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是福智團體的精神導師,她承繼宗喀巴大師教法的傳承與日常老和尚的弘法志願,二十餘年來專注於佛法的傳講與學制建設,引領福智學員依教奉行,並啟發他們將利他精神落實為多面向的社會實踐,回應當代的真實需求。
她所引領的「福智」,並非單一法人或財團,而是一個理念共同體,包括多個不同的公益單位與社會企業,它們各自依法獨立運作,卻因共同的佛法啟發與利他願景而聚合,分別在佛法、環保、護生、慈善、教育、文藝等領域持續耕耘。
一、她從何而來?——真如老師的法脈傳承與求法歷程
(一) 踏上求法之路
真如老師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的書香世家,幼年時期即對「生離死別」感到難言的悲愴,直到值遇佛法,才驚覺離苦得樂的究竟智慧都在其中,立志生生世世當佛陀的學生,探求一切問題的真相。
為了深入探求真理,她毅然離開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踏上尋師求法之路。憑藉一顆渴求正法的虔誠之心,她不計暑熱冬寒,踏遍五台山、普陀山、藏地多處名山梵剎,四處尋訪高僧大德。她回憶:「每個人都有此生一定要完成的事,而尋找善知識並追隨學法,那正是我最大的理想!」〔1〕
尋得善知識,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折,也開啟了另一段更長遠的修行——承接宗喀巴大師教法傳承並深入修學實踐,利益眾生〔2〕。
(二) 承續清淨法脈
真如老師曾先後依止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根敦嘉措上師、洛桑嘉措上師等具德傳承師長,圓滿獲得《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入中論》、《四百論》、《現觀莊嚴論》等重要經論的傳承,並持續親近哲蚌赤蘇洛桑丹巴格西等善知識,深入研習《金鬘論》等經典。師長們對她的學養與實修功夫皆深表肯定與讚許〔3〕。
在眾多師長之中,與她因緣最深,最終託付全部志業與弘法重任的,正是日常老和尚。
(三) 承恩師託付,弘揚宗大師教法
真如老師與老和尚的法緣,始於她聽聞老和尚講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錄音帶。她當下感動非常,生起敬信,決心跟隨老和尚學習。老和尚也很快發現她的善根與潛力,細心栽培。
在老和尚座下,她逐步承擔更多責任,積極參與弘法事務,提出僧俗學習內容與制度面的建議,均得到老和尚歡喜應允並細緻教誨。她並身體力行地推動多項工作,如:集結弟子眾勸請老和尚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啟建祈願法會重啟宗大師傳規、興辦廣大供養培福集資、全球齋僧請誦《般若經》祈求般若正法住世、推動廣論聞思、創作讚頌、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等。這份超乎尋常的承擔,讓她逐漸成為團體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在佛教中,能否成為善知識,關鍵在於是否具備德相〔4〕。由於見證真如老師對《廣論》的透徹理解,並能將經教內義與聞思修深刻結合,具備教證功德,老和尚公開表示:「宗大師教法,能在她身上真正迸發出光明來。」〔5〕不僅親自為她取法名「真如」(空性智慧,諸法的真實本性),更以「真師」相稱,表彰其對佛法的嫻熟,也意指將來會荷擔弘揚般若正法的重任。
2000 年,老和尚於重大會議中宣布真如老師為上首弟子,將畢生學修佛法要義的體悟以及弘揚佛陀聖教的志願,完整傳授給她,正式交付她領導福智學弘宗大師教法的重任。圓寂前,更在眾弟子陪同下,將福智團體與象徵傳承的念珠託付於她,語重心長地說:「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了!」這是師徒間法脈薪火相傳的象徵,是弘法重任的正式承繼〔6〕。
而她始終自許為佛陀的學生,一個皈依佛陀、永恆修行的追隨者〔7〕。
Q:真如老師的尋師求法之路是如何開始的?
A:她自幼探問生死,立志追求真理,踏遍五台山、普陀山、藏地多處名山梵剎尋訪善知識,最終得遇清淨傳承,開啟承繼與弘法利生的修行之路。
Q:她在求法過程中承繼了哪些清淨法脈?
