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仰瞻慈悲光——藉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談戒殺茹素

文 / 釋性崇

窗下仰瞻慈悲光——藉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談戒殺茹素

時逢凶歲,瘟疫肆虐,更有無數天災人禍接踵而至,蔓延全球各地。為了增長十善德風、翻轉世間共業,從今年(2020 年)春節開始,真如老師便積極提倡日常老和尚生前苦心構思的「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希望能帶動起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透過支持有機理念、推廣素食文化,齊心替法界含識的福祉貢獻一己之力。

基於上述緣起,是故嘗試恭錄《竹窗隨筆》一書中與「戒殺茹素」相關的部分內容,並配合老師法語,而羅列編排成本文,以饗諸位讀者大德。

字裡行間泛慈光

《竹窗隨筆》,這部模仿洪邁[1]《容齋隨筆》而成的劄記體作品,始撰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方告完稿。本書共分《隨筆》(別名《初筆》)、《二筆》、《三筆》三大段落,具體而微地囊括了作者蓮池祩宏大師[2]畢生的修道見解及入世智慧,歷來皆被視為大師晚年最具代表性、影響力的鉅著。

縱覽《竹窗隨筆》,其取材固然似海納百川,廣泛涉及當時各項層面的佛門情事乃至社會現象,不過在全書總計三百八十九則的生活筆記裡,卻有將近十分之一的篇幅與戒殺、素食、放生等主題密切相關,蓮池大師本人對護生善行的重視程度,由此可窺一斑。

為什麼還不滿足?

大師之倡導素食,其背後實際上是以相當嚴密的理論基礎作為依據。他甚至還追根究柢,試圖歸納出一般民眾之所以不願接受素食的主因,例如在《初筆.齋素》中便提到:「一者耽芻豢[3]之悅口,二者慮藜藿[4]之損身。」既貪圖肉類的鮮美,也害怕驟然改變飲食習慣後,會使體內營養失衡,進而影響健康。

針對前者,大師認為:「天地生物以供人食,如種種穀、種種果、種種蔬菜、種種水陸珍味,而人又以智巧餅之、餌[5]之、鹽之、酢之、烹之、炮[6]之,可謂千足萬足,何苦復將同有血氣、同有子母、同有知覺、覺痛覺癢、覺生覺死之物而殺食之?豈理也哉?」(《初筆.戒殺》)

的確,自古以降,尤其物質文明極其發達的現代,才智絕頂的人類早已透過各式烹飪手法,調製出五花八門的佳餚,就像老師說的:「如果只是為了口味,那麼素食也可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可以超過肉食的!」「所以我們不該去殺害很多動物,只是為了滿足那一點點口味!

飲食、身材與健康

另一方面,針對「素食是否會傷身」的疑慮,大師的辨析則愈加詳盡且深刻。首先大師指出:常人往往以為,攝取肉類能讓體格變得壯碩,而體格壯碩便表示比較健康。但究實說來,「肉食、蔬食,體之肥瘠或因之,而壽夭不與也。」(《初筆.齋素》)由飲食所導致的「身材胖瘦」,是無法跟人體的「使用年限長短」相提並論的。非僅如此,現象界中,我們反而還會見到某些特殊個案—— 膏粱子弟,或癯瘠如餒人;而藜藿田夫,或充腴若富賈[7]」(《二筆.因病食肉》)「飲食葷素」是否真的就是決定身材胖瘦的必然因素,似乎也有待商榷。

此諸災禍由口出

看來,究竟哪種飲食習慣最有利於健康,顯然不是個容易解答的問題,不過在這點上,身為正信佛教徒的我們仍須回頭依循業果法則,認真觀察殺生或食肉等舉動,冥冥之間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哪些影響—— 如《華嚴經.十地品》云:「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廣論》亦云:「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藥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

根據上述教典的說法,老師更進一步補充:「肉食的習慣,為人類帶來了太多的災難—— 森林消失、地球暖化、海水上漲、土地淹沒、病毒變異、極端氣候、蟲害盛行、大火肆虐......這些大型災難,絕對會影響到我們人類的生存!這都是和人類殺生的業緊緊相連。

一旦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之後,世界上被殺害的生命就會少一些,我們就不會為了吃背負太多的惡業,這樣的話,我們就真正能夠修習健康、長壽的因。

殺生救人也不行?

雖言如是,不過有人可能會覺得:「夫殺生以滋口腹,誠為不可;損物[8]命而全人命,宜若無罪焉?」(《二筆.醫戒殺生》)假定單純為了滿足口味而造殺生之業,固然有失仁厚;但要是出於醫療考量,才去建議那些體質虛弱的病患「適度」攝取肉食,或者採用動物性成分來製作藥材,難道也不行嗎?

