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區/黃石公園的勇士們

彰化區/黃石公園的勇士們由林永承帶領的彰化義工團隊:前排左起,林永承、蘇慕容執行長、王志賢;後排左起,游陳笑、張雪玲、林燕枝、游碧娟。

  再次踏進慈心大自然莊園,林永承和他彰化的老夥伴們不急著坐下,而是左瞧瞧右看看,找尋的是記憶中的痕跡,欣慰的是如今的怡人美景。在莊園多年的改造接力賽中,他們都曾義無反顧當起義工,拿鐮刀、拿鋤頭、挖水坑、搬石頭、扛木頭、種樹苗、組建房子、穿青蛙裝採菱角......原來生活中不可能接觸的事,全變成可能甚至熟悉。辛苦的付出,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請看「義工境變心不幻─資深慈心人憶往漫談」系列 2.〈黃石公園的勇士們〉的分享!

文 / 編輯室、高區文宣採訪組 圖 / 慈心基金會、高區多媒體、陳明泉提供

文 / 編輯室、高區文宣採訪組 圖 / 慈心基金會、高區多媒體、陳明泉提供

  慈心大自然莊園從最初了無生機的不毛之地,到生機盎然的綠野道場,逾萬人次龐大義工群的付出功不唐捐。當時的主要義工團隊:彰化(林永承帶領)、南區(徐金花帶領)、台南奇美(陳麗蓉帶領)、雲嘉(蕭清樺帶領)。

  蘇慕容執行長念念義工的無私奉獻,特邀代表莊園建設前拓荒期(彰化區)、後建築期(雲嘉區)種子義工回娘家敘舊。

  暌違已久,專程而來,再次踏進大自然莊園,林永承和一群彰化老夥伴們一點都不急著就座,而是忍不住地左瞧瞧、右望望,看的是回憶中的痕跡,欣慰的是如今的碧草如茵,畢竟這是一場延續將近二十年永不停歇的接力賽,而他們都曾是其中一員!

  緊接著,這批老義工們紛紛拿出好茶、點心等諸多美食互相分享,好似當年那資源匱乏的時光從未遠去,彼此扶持照顧的心意深植於心,相聚即是歡喜,他們聊著現在,回想當年,過去的畫面躍然眼前。

四號地這裡有甚麼

  這群彰化種子義工來自各行各業,真正務農的沒幾個,多因為喜歡大自然、認同慈心理念,不約而同來到「四號地」(大自然莊園最初的名稱)打拚。

  召集人兼司機的林永承,曾在 2004 年年初在鳳山寺見過師父,當時身體羸弱的師父說:「我病得苦哈哈,但內心的愉悅是兩碼子事。」這句話給他很大震撼,決定要跟師父學習,於是進廣論研討班。2006 年來教育園區當義工,有人請他幫忙載去四號地做義工,自此就專心在四號地歷事練心,直至 2013 年轉換跑道為止。

  早期這裡的環境沒大樹,沒建物,沒廁所,有的是黃土、石頭、雜草、很熱的天氣,以及早期慣行農作留下的塑膠膜垃圾。要上個廁所得到 158 鄉道上的加油站,吃個中餐得進福智教育園區。因為固定每週五上午都會來當半天義工,而園區宗仰大樓又常辦法會活動,主事者乾脆請他們返程時幫忙把棉被、毯子、枕頭載回家洗曬,他們便請無法出來當義工的同修幫忙,一起造善利他,皆大歡喜。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張雪玲第一次到高雄參加憶師恩法會,有人邀約她到四號地當義工,她說:「我甚麼都不會啊!」、「這裡缺義工,妳人來就對了!」說客熱情地幫她把交通等事宜都處理好。張雪玲雖然誰也不認識,但真的來了!從拿鐮刀、拿鋤頭、挖水坑、搬石頭、扛木頭、種樹苗、組建房子、穿青蛙裝採菱角等等邊學邊做,她驚豔於生命中原來認為不可能的事全變成可能。

  不只雪玲,永承、碧娟、志賢、燕枝、游陳笑等等也都在這完成生命中很多不可能的任務。但做這些粗活的累實在難於言表,「真的是做半天要休息一週」、「新義工來很好樂、不聽勸(許是不好意思)休息,結果得動用兩位老義工幫忙刮痧和照顧」,永承提到有次午後回程在西螺休息站想小憩一下,沒想到一睜開眼已是天黑。「但這些苦相較於三惡趣,宛若天堂」,永承的角度提策著夥伴們珍惜暇身、勵力積資淨罪。