A:真如老師先後依止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根敦嘉措上師、洛桑嘉措上師等具德傳承師長,圓滿獲得《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入中論》、《四百論》、《現觀莊嚴論》等傳承,並持續親近哲蚌赤蘇洛桑丹巴格西等善知識,深入研習《金鬘論》等經典。這些傳承與學養,奠定了她深厚的佛法根基,進而能承擔老和尚所託付的弘法重任。
Q:她與日常老和尚的因緣是如何建立並加深的?
A:她因聽聞老和尚講解《廣論》的錄音帶而深受觸動,生起敬信並決心跟隨學習。老和尚觀察她的善根與潛力,逐步栽培,使她成為弘法事業中的重要承擔者。
Q:老和尚為何特別肯定她?
A:老和尚見證她對《廣論》的透徹理解,並能將佛法內義與聞思修深刻結合,具備佛教所說的「教證功德」。因此不僅親自為她取法名「真如」、稱她為「真師」,更公開宣布她為上首弟子,並在晚年託付她弘揚宗大師教法的重任。
二、她建構出怎樣的僧俗學修體系?——從學到弘的內部實踐
真如老師接棒後,不僅承擔師志,更擴大推動弘法利生的大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建立僧俗二眾完整的學修體系,為宗大師教法在漢地的弘傳打下堅實根基。
(一) 培育僧才——建立僧團五大論學制
她的第一步,是延續恩師心願,建立僧團的高階學制,以《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戒論》五大論〔8〕為核心,使僧團法師們能系統性地聞思修經律論三藏,實修戒定慧三學。她融合藏漢佛教精華,引入重視背誦與辯論的那爛陀式學風〔9〕,並延請具清淨傳承的師長親自授課〔10〕。2014 年首批學僧完成八年課程並成為教學師資後,僧團逐步展開循環式課程,成為漢地少數擁有完整五大論教育體系的僧團,聞思修水平全面性向上提升。
(二) 精準譯傳——創辦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
高階僧才培育後,她著眼於佛法跨語言、跨世代的傳承,創辦「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以「力求精準,不求速度」為原則。譯場制度參考玄奘大師模式設立一級嚴謹分工(總監、授義、主譯、主校、主潤、審義、合校潤、核定、參異、考據、語譯、眾校、眾潤、提疑等),她更親任總監,逐字審閱譯文、裁定文義,必要時敦促譯師向傳承師長請教釋疑。〔11〕又為求立聖教於千古,推動藏經閣與數位典藏系統「月光藏」〔12〕,廣泛蒐錄甘珠爾、丹珠爾、道次修心、五大論、密法、史傳、讚頌及儀軌、日常老和尚與真如老師的論藏淺釋等豐富部類,為佛法教育奠定可清淨傳承、長期依循的權威資源庫。
(三) 在家修學——設計可長久實行的學習系統
她同時關注在家人的學佛需求,延續並深化恩師奠基的模式,設計出能配合生活節奏、可長久持續的學習系統。課程次第分明,包括開講《廣論四家合註淺釋》〔13〕、《廣海明月》〔14〕、《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15〕、《道次第略義淺釋》〔16〕、《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17〕等系列課程,補充恩師未及詳講的內容,另外也特別創辦居士佛學營,指導五大論學成的僧團法師為居士設計涵蓋道次第與五大論入門的課程。佛學營以《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作為學《釋量論》的基礎,幫助學員從邏輯、因明入手;再進入《現觀莊嚴論》所需的前行課程,如《地道建立》、《宗義寶鬘》、《妙音笑八事七十義》,逐步銜接到般若中觀正見的學習路徑,至今已惠及上萬人。