針對這類疑惑,大師立刻反問:「菜食而病,教以食肉;肉食而病,復令何食?」(《二筆.因病食肉》)萬一到最後,連吃肉都於事無補,那又該怎麼辦?更何況,「死生分定[9],未必其能活乎?則徒增冤報耳。」(《二筆.醫戒殺生》)萬一現前病苦未除,卻給自他埋下苦因,豈不等於雪上加霜?因此大師勸告民眾:「殺一命,活一命,仁者不為......抱病者熟思之,業醫者熟思之。」(出處同上)

殺生食肉,有時非但沒辦法滋養色身、治療疾病,反倒還會成為引發瘟疫的根源。之前老師也曾提到:「新冠肺炎,還有前幾年流行的 SARS,好像都是從食用野生動物這邊傳來的。」「所以像現在荷蘭、英國......差不多都是舉國地在倡導吃素。

自我獨大的飲食

以上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從人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探討素食可否兼顧口味、健康等各項訴求。然而大師卻鄭重呼籲:於此同時,我們更應換位思考,認真想想人類的肉食習慣會給生物界,乃至全天下的自然環境帶來何等危害——「虎之害不及空飛,鱧[10]之害不及陸走;人則上而天、下而淵、中而散殊於林麓田野者,釣、弋[11]、網、罟[12],百計取之無遺餘,是人之害甚於物也!」(《三筆.殺生非人所為》)整個錯綜複雜的食物鏈裡,肉食者固然數如河沙,但掠食範圍真正遍及陸、海、空的,居然僅有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而已!由此觀之,我們對於周遭生命的基本尊重,可能還不如禽獸呢!

縱使早在四個世紀前,大師即已痛切感慨:「今時造業,惟殺尤甚!」(《初筆.如來不救殺業》)但他不忍卒睹的種種殺生慘狀,至今只是愈演愈烈——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前年發佈的報告即顯示,從人類出現以來,起碼就有三百多種哺乳動物,因為變成人類的食物而徹底滅絕。其餘專家更指出,每年全球約有超過十億頭羊、十億頭豬、十億頭牛、兩百五十億隻雞......統統都逃不過遭受屠宰的命運。鑑此,老師也殷殷提醒我們:「如果人類無視於其他生命的存在,覺得自己在宇宙中獨大,以自我為中心,為了吃就拚命地去殺害那些生命,我們豈能安然活著?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真的已經不可救?

行筆至此,雖然大師鼓勵人們戒殺食素的精闢理路,餘尚眾多,可惜礙於篇幅有限,無法逐條列舉,只得就此收攝。最後想再恭錄《三筆.禁屠》當中,大師語重心長的一段話,以與諸位大德共勉:

世人廣殺生命,以供朝夕、備宴賞[13]、奉祭祀,皆謂理所當然。既其當然,則何為旱乾、水溢而官禁屠宰,然後知屠宰之為非也?……倘其時時戒殺,戶戶持齋,必能感召天和,雨暘時若,田禾豐穰,海宇清寧[14],葛天、無懷[15]之風再見于今日矣;奈何習俗相沿不可救也,哀哉!

為何我們總要等到災禍臨頭,才會驚覺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原來深埋隱憂?

難道這座沾滿鮮血的惡業巨輪,真的已經像大師扼腕歎息的那般,不可逆轉了嗎?

無論如何,改造普世厄運最關鍵的籌碼—— 勇悍發心、身體力行—— 眼下仍掌握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手裡。所以筆者在此,也希望能跟諸位大德眾志成城,共同實現蓮池大師與真如老師心目中四海昇平的美好理想—— 就從「飲食」做起!

(恭書於 2020.05.29)

 

1. 洪邁:1123~1202,南宋考據學者,官至端明殿學士。

2. 蓮池祩宏大師:1535~1615,淨土宗八祖,又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眾高僧合稱「晚明四大師」。

3. 芻豢:泛指家畜。芻,指吃草的畜類,如牛、羊;豢,指食用穀類的畜類,如狗、豬。

4. 藜藿:泛指一般民眾所食用的野菜。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莖葉可食,莖老而長者可為杖,分佈於亞洲、歐洲及北美等地。

5. 餌:製成糕餅。

6. 炮:燒烤。

7. 膏粱子弟,或癯瘠如餒人;而藜藿田夫,或充腴若富賈:能夠享用肥肉與精緻穀物的貴族子弟,有些卻消瘦得像飢民;只有野菜可吃的農夫,有些卻肥胖得像富翁。

8. 物:泛指宇宙間有形體的一切事物,此處專指除人類之外的一切生物。

9. 死生分定:生死本來就有一定的期限。

10. 鱧:肉食性硬骨魚類,生活於淡水中,分佈於非洲、亞洲等地。

11. 弋:用綁著繩子的箭射鳥。

12. 罟:用網子捕捉。

13. 供朝夕、備宴賞:提供三餐、宴會食用。

14. 必能感召天和,雨暘時若,田禾豐穰,海宇清寧:必定能感召上天的配合,讓晴雨等氣候都能按時運行、農作豐收、世界和平。

15. 葛天、無懷:皆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帝王名,象徵著古代純樸的民風。

 

 

本文並收錄在:《福智之聲》240 期 第 69 ~ 74 頁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找不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