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供養與布施的差別為何?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淨化、提升意樂?

問題敘述:

1. 供養與布施的差別?
2. 買自己或家人喜歡的供養物,供養後自己或給家人就予以受用,這樣可稱之為供養嗎?在面對自己實際受用供養物的境界上,如何淨化自己供養的意樂呢?該如何作意思惟?

回答:

布施,是指施捨的心念,屬於思心所。在妙音笑大師所著《現觀辨析》中提到:「施捨的思心所,為布施的定義。」而布施波羅蜜多,則是在此之上,還要加上四個條件:

1. 隨己所能地削弱慳吝和各種貪欲。

2. 證得空性。

3. 圓滿他人的希願。

4. 以布施拉近距離後,於三乘中擇一成熟其種姓。

所以,真正的布施,是心念上的活動,打從心底施捨出去,不再存心據為已有,而不僅是外在物品的交付。

供養,是指奉獻供物,令對方感到欣喜。而供物,除了有形的外在資財,也包含自己心中的功德、對正法的體悟等無形的財富。就形式上,供養可分為二種,一種是供養出去後,從此便不再歸屬己有,例如到寺院裡虔誠地供花、供香等;二是原來就預計自己要享用,但是在受用前先行供養,如每日用餐及飲水前供養佛菩薩等。無論哪一種供養,都是要真心奉獻所要供養的事物,令受供者感到欣喜。供養與布施許多方面都相通,但範圍仍有所不同。

因此,在做判斷時,可以檢視自心,是否在供養的時刻,當下是真心奉獻出所供的內容,抑或只是做個形式,其實心裡並非真正想要供養出去,就可分辨是否真的供養。同樣的,布施時是否在心中真的捨下所布施的內容,不再存心據為己有;還是東西雖然給人,心中依舊戀棧難捨,便可知道是否做到布施。假若未能發起真實供養或布施的心念,應該經常思惟串習布施或供養的種種巨大勝利、積貯財物的諸多過失,自然漸漸就能培養出真摯的供養及布施之心,累積不可思議的雄厚資糧。

解答法師:釋性忠

供養與布施的差別為何?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找不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