在她的指導下,課程、教材、講師培育與班級制度被靈活整合,並透過線上平台傳遞到全球,使廣大學員及職志工能每日聞思、定時研討與回饋善行(可依自身狀況安排進度),讓在家修學《廣論》與五大論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而是一條可長可久、人人能行的道路。
(四) 落實於行——推動《廣論》實修課程
然而,學習並非僅是知識的積累。她始終強調修行必須落實於身、語、意的轉化,尤其在〈共下士道〉的〈皈依三寶〉法類上落地實踐——用思路轉動內心,生起真實皈依。她表明將推動道次第實修課,涵蓋從皈依、業果、菩提心與空性觀修,依次第引導學員如法而行。她也提醒學員們,舉凡家庭中的溝通、職場與團隊中的責任承擔,都是對治我愛執與磨練利他心的最佳機會。她鼓勵學員拿所學法義校對內心,真修真改,唯有先讓佛法光明照亮自己,才可能真正照亮世界。
從建立僧團五大論學制、譯經事業與數位典藏,到在家學佛與實修體系的全面推展,真如老師以制度化與長遠眼光,為當代佛法教育奠定了可持續傳承的基礎。這不僅是老和尚交棒時深思熟慮與遠見的最佳印證,也是漢地佛教教育承先啟後的重要里程碑。
佛教歷史中,早有具德在家善知識引領僧俗修學的正統傳承記載(如觀世音菩薩、種敦巴尊者等,皆曾以在家居士身為僧俗說法,其所說的正法也都成為一切佛弟子依止的法藏);經律亦開許比丘若無處受法,乃至可從白衣受法,重點在於白衣說法者是否具足德相,而非身分性別〔18〕(歷代祖師如阿底峽尊者、玄奘大師等,皆曾依止在家居士聞法修行)〔19〕。福智僧團依此建立明確分際,設有隔戶制度〔20〕以確保戒律清淨。老師專注於教法指導與學制建構,僧團亦自主內部戒律儀軌與運作,僧俗修學因此互為增上,法脈得以清淨延續。
日常老和尚對「依法不依人」也有明確闡釋。他指出,這句話並非否定依止師長,而是唯有在具德善知識前,才能談捨自意而隨師學法;從《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這段內容可知,「捨自意」並不是盲目放棄分辨,而是不隨煩惱習氣,將心安住於正法的引導;依靠師長,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淨化煩惱。並以「金剛心」說明依止師長的心要堅固不壞,以「大地心」勸導弟子承擔善知識事業,並警告提防「惡友」以安慰、享樂之語誘人退轉。由此可知,依法不依人是指依止具德善知識所示的正法,不依情面與世俗好惡;唯有如此,才能真實依教修行,避免誤解或流於盲從。〔21〕。
Q:接班後,真如老師推動的第一項重點工作是什麼?
A:她建立以五大論為核心的僧團高階學制,使法師們能系統性地聞思三藏、實修三學。
Q:在培育僧才之後,她如何推動佛法跨越語言與世代流傳?
A:她創辦「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立下「力求精準,不求速度」原則,建立嚴謹的譯場制度並親任總監,並建置「月光藏」數位典藏系統,保存並共享佛法資源。
Q:真如老師如何為在家人設計可長久修學的模式?
A:她規劃配合生活節奏的《廣論》學習系統,開講《廣海明月》、《廣論止觀初探》等課程,並創辦居士佛學營,讓僧團法師教授五大論入門課程,逐步引導學員從因明邏輯到般若中觀的完整學習路徑。在她指導下,課程、教材、講師培育與班級制度被整合,並透過線上平台推廣至全球,使在家人能以自主且持續的方式長久修學。
Q:她推動《廣論》實修課程的目的與重點是什麼?
A:她強調修行必須轉化身語意,推動《廣論》實修課是希望系統性地引導學員從皈依、業果、發菩提心與空性觀修次第深入,如法而行。
Q:她建立出這些僧俗學修體系的成果,如何印證老和尚的交棒是明智的抉擇?
