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韶如:陪伴中學習 不願受刑人再走老路

文 / 穜䅿 圖 / 楊韶如提供

文 / 穜䅿 圖 / 楊韶如提供

看見他們心靈深處的需求,「如果再選一次,我還是願意投入。」

——楊韶如

楊韶如:陪伴中學習 不願受刑人 再走老路2017年,楊韶如(左)與更生人許裕隆同學一起參加憶師恩法會。

從才藝授課到《廣論》內涵輔導,從溝通失意到真實交心,原本只是單純的舞蹈老師,卻意外促成屏東監獄廣論班開班;楊韶如雖低調從旁協助,然對受刑人與更生人的關懷仿如鼓聲震震入心!

  2022 年福智恆星經典會考第一次與屏東監獄合作,共一百零六位受刑人報考,其中十三位是屏東監獄廣論班的學員。只見體型嬌小的楊韶如從一大早就四處奔走、忙前顧後,因為這是福智參與屏東監獄教化工作以來最大的盛事;然而這樣的成果得來並不容易,得從一堂特別的太鼓課說起......

初識教化 動心之始

  楊韶如自幼學習舞蹈,長大後加入雲門舞集成為職業舞者,婚後隨夫家定居美國,直到 2013 年,因為父母的老病需要照顧,這才搬回台灣,與屏東監獄的緣分即在此時悄悄來到。

  2015 年,深諳肢體動能的楊韶如因朋友牽線,來到屏東監獄教授肢體訓練與舞蹈基本功。一開始,她只是單純想發揮所長,幫忙完成課程,除了對監獄環境一點都不了解,第一次看見身上大片刺青的受刑人更是緊張不已。然而相處下來,楊韶如發現,這些能在江湖上走闖的人大多非常聰穎,缺乏的只是好的成長環境以及學習機會。於是她商請高雄文教的同修協助成立獄中讀書會,自己在教授之餘,以日記本與獄友交流方式投入更多關心,也請法師定期分享師長教授,提供有助心靈提升的內涵。

  很快,太鼓班及讀書會的教化作用交出了漂亮成績單,但接下來才是挑戰。

楊韶如:陪伴中學習 不願受刑人 再走老路楊韶如邀請護樹人莊傑任,分享其遭二萬五千伏特高壓電燙傷後,奇蹟生還的生命故事,太鼓班學員認真聆聽。

三種逆勢 促成發心

  雖然太鼓班、讀書會等開始成效頗佳,時日一長,讀書會課程推行卻漸顯困難。其一,受刑人入獄前常處聲色犬馬的環境,習慣聲光效果豐富的教材,加上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碰上跟法義相關的題材就容易興致缺缺,雖然已避開傳遞宗教內涵;其二,這些男性受刑人長期在江湖中走闖,練就一身堅強的外殼,不容易顯露心底柔軟的一面,也不太主動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因此當對課程有不理解或沒興趣時,也未能及時傳遞表達;其三,讀書會畢竟是太鼓才藝班的附屬課程,單純只想學習才藝者,不一定都有參與的意願。

  綜上原因,促使楊韶如想儘速成立屏監「廣論班」,鎖定對象、直趣心靈。在想辦法促成監廣班開班的期間,家中的難題也意外成為此事的墊腳石之一。

父母病相 反思親恩

  一邊是教授才藝班,護持讀書會,關懷受刑人,一邊是父母的病況日益嚴重,失智父親已經認不出女兒,母親也由此加劇了因車禍造成的長年恐慌症——最親的人帶來最深的壓力,令楊韶如兩頭忙碌,陷入焦灼。

  父親因退化與不復記憶,不僅想不起愛女,連帶無法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失禁是常事,對照顧者的不配合與不信任,更是讓小個子的楊韶如無力招架。當一邊要收拾便溺的環境,一邊又要為父親清潔,過程往往令人崩潰;母親又會因情緒問題,時常嚴厲、不滿、持不同意見或是下指導棋,使得日常照護雪上加霜。

  每當瞋心大起、煩躁不已時,楊韶如總想起幼時雙親的慈愛,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從小就比哥哥和弟弟受到更多的疼愛。即使父親僅是一介公務人員,卻總是大力支持她學習熱愛的舞蹈;甚至直到多年後,她才知道約五十年前至香港姐妹學校演出的旅費,其實是很多家庭無法負擔的,但父母從來沒有讓她擔憂,更不曾挾恩求報。因此她的童年無憂快活,也培養出日後樂觀活潑、樂於付出的性格。

