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座高山

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我的偶像」。同學的偶像還真多,包括國父、總統、科學家、還有電影明星,唯獨我寫的是自己的父親。中學叛逆的年代,同學們的目標投向於國內外的明星,瘋狂的收集他們的照片及訊息,我似乎無動於衷,父親依然是我唯一的偶像。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問我,我最崇拜的人是誰?想了想,我的答案還是:「外公。」

父親不僅慈祥和藹,而且身手不凡,家裡電燈壞了,父親只要動一動手,光明就來。水龍頭壞了,父親只要手摸一摸,水滴就停了。舉凡時鐘、電扇故障,只要父親出馬,一切都解決了。由於業務的需要,父親常常要出差到台北。打從父親剛出門,我們就開始期待父親回來,因為他總會帶回一些鄉下看不到的新奇事物。在課外讀物方面,像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在那時候,以務農為主的鄉下,鮮少有這些書籍,父親卻常常一箱箱的帶回,只要有空就陪著我們閱讀,也因此啟發了我對於文學的愛好。

中學的時候,課業的壓力加上青少年期的那種浮動感,老是讓我和母親三天兩頭的對立著,此時父親會把我拉到一旁,輕聲的勸慰。有再多的不滿,在父親溫和的言語之下,一切都化為無形。

夜晚昏黃的燈光下,父親常常以他特有的日本腔領著我念那拗口的英文,一字一句的念。夜深了,一杯熱牛奶或是香濃的杏仁茶是不能缺少的,因為父親說:「女孩子將來要擔負別人的家業,現在把身子照顧好,以後才有能力承擔。」那時,並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如今方知,父親對子女的愛,就算有一天我們將離他遠去,他也早已替我們準備好了護身符。

北上讀書時,每次回家,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晚餐後與父親在院子裡長談,天南地北,課業的問題、交友的問題,父親一一為我剖析及指點,尤其是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往往一再叮嚀,唯恐稍有疏漏。他常說:「將來夫妻吵架絕不可跑回家來,回娘家請高高興興的。」也許是看多了姑姑、堂姐們的例子,有的甚至於親家之間大打出手,因此結婚多年,我謹守著父親的教誨,不敢稍有違犯。

婚後,父親也退休了,偶爾北上探望我們,總會拎著我愛吃的九層粿,其實到處都可買得到,但父親帶給我的卻是家鄉的風味與愛心。我期盼著父親的到來,一如兒時我期待他出差回來一樣。

這幾年母親中風,不良於行,家人建議請個菲傭來照顧,父親堅持不肯,他說:「老來是伴,她有病痛,我又怎能獨自逍遙?」每次回娘家,看到父親一次比一次蒼老,而母親依然雙手白皙,內心真的是起伏不已。我常說:「您前世一定欠了母親很多。」父親聽了也只是笑笑而已。每當辭別父母之際,我總會忍不住一再回頭,我只想再多看父親一眼,想著父親已日益老邁,我不知還能再望多久,但我知道,父親永遠會是我心中的那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