A:能在短短二十餘年間,建立僧團五大論學制、推展譯經與數位典藏、完善在家學習與實修體系,形成制度化、可持續的僧俗學修體系,印證了老和尚交棒時的遠見、慧眼識人,也顯示唯有清淨持守傳承與戒律,才能奠定與開展代代相續的弘法偉業。
在真如老師引導下,僧團以五大論為核心修學,居士則循序聞思修;僧俗並重的體系,逐步建構起當代佛法教育的格局
三、她如何將佛法擴展到社會層面?——成為回應當代需求的力量
(一) 以佛法精神實踐環保與護生
真如老師深知,佛法不僅是個人內在的心性修行,更是將慈悲心落實於眾生的責任。她以「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為願景,二十餘年來引導學員將環保護生理念化為行動,不僅守護土地與海洋,也關懷人類與所有生命,讓慈悲成為推動環境永續的力量。受她啟發的學員們,成立多個公益組織與社會企業,在相關議題上各展所長、協力實踐。在她的鼓勵與引導下,各基金會出的具體成果包括:
● 財團法人福智佛教基金會 設立護生教育示範園區,推動棄養動物收容,打造野生動物的自然棲地,投入野生動物救援與教育推廣,並與政府合作,參與保育類海龜復育、魚苗放流。〔22〕
●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投入綠色保育、友善農法與植樹行動,並研發「水源寶育樹盆」技術,成功應用於臺灣的海岸林帶與蒙古的戈壁沙漠與世界遺產保護區,2024 年更榮獲全球首份 SROI 國際認證。〔23〕
●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推動企業的蔬食減塑教育,策劃「點亮臺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與蔬食推廣計畫,累計至 2025 年共 525 所學校、24 萬人次響應,減少逾 1,600 萬個一次性塑膠用品。〔24〕
● 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致力於淨塑商品研發與「無塑生活」推廣,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與臺灣永續行動獎肯定。〔25〕
這些努力,使「護生愛物」從信念轉為行動,從行動擴展為潮流。佛法的悲心因而在現代社會留下清晰可見的痕跡,使世界多了一分可見的綠意與希望。
在真如老師引導下,福智團體將慈悲化為行動,推動環境永續與護生實踐
(二) 將佛法應用於社會慈善與全齡教育
真如老師經常提醒「利他即修行」——要在所見所及之處盡力幫助苦難生命,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她以此為行動準則,帶領團體長期投入慈善與教育工作,從偏鄉關懷、急難救助到全齡心靈教育,皆不遺餘力。
在她的鼓勵下,財團法人福智慈善基金會 自 2010 年以來為各界重大災難發動賑災捐款;2012 年以來提供義診、義剪、衛教與家訪,足跡遍及臺灣偏鄉、印度、緬甸、蒙古、越南、柬埔寨與馬達加斯加〔26〕;2016 年起於全臺成立 35 處敬老服務據點,提供共餐、照護與終身學習課程,陪伴長者生活。〔27〕
在教育方面,她指導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長期推動從幼兒到老年的心靈教育,累計參與人次逾 61 萬。內容涵蓋生命成長營、校園感恩孝親、非營利幼兒園與儒學研討會,傳遞善心善念、互敬互愛的幸福感,積極回應現代社會的憂鬱與倫理挑戰,成為支持人心的基石。〔28〕
真如老師以「利他即修行」為準則,引領福智團體投入慈善與全齡教育,回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三) 以文藝為載體,開拓弘法的第三種語言
真如老師也以散文、詩歌、讚頌〔29〕與攝影作品,將修行中的體悟,轉化為觸動心靈的語言。無論是鑽研典籍的學者、奔忙於市井的家庭主婦,還是青澀迷惘的少年,都曾在她的文藝作品中,找到開解煩惱的希望與安慰。
正因為這些深刻的回饋,她的作品逐漸走出個人創作的範疇,透過出版〔30〕、網站〔31〕、音樂表演〔32〕、舞台戲劇〔33〕,與攝影展等形式,由不同平台和團隊協力推廣。其中音樂、戲劇與攝影部分,由 財團法人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 負責推動。這些努力讓她的作品成為社會可觸及的文化資源,使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成為一股能被看見、聽見、感受與隨行的力量。
她期許這些藝術表達能成為第三種弘法語言,如春雨潤物於無聲,讓人們不只在經論典籍與修行者的舉止言行中領會佛法,也能在藝術美感中被悄然觸動,於喧囂中找回寧靜。
真如老師推動文學、音樂、戲劇與攝影成為弘法語言,讓慈悲智慧透過藝術觸動人心
透過環保護生、慈善救助、全齡教育與文藝弘法,真如老師使佛法不僅光耀於佛教的殿堂,更深入社會肌理,改善了現實環境,造福群體。
(註:以上所有公益單位與社會企業均依法立案,有自己的董事會與財務制度,並接受政府監督與會計師查核)
Q:她如何讓佛法跨越道場,走入社會?
