡的食物,小米種植面積不僅影響山麻雀族群數量,也連帶影響食物鏈更上端、同樣瀕危的熊鷹存亡。

慈心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李思明表示,在聯合國「糧食與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全球行動計畫」中,山區生物多樣性與當地原住民利用形成的智識系統,被認為是一項全球珍貴的遺產,特別是可供人類生活應用的農業遺傳資源。臺灣原住民族群傳統的生活領域,大多與山地森林有關;如此珍貴的資產,我們應該珍惜並復興。而部落的小米文化,更是臺灣原住民在生態環境與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典範。慈心基金會希望以「倡議者」的角色,結合更多有志一同的人,朝向人與社會、自然互助共好的方向努力。

然而,在產業轉型、進口雜糧競爭以及農業人口超高齡化的多重威脅下,日據時代文獻記錄中曾多達 200 種品系的臺灣小米,百年來種源的消失率推估已超過 75%。慈心進入臺東場域後,首先透過拜訪農友、舉辦說明會與學習參訪活動,號召了一群認同綠色保育理念的農友,率先投入友善耕作小米轉作。

慈心基金會進入臺東場域後,首先透過拜訪農友、舉辦說明會與學習參訪活動,號召一群認同綠色保育理念的農友,率先投入友善耕作小米轉作。慈心基金會進入臺東場域後,首先透過拜訪農友、舉辦說明會與學習參訪活動,號召一群認同綠色保育理念的農友,率先投入友善耕作小米轉作。原住民族的小米文化,是生態環境與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典範。慈心基金會在南迴四鄉推動小米復耕,盼帶動產業六級化永續發展。原住民族的小米文化,是生態環境與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典範。慈心基金會在南迴四鄉推動小米復耕,盼帶動產業六級化永續發展。

第一級生產者到位的同時,慈心同步展開二三級產業的布局與串連,積極拜訪加工業者、產品開發與品牌行銷等專業人士、媒合通路、舉辦一二三級產業聚會交流活動,協助產業六級化合作聯盟成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知名有機通路里仁公司因認同本土雜糧復興所帶來的文化與生態效益,不僅全力支援南迴四鄉小米產品開發與後續通路販售行銷,更計畫在未來以本土小米全面取代里仁架上的進口小米。

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與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拜訪台東小米農友。里仁公司不僅支持南迴四鄉小米產品開發與通路販售行銷,更計畫未來以本土小米全面取代里仁架上進口小米。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與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拜訪台東小米農友。里仁公司不僅支持南迴四鄉小米產品開發與通路販售行銷,更計畫未來以本土小米全面取代里仁架上進口小米。

在臺東小米產業六級化的推展上,慈心基金會帶入「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共榮發展的「四生精神」,讓「產業永續」在經濟面的討論之外,兼蓄文化與生態的並進發展。期許共同把臺灣的本土小米種回來,也為傳統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復興開闢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