  當老闆娘的雪玲多次熱到中暑,卻仍樂此不疲,她說在大自然中賺資糧,可以賞美景、聽鳥鳴,不知忘卻世俗多少煩惱,所以她稱這裡是「天堂」、「忘憂谷」。孩子放暑假時,游碧娟或其他人會帶孩子一起來跟三寶結個善緣,自然地,這裡也變成了「兒童樂園」。

  游陳笑今年七十八歲,是這群義工中年齡最長者,當初永承邀她來,她不問要做甚麼就直接答應,覺得來這裡像「回娘家」一樣自在,而此處產出的有機農作物,令她很安心,常會買回去與家人分享。

  經由義工們的難行能行,這裡的風貌及生態也逐漸轉變中,有小木屋、有廁所、有廚房、有大樹、有生態池,美麗的水雉在這裡停佇,候鳥高蹺鴴出現在池中覓食。

做師喜得奇異加持

  在這裡當義工做的都是體力活,雖然只做週五上半天,但是又熱又累,怎麼能一次又一次地堅持下來?有人坦言如果只是工作,做一次就不會來了。「但是來不是只有工作,還結合學法,一週背一個偈誦,唱讚頌,接著去工作兩小時。」游碧娟因此背會了〈佛子行三十七頌〉。

  大家依著師長的理念來實踐,做師父歡喜的事,同行善友互相打氣、彼此扶持。「在這裡學習,師父會派風派雨派水滴來幫助你。」張雪玲說,每次熱到快昏倒,林永承就用師父的這句話來鼓勵她,說也奇怪,每次聽完,真的當下就覺得一陣清風襲來。

  林永承則有個「驚魂記」。一次風雨中,雨刷故障,臨時去修車廠簡便裝上,沒想到才開出五百公尺,雨刷就掉下來,當下只好請另一位師兄來接駁,並安排將自己的車拉去修車廠處理。沒想到事後修車廠竟回報汽車輪胎的螺絲釘只差一點就要鬆脫了。「一切皆因有師父加持,才能平平安安。」

  林燕枝也分享一件搬石頭的「功德」。因為家中務農,她自認身體還不錯,有次在當義工搬石頭腹痛得厲害,回家後到婦產科檢查,醫師診斷說肌瘤已經自行掉下,只剩一小部分還連接著,於是僅動個小手術就順利將肌瘤取出來,不到半天就出院了。「我原本也不知道自己有肌瘤,真的很神奇。」

改變正是為了更好

  物換星移,大自然莊園的規劃也必須隨順因緣而變化。雪玲趁著休息時間繞場一圈,物非人也非,令她感觸良多,但又何其自然。所以,年初莊園「限時」舉辦新春園遊會時,她把握機會參訪,選購有機農產品分送親友,宣導莊園的美好,希望更多人來領受,學習師父的慈心理念。

  燕枝對莊園的情感,仍停留在多年前的樣貌,改變成現在,有些許失落感,「但是學習佛法、面對無常,就要練習不執著,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相信往後會越來越美好。」她用豁達註腳、用美好期待。

  與林燕枝是夫妻檔的王志賢,另有工作,只能假日來當義工,讚歎家中師姐的精進用功。期待大自然莊園能讓師父慈心、文教的理念在生活中實證,成為引領眾生建立十善社會的重要據點。

  碧娟在逛園區時,不論走到哪個景點,當時做義工的畫面就會浮現出來,她覺得這個改變只是一個「進程」,師父為迎接更多眾生歡喜這個清淨莊園,一定會做最好的安排。

  蘇慕容執行長聽了深表讚歎,「早期真的是沒有預算支援,幸有義工們學法、發心,又能護持、集聚資糧。」他特別叮嚀:「無論曾經投入的心血,後來演變成甚麼模樣,都不要懊悔,永遠要隨喜自己,因為業已造不失,當初造的善業一直存在,而且會帶到無限生命,一直增上。」

彰化區/黃石公園的勇士們

  「一直以來莊園訂定的目標從未變改,雖然呈現的效果並非馬上能看見,卻正好有更多的過程可讓大家共同參與,因此無論在哪一個軌跡上,珍惜當下的善業才是更重要的,如今歷經十多年的漫長努力與堆疊,莊園已經越來越有規模,一切皆因大家遇難不退,深深隨喜大家!」執行長鼓勵大家持續依師學法,莫忘初衷。

彰化區/黃石公園的勇士們

 

來源:《福智之聲》244 期 第 58 ~ 6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