A:她先引導學員於內心建立正見與發心,再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實踐利他,職志工再透過公益事業,使佛法從個人心性轉化發展到家庭、職場、社會,乃至自然環境。
Q:她如何將佛法精神轉化為可持續的社會行動?
A:她以悲願感召眾人,整合團體不同領域的專業力量,推動環保護生、慈善救助與全齡教育,建立從制度到每日具體行動的長期實踐路徑,形成涵蓋個人、自然與社會的善行網絡。
Q:文藝在她的弘法事業中扮演什麼角色?
A:她視文藝為第三種弘法語言,以文學、音樂、戲劇、攝影等藝術形式觸動人心,讓佛法親切柔和地走入社會,走進人心。
Q:這些努力對當代社會有何啟示?
A:她證明佛法既能啟迪人心,也能回應社會實際需求,為不同世代與文化提供可依循的生活方向與方式。
在動盪與挑戰不斷的時代,許多人渴望心靈安定,也期待群體共同合作來回應環境與人類的挑戰。真如老師以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展現出一條能兼顧安定人心與轉化社會的道路。如今,逾八萬名僧俗學員依循這條道路受益,他們的轉變讓我們看見佛法在當代依然充滿生命力,並持續為人們點亮希望。
今日已有數以萬計的學員,因真如老師的引導走上利他之路
延伸參考:經論依據與公開記錄
1. 真如老師在《四家合註入門 1》前言〈四家合註入門 請法因緣〉中,自述尋師學法的心路歷程。 https://bwsangha.org/teachings/master-zhenru/528-03020
2. 宗喀巴大師在《廣論》〈親近善士〉章〈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次第〉的兩小節中,第一節便明言:道之根本,在於親近善知識,真如老師亦恪守此軌理。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B0067_001
3. 多位具德師長公開讚許真如老師對道次第的修持,並傳授清淨傳承予她。 https://bwsangha.org/statement/753-0910
4. 宗喀巴大師於《廣論》〈親近善士〉章〈所依善知識之相〉一節介紹何為善知識,以及上中下等的條件。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B0067_001
5. 日常老和尚曾公開肯定真如老師對道次第的深刻體會,並讚「大師教法能夠在她身上,真正迸發出光明來」——見福智僧團歷史紀錄。 https://bwsangha.org/credence/e/766-1032
6. 福智僧團法師口述記錄日常老和尚依教證抉擇,將弘法重任交付真如老師的歷程。 https://bwsangha.org/credence/e/837-1041
7. 「雖然被尊稱為老師,她自覺更真實的位置是學生,一個皈依佛陀的永恆修行者。」——《希望・新生【四季法語】》作者介紹(福智文化,2018),頁 7。
「她發願生生世世當佛陀的學生,探求一切真相的答案。」——思荷集網站〈作者介紹〉。 https://lotus.zhen-ru.org/author
8. 2014 年,福智比丘僧團第一班學五大論的法師,完成第一輪課程並成為師資,正式向在家居士介紹五大論的作者、內容與殊勝。 https://bwsangha.org/about/j/a/516-0204
9. 真如老師為僧團抉擇,引入那爛陀式的背誦與辯論學風。 https://bwsangha.org/news/c/650-07049
10. 真如老師延請具清淨傳承的師長,為福智僧團授課。 https://bwsangha.org/news/c/652-07052
11.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依循傳統譯場模式,建立嚴謹的分工與譯經流程。 https://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number/962-227/9874-63309
12. 「月光藏」典藏經論、譯本與論藏淺釋,建立可長期依循的數位資源庫。 https://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number/743-242/6134-9463
13. 《四家合註》為《廣論》的註釋,真如老師承接傳承後,2015 年起為學員宣講《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https://lrannotations.org/
14. 2018 年起,真如老師帶領僧俗學員詳細學習《廣論》,課程名為《廣海明月》。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
