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之愛

  我的生母在我七歲時即往生了。父親是一家公司的技師,需上班領薪才能維持全家的生計。後來的母親也年輕喪偶,我不知道當她決心走進這個家時,要有多大的勇氣——我們這一家除了爸爸以外,還有六個小孩;加上年長子女充滿偏見的眼光,以爸那一份微薄的薪水,要怎麼操持?

  四○年代,臺灣光復不久,物資匱乏,父親的薪水又是那麼的少。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母親為了貼補家用,不惜放下身段到處幫人打工、挑秧、踩水車、到汽水工廠做零工。

  我和弟弟年紀最小,整天跟在她的身邊繞,她的忍耐與辛苦我都看在心裡。雖然這些工作不是她所能勝任的,但她還是咬著牙撐下去!受到母親堅韌個性的影響,往後我在職場上就算遇到了不少挫折,也能逆來順受,得益甚多。

  其實外公家在臺北是個大戶人家,母親在娘家是個養尊處優的小姐。記得有一次外公特地從臺北來到中壢,要母親跟他老人家回臺北,因為他不忍心自己的女兒所受的苦,但母親斷然拒絕了,為的是我們這群無母的孩子。

  慢慢的,大姊結婚,大哥、二哥也各有自己的工作,家中的經濟終於稍微改善,但是母親依舊勤儉持家。國小畢業時,我不敢奢望能讀初中,在畢業後的第二年經過簡單考試,得到一份工作,為了感謝母親對一群不是親生子女的無私付出與愛護,我把每個月的薪水原封不動地交給她。

  後來我結婚、有了小孩,因為哥哥的孩子已長大,她又不辭辛勞地常常在中壢、楊梅間奔走,為的是分擔我帶小孩的辛勞,讓我的孩子在外婆陪伴下,健康成長。因為有阿嬤陪伴著,孩子不會孤單,沒有後顧之憂的我又可再度投入職場。母親源源付出無私的愛,她的情操是多麼的高尚。

  歲月不饒人,步入老年的母親,不知是否年輕時太過操勞的緣故,得了心臟病。當時因為小孩要聯考、我要上班,去中壢看望她的次數雖頻繁,但停留的時間卻不長。我知道母親心中的感受,她多麼希望我能留下來多陪陪她。只是當時我沒想那麼多,不夠細心、體貼,沒多陪她幾天,陪她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當噩耗傳來,我的心如錐刺,我最親愛的母親已離我而去。

  時至今日她那慈祥的身影依然縈繞在我的心中。現在每當午夜夢迴,或孩子在談起外婆的慈愛時,我心中就會有一份悔傷浮上心頭。

  「我從沒看過母親念佛,但她長年吃早齋,從不惡口,是個很有修養的女人。」這是大哥在幫母親撿骨灰時所說的話。生命無限,我願下一生還能再與她相遇,那時我會更加細心、更加體貼,來回報這一世她所帶給我們這群孩子無窮的愛。

示意圖,非當事人

來源:《福智之友》第 10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