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教他,不如說是發現他——善良的阿智

  有一年,一位朋友跟我介紹福智教師成長營,聽說在那裡可以學到很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有幫助,對我的生命提升也有助益。我是個很喜歡學習新東西的人,馬上就報了名,想去挖寶。聽完德育教學、善行實踐,真是太好了,我奉之為法寶,扛在頭上,帶回家。整個寒假就在想,我的學生有福了!我將要在班上推行德育。

  開學後我把「觀功念恩」的表格和聯絡簿結合,發給學生。他們一看都呆掉了,說:「從小到大,沒看過這麼大本的聯絡簿!」我在台上得意洋洋,口沫橫飛的宣說它的好處,台下學生面無表情,一副大禍臨頭的模樣。我還印了講義,教他們怎麼做,一項一項的解釋,告訴他們怎樣做記錄,怎樣做善行,反正就是要他們做,做了還要記錄。

  我也會認真看。在聯絡簿上,我不只是打勾,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在後面加評語。每一天每一本,至少會寫一到兩句的評語,告訴他們:我看到了你的善行。肯定他們的行為,是我對他們的回饋。學生每天也都抱著期待的心情,看我到底寫了什麼?

  起初家長感到莫名其妙:「國中生升學壓力這麼大,老師你不去加強學科,卻寫這奇奇怪怪的東西。」後來,他們才了解我的用心,也更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因為國中生是不喜歡向父母吐露心事的,而他們卻願意寫在聯絡簿上)。另外,每個禮拜的週記,我還找了德育小故事,並且設計了簡單有趣的題目,引發他們的興致,讓寫週記不再是件苦差事,所以,他們做得很歡喜,我也推動得很高興。

  不過,我卻被「阿智」這個學生打敗了,他很特別,就是做什麼事都很懶:懶得寫作業,懶得帶作業,懶得掃地......,反正你交待他的事,他沒有一次是有做的,非常的令人生氣,甚至不想看到他的臉。後來,實在受不了,把家長請來,告訴他說:「你的孩子這麼懶,這樣不行呀!」但從他家長哀怨的眼神中發現,他是從學校懶回到家裡,又從家裡懶回到學校,他的懶是貫徹始終的。其實,他的媽媽很無奈,也拿他沒轍了。懶也就罷了,他還喜歡捉弄同學,拿著原子筆在人家背後畫蜘蛛網,害得同學整件上衣都毀了。

  不只同學常來告狀,連老師也來告狀。更嚴重的是,有一次,數學老師拎著他的衣領子,來到辦公室說:「李老師,你的學生還給你!一個學期都快結束了,數學習作不曾帶來,懶成這個樣子,他在教室,我教不下去,還給你!」唉!我堆著笑臉,看著數學老師,但心裡很氣憤,更生氣的是我知道「阿智」在我面前裝做一副很懺悔的樣子,出了辦公室,他就會嘻皮笑臉的,不當一回事。

  每天我們都要做善行、要紀錄,他的善行也很簡單:「我昨天借同學一枝原子筆。」好,這算善行。一個禮拜後,他又寫:「我昨天借同學一張衛生紙。」好,很好,這也是善行。我這麼好的德育教學,你怎麼可以只是原子筆、衛生紙在那邊輪來輪去呢!我就想辦法暗示他,還有別的善行可以做啊!這個人很聰明,他聽懂老師的話,第三個禮拜,他寫著:「我借同學立可白。」反正,他的善行,就是這些芝麻小事。

  他的反省更精彩:「我昨天和弟弟吵架。」隔天:「我昨天和弟弟打架。」第三天又寫:「我昨天和弟弟吵架。」第四天:「我昨天和弟弟打架。」他吵架、打架,輪著寫,我不禁懷疑,他到底有幾個弟弟。我耐著性子告訴他,兄弟之間應該要友愛,要做到孝悌,但他依然故我。

  到了三年級,他竟然寫出了:「我下定決心,從此以後,不再和弟弟吵架。」這時,我覺得我好像有了光環,德育教學真是奇蹟,竟然對這種人產生了效果,我甚至覺得,我再也不用擔心他了。沒想到兩個禮拜之後,他寫著:「我和弟弟吵架。」

  唉!真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當時我很氣憤,心裡想著:「我要觀功念恩!我要觀功念恩!想想他背後的用心。」於是,在他的聯絡簿上寫下:

  「你可不可以告訴老師,你為什麼又和弟弟吵架,你不是說不吵了嗎?」

  「因為我告訴弟弟,『那一窩螞蟻是有生命的,你把牠們弄死,牠們會痛的。』弟弟不聽我的話,我就和他吵架。」

  當我看到這個時,我多麼慚愧,我在教他觀功念恩,教了好久,我從來沒對他觀功念恩,只會觀他的過,給他貼標籤,認為這個人無藥可救。隔天,我將這件事和全班同學分享,我要他們猜猜看是誰做的,沒有人猜中,我公布答案時全班很驚訝,不自覺的鼓掌叫好,我第一次看到「阿智」的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羞紅了臉,低下頭;從此以後,舉凡經過我們班的螞蟻,都得到禮遇,得以倖存。

  「阿智」在我的班,常令我很頭痛,可是他教會了我一件事:德育教學是要老師在他的班級,去經營一個良性互動的環境,不是針對個人讓他在短時間之內,變成聖賢。是要同學在良性互動中,彼此去影響,去關心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也許同學的實踐記錄,做得並不精彩,但他聽進去老師的話,努力地去做,也變得有自信。

  我們很少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看到一個學生在外相上有什麼改變,或者是他做了觀功念恩、善行,他就能變得很好。真正我們是要透過德育教學,給學生有一個培養良好習慣的機會,我們要給學生信心,也要給他時間,同時也給我們自己時間,相信在彼此的良性互動之下,有可能在他的心中,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雖然,這顆種子不一定會在眼前開花結果,但是當他離開校園的時候,他帶著善良的心,去面對周遭的人、事、物,會更有勇氣。

  有一句話說:「讓你的孩子享福,並不能使他善良,但是教你的孩子善良,卻可以使他更幸福。」希望我們能一同努力,讓我們心中,也讓孩子心中,都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

示意圖,非當事人

 

來源:《福智之友》第 12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