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福智僧團以佛法觀點與西方正向心理學專家交流

期望用正確的方法讓內心超越痛苦的束縛 看見生命的光明與希望

為了關懷更多人的身心健康,透由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林綺雲執行長、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張淑美教授及佛光大學心理系吳慧敏教授的安排,福智僧團如證和尚、如得法師於 2017 年 10 月 23 日假雲林福智教育園區,與享譽國際的意義療法(Meaning-Centered Therapy, MT)及第二波正向心理學(Second Wa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2.0)創建者加拿大籍 Dr. Paul T. P. Wong(王載寶博士,簡稱王博士)及其夫人 Dr. Lilian CJ Wong 進行一場「佛法與意義療法及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對話」,透過佛法與西方心理學的交流,為現代人提供佛法觀點與實證研究的學術論點,期望幫助更多人用正確的方法,讓內心超越痛苦的束縛,看見生命中的一絲光明與希望。

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王博士在會談中修正了正向心理學 1.0 只從快樂的方向引導情感,有違人性。因而提出正向心理學 2.0,要以更具意義、正念的心,在逆境中抱持慈悲、寬恕、觀功念恩,以及成熟安康的態度來看待人事物美好的一面,並且多行利人利己之事,在面對困難時,藉由尋求正向意義,轉化痛苦的心理狀態,在內心中得到真正的快樂。如證和尚對於王博士所提出的論點表示認同,並舉出意義療法及第二波正向心理學與佛法在心續處理過程相同之處,正因為面對痛苦,認識、接受並找到痛苦產生之因,當內心超越痛苦的束縛、用正確的方法進一步轉化苦難時,就完全符順佛法「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內涵及「轉煩惱為道用」佛法最核心的理念。如得法師則引大乘《修心七義》根本文:「罪滿情器時,惡緣轉覺道,遇緣即修習,四行勝方便。」提出當面對苦難、如果我們能夠由其中找到價值,那苦難就變成有意義了。

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會談最後如證和尚表達透過佛法與西方正向心理學 2.0 的交流,對於幫助陷在痛苦的人們更能相得益彰,若王博士能引用佛法觀點去闡釋正向心理學 2.0,詮釋高度將會有所不同;而佛法的觀點透過王博士以專業、學術論點提出,也不會被認為是宗教而心生排斥。如此心理學實證研究及佛法美好的理念、調伏煩惱的方法可以讓現代人更能接受,二者可相輔相成、交相輝映,共同為被痛苦糾纏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

關心眾生身心健康,福智與國際心理學專家對話

詳細會談內容請參閱:正向心理學 2.0 與佛法——Dr. Paul T. P. Wong 與福智僧團法師對話

● 延伸閱讀:福智「觀功念恩」躍上國際個人意義研討雙年會,向西方學者介紹理論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