15. 2020 年,真如老師啟講《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系列課程。 https://www.amrtf.org/zh-hant/serenity-insight-introduction/
16. 2023 年,為引導學員具足道次第基礎,真如老師開講《道次第略義淺釋》。 https://www.amrtf.org/zh-hant/lamrim-condensed-points/
17. 2024 年,真如老師開講《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引導學員深入空性正理。 https://www.amrtf.org/zh-hant/vipasyana-supramundane-insight/
18. 佛世已有比丘依止在家居士學法的事例,能否依止的關鍵不在性別身分,在於是否具足德行。 https://bwsangha.org/credence/a/752-1020
19. 歷代祖師如阿底峽尊者、玄奘大師,皆曾依止在家居士聞法修行。 https://bwsangha.org/credence/a/749-1017
20. 《摩訶僧祇律》明言「一房別戶有隔,無罪。」若僧俗處於同一個建築物當中,有隔牆、獨立使用的空間,與各自出入的門戶,依律而行,就沒有違犯。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425_017
21. 日常老和尚於南普陀開示何為「依法不依人」,強調依師正是依法,是最好的淨化煩惱。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lamrim1/6057-09
22. 2013 年起,福智佛教基金會推動護生教育,設立示範園區、依法令辦理魚苗放流,並於研討會分享智慧護生案例。
來源:護生教育示範園區 、合法放流 、研討會報導
23. 2010 年起,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友善農法與植樹行動,並研發水源寶植樹盆專利技術,近年擴展至蒙古合作區域,2024 年發布全球首份種樹 SROI 報告(17.26%)。
來源:綠色保育標章 、種樹精神 、水源寶植樹盆 、蒙古植樹行動 、SROI 報告
24. 2018 年起,「點亮臺灣.點亮海洋」計畫推動校園減塑與蔬食倡儀,並擴及家庭、社區與企業參與。 https://lightuptheocean.org/about/
25. 里仁自 2016 年起,推動減塑行動,重新設計包材並鼓勵消費者自備購物袋,2023 年以循環經濟模式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獎與臺灣永續行動獎金獎。
來源:減塑行動 、獲獎報導
26. 福智慈善基金會自 2014 年起持續在臺灣偏鄉與海外地區義診,包括緬北、蒙古、馬達加斯加等,累計逾 40 場醫療與衛教服務。
來源:臺灣偏鄉 、緬甸 、蒙古 、馬達加斯加
27. 福智慈善基金會於北中南設立敬老服務據點,提供共餐、照護與學習課程,並整合高齡資源。 https://www.blisswisdom.org/events/a/2116-9131
28. 福智文教基金會自 1993 年起生命成長營,對教師、青年與企業族群展開心靈教育。自 2016 年起每年出版年報,彙整全齡教育成果與數據。
來源:教師營 、大專青年營 、企業營 、年報
29. 日常老和尚勸請真如老師創作「讚頌」,以音樂幫助學者修行、淨化心靈。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master-jihchang/751-3-66
30. 真如老師的作品含唱誦、念誦、詞曲與書籍等出版品。 https://lotus.zhen-ru.org/publications
31. 「思荷集」網站收錄真如老師的散文與詩歌,呈現修學體會與濟世情懷。 https://lotus.zhen-ru.org/collections
32. 夢蓮花讚頌合唱團 20 年的延續與凝聚,來自團員們長期受到真如老師讚頌創作的感動與鼓勵,並視其為精神導師的饒益。 https://www.blisswisdom.org/events/d/17331-41397
33. 資深從業者回憶真如老師非常重視戲劇在弘法中的作用,並推動佛典故事舞台化,以觸動人心、啟發思考與帶來希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opic/ceremony/5268-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