楊韶如:陪伴中學習 不願受刑人 再走老路楊韶如從陪伴中學習安撫母親情緒,更以愛與耐心,包容失智父親的不安,使他重新綻放笑容。

修信調心 法用上了

  在國外定居將近三十年,與家中時常通信聯繫,然而再見父母,他們已被老病纏身不能自主。對於雙親,楊韶如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發現病者的埋怨、恐懼,無一不是日常生活中串習的顯現,以前她還總疑惑:為什麼《廣論》、讚頌要不斷反覆聽聞?原來對治煩惱的正知見,唯有重複且對境練習,才能入心。

  她也疑惑,明明就可以用妙法甘露來對治這些苦果,為什麼他們不聽?轉念一想,佛菩薩對我們多生多劫的引導救度不正如此嗎?我們也總是不聽話或學了又忘、不夠精進、時不時放棄,而佛菩薩卻從未棄捨!於是楊韶如學著放寬心,竟意外發現,當她不帶厭惡,耐心安撫父親時,父親真的感受到而安定;她也更加隨順母親,多去換位思考,找到自己和母親的共同點,並付出更多理解,努力融化和母親相處的寒冰。

  楊韶如很感恩父母的示現,讓她更堅定以法調伏自心、接引學員。

囹圄內外 真心陪伴

  終於,2020 年屏東監獄廣論班正式成立,可分享《廣論》等佛法內涵。與具法務工作背景的專業人士,及從讀書會觀察得到的經驗,楊韶如和班幹部們一次次調整教材,並在每次課程排入拜懺、誦念《心經》等定課,帶領學員們淨罪集資,並聯合獄方推動背經……。

  現在,她不再只是有著豐富肢體語言、活潑熱情的才藝班老師,她似長姊般的關懷,總是特別容易敲入受刑人心房,獲得更多信任。傾聽他們將生活中的困難一吐為快,分享師長的調心教言,陪伴他們度過難關,送上祝福,讓他們堅強地面對親友離世。一步步,她在學員身上看到更多改變和希望。

  隨著一次次與學員們談心,楊韶如益發感覺到,監獄單純的教化環境,其實是他們的保護傘,更大的挑戰是回到社會後生活的艱難,家人的排拒、朋友圈的影響,很容易再次將更生人推回「江湖」、沾染吸食毒品的習氣。

  感受到出獄的更生學員們將面對的困境,她定期與他們保持聯絡,發動團體的師兄姐護持他們家中如水果攤等小生意,讓他們感受到身旁的各種善意,鼓勵他們繼續參加廣論班,關心他們與家人的相處,聆聽他們抒發困難,教導他們使用手機與社會接軌等。

楊韶如:陪伴中學習 不願受刑人 再走老路楊韶如:陪伴中學習 不願受刑人 再走老路楊韶如指導太鼓與變臉班肢體訓練與創作編導讓同學們演出時發揮最佳潛力。

現實殘酷 堅持依舊

  然而,對於更生人的關懷總是遺憾大過於希望。大多學員離開監獄後,就逐漸斷了讀書會或廣論班的學習,有的迫於生活壓力,回頭吸毒,甚至吸食過量身亡,也有的回到原本的交友圈,酒後車禍身喪命……。每每聽到,楊韶如都深感心痛不忍,希望能再多做一些;有時也沮喪想放棄,但她用法師的回饋鼓勵自己,不去思考結果,努力在因地上造善,不斷不斷地串習「不棄捨有情」。

  楊韶如從監廣班學員身上,看見彼此身為凡夫的相似,慶幸自己比他們多擁有一個學習《廣論》的師法友好環境,所以看見他們苦,更希望能再多伸出援手,爭取在刑期中幫助他們深進到《廣論》二輪、三輪的學習,讓法的串習帶給他們更多的力量;從因地上導正,滅除心底黑暗面,使他們能擺脫舊業,堅持在學法的道路上。

  護持的行列,道阻且長,回顧過去時而交心,時而艱辛,值得開心的是,努力有時也會結出小果實,一位學員出獄後不僅堅持了三年的廣論班學習,更協助新出獄的學員們學找工作。雖然對方堅持三年後也暫時中斷了《廣論》學習,但仍持續造善,以自身經驗協助奔走,光是這點就值得欣喜。

  那掩蓋不了的活潑親和笑意,來自原生家庭關愛的澆灌,而她關懷受刑人的用心方法,則有年邁雙親的示現加持。懷著這分當初從零而起的使命感,楊韶如說:「如果再選擇一次,我還是願意投入護持與陪伴,只因不忍他們苦,盼他們不再踏上老路。」

 

來源:《福智之聲》244 期 第 91 ~ 9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