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行旅|誰在呼喚?|窗下仰瞻慈悲光
性崇法師恭錄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與經典提到「戒殺茹素」,響應日常老和尚推動慈心有機護生,與真如老師的〈慈心理念,素食行動〉。期盼大眾從飲食方式下手,改變命運。
性崇法師恭錄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與經典提到「戒殺茹素」,響應日常老和尚推動慈心有機護生,與真如老師的〈慈心理念,素食行動〉。期盼大眾從飲食方式下手,改變命運。
日常老和尚以悲心與遠見,二十多年前帶著福智團體展開有機農業與素食推廣;而今歐美也席捲蔬食風潮:倫敦素食夜、德國 Veggie 2.0、法國 Bobo 蔬食熱,從國際觀察時代的趨勢——蔬食!
福智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提出「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至今已 20 年了,各事業體在接班人真如老師引導下,致力以課程、活動、國際講座、期刊專欄、跨界合作等形式推廣多元蔬食。
一位到柬埔寨打拚的女強人,還沒學佛就將佛陀聖照、日常老和尚法照和《廣論》恭敬收藏禮拜十年。後來她進廣論班,參加福智企業營,踏進鳳山寺,在法師的鼓勵下成立孤兒院。
原本的工作是新娘化妝師,卻因為學廣論,成為彩繪佛菩薩像的義工。依霖師姐說:「畫佛像,除了技法還要有些不同的,那就是資糧!佛菩薩讓我看到我的慢心,開始學習皈依。」
福智僧服組的義工,長期努力以純淨發心、堅強的信心,一針一線縫製日常老和尚盛讚為「三世諸佛清淨幢相」的各式袈裟僧服,另外也擔任製作法會壇城所需的各種布品與供養物。
如何設計蔬食菜單?如何洗切、如何搭配材料?本文整理省時省力做蔬食的秘訣,讓您享受料理的樂趣,收穫蔬果的能量與健康美味,更為全家用餐的溫馨氣氛大大加分!
料理的時候,由肉食轉蔬食也很好吃!本文帶您從使用好油品、調整烹飪方式、多吃原型食物,以堅果、植物肉、菇類代替肉蛋奶等方式下手,巧思變化,蔬食也可以營養又美味!
當身邊親友的飲食習慣和自己不同,該如何平易近人帶動他們由肉轉蔬?妙妤分享經驗:透過蒐集美味蔬食餐廳、改變問話方式、增進廚藝變化菜色等,讓先生及親友輕鬆愛上蔬食!
《孝經》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日常老和尚解釋,人生在天地中,能觀察道理,取天地運行的常道常規,作為行持的準則。
福智之聲 239 期收錄弟子感念日常老和尚的「憶師恩法會」;適逢宗喀巴大師圓寂六百週年,宗大師傳問世;真如老師於感恩節前夕飛往南北加,宣說佛功德……請看我們的特別報導!
日常老和尚說,學佛時有個概念非常重要,就是學佛跟不學佛,差別何在?現在我們這樣忙碌,為什麼騰出時間來學佛?關於這一點,不妨多找一些參考,認真地在生活中觀察。
日常老和尚在《廣論》錄音帶 69 卷說道,老苦包括「盛色衰退」、「氣力衰退」、「諸根衰退」、「受用境界衰退」、「壽量衰退苦」。這五樣不斷出現提醒我們,要好好思惟啊!
故事出自馬鳴菩薩造的《大莊嚴論經》,福智僧團法師試譯白話。本文講述一個為生計奔忙庸碌的屠夫,因為宿緣遇見持戒比丘,憶起過去曾出家修行。他隨比丘返寺,證阿羅漢果。
假若未能發起真實供養或布施的心念,應該經常思惟串習布施或供養的種種巨大勝利、積貯財物的諸多過失,自然漸漸就能培養出真摯的供養及布施之心,累積不可思議的雄厚資糧。
就長遠生命續流來看,沒有不曾做過親族的有情,沒有和自己完全沒業緣的眾生,只是業緣的深淺導致能否即時利益對方。參加蒙山施食等,可使我們和眾生結緣,且即時利益對方。
1995 年起,福智團體年年舉辦圓根燈會,對宗大師做殷重的供養與祈請。2019 年適逢宗大師誕辰暨圓寂六百年,福智僧團更在鳳山寺、湖山分院等各寺院舉辦圓根燈會等紀念活動。
《起信津梁》是宗喀巴大師的傳記。主譯性景法師表示,對學廣論的人來說,有機會閱讀宗大師的傳記作為修行指導,這是很大的加持,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學大師傳記很重要的意義!
《廣論》:「特申修信以為根本。」宗喀巴大師說,對師長修信念恩,是圓成菩提道最重要的基礎。2019 年,適逢日常老和尚九十誕辰,《福智之聲》推出專題帶大家回顧憶師恩法會。
本文帶您概覽福智團體第十五年舉辦的臺灣憶師恩法會現場,編輯室整理出五大部分:僧團、真如老師連線、影片、讚頌、會場外環道展區,從各面向呈現弟子對日常老和尚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