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 0238 講 - 全球廣論第二輪

  第三個,有這樣好的老師,講這樣圓滿的法,但是我們條件如果不夠,那沒有用。那麼就說明,所以第三個「如何講、聞」——講的人要什麼條件,聽的人要什麼條件,我們夠了應該如何、不夠應該怎麼學。如果經過了這樣,然後我們就可以得到究竟圓滿的法。有了這個條件,最後才正規地把那正分究竟圓滿的法來告訴我們。 [00′40″]

  那麼當我們對這個了解了以後,向後在我們學習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常常拿這個標準。淺、這個粗淺,雖然學得粗淺,可是我們能夠用那個粗淺的法,在平常我們去衡準。一方面思惟觀察對我們有幫助,一方面對法我們有步步的實踐當中,能夠提升我們自己。這個不要剛開始的就把它當做文字看,如果我們剛開始不在實際上面努力,漸漸地深入,對我們將來就很難學得好了。正因為我們現在條件差,所以我們淺的地方,跟我們能做到的地方做,當我們漸漸深入的時候,我們就會很有次第地一步一步地跟得上去。 [01′38″]

  師父在新版的《廣論》手抄有這樣一段話,說:「有這樣好的老師講這樣圓滿的法,但是我們條件如果不夠,那沒有用。那麼就說明,所以第三個『如何講、聞』——講的人要什麼條件,聽的人要什麼條件,我們夠了應該如何、不夠應該怎麼學。如果經過了這樣,然後我們就可以得到究竟圓滿的法。有了這個條件,他最後才正規地把那正分究竟圓滿的法來告訴我們。」這一段還是在「如何講、聞」加大這個力度。 [02′27″]

  接下來師父又說:那麼當我們對這個了解了以後,向後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常常拿這個標準。雖然學得粗淺,可是我們能夠用那個粗淺的在平常去衡量。一方面思惟觀察對我們是有幫助的,一方面對法我們也有步步的實踐當中,能夠提升我們自己。接著師父又講一句:「這個不要剛開始的時候就把它當做文字看,如果我們剛開始不在實際上面努力,漸漸地深入,對我們將來就很難學得好了。正因我們現在條件差,所以我們淺的地方跟我們能做到的地方做,當我們漸漸深入的時候,我們就會很有次第地一步一步地跟得上去。[03′36″]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怎麼聽法這件事,在佛法裡有那麼重要嗎?它應該是比較淺的法吧!而且好像一聽就懂,沒什麼難度啊!」可是就這樣一聽就懂,沒什麼難度,如果缺乏實踐的推動力,那我們是聽懂了嗎?因為佛法最重要的還是聞思,聞推動我們思,思推動我們去修,它是一向連貫的過程。如果我們聽了這個道理一聽就懂了之後,覺得它好像不能做,甚至不用做,那我們真的懂了其中的要竅嗎? [04′20″]

  最重要的是:你覺得淺,但是有實踐力嗎?能把這個好像淺的法實踐在生命中嗎?聽起來容易,做起來是不是也容易呢?如果做起來容易,我們為什麼沒有去做呢?所以師父說:如果剛開始不在實際上面努力、漸漸深入,那對我們將來就很難學得好了。所以「初一若錯乃至十五」就是這個問題,一上手就把它當文字看,沒有去實踐,那麼結果肯定不是我們預先想的那樣。但是我們到底輸在哪裡了呢?我們就是輸在起跑線上,最初那兩分鐘、最初那一分鐘!我們就輸在了那裡,就是怎麼聽法! [05′05″]

  所以這個點,師父再再地說:正因為我們條件差,所以我們在我們能夠做到的地方做。這一步做到了就是在實踐佛法,那麼步步都做到了那就成了!所以一定要在沒做到的這個地方把它做到,不要覺得這好像是很淺的法,自己好像不屑修似的。這樣會不會我們內心中也有一種——是慢心嗎?還是師父說的那個——忽略? [05′37″]

  好!希望講這一段,我們大家還是要拿它好好地觀察自己的心續,把它變成是一種行動力。 [05′49″]

 

● 延伸閱讀:下載 師父新版開示 第 1 冊手抄

廣海明月 0237 講 - 全球廣論第二輪

  師父舉了例子,大家可以聽一下接下來師父所講的。 [00′10″]

  這地方我不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譬如說我們現在要到哪一個地方去——當然我們現在是要從凡夫地跑到佛地,那麼這個都是精神上的、哲理上的——我們現在用一個眼前看得見的,事相上的這個比喻。譬如說:我到台南去。你可以走路,走路不要任何準備,反正你站起來就走了,不就行了嘛!你只要認得這條路,有人告訴你這個路怎麼走,就這樣。那麼換句話說,有一個過來人告訴你怎麼走,然後呢,指示給你這個方法,那個沒有錯,這兩者夠了,你不要其他準備的。

  下面腳踏車,對不起!腳踏車就要準備準備囉,那個腳踏車過去的時候,上面嘛看看那煞車好不好,然後呢鏈條很久沒有用,要加點油,哪一個地方等等,要一點準備。如果汽車的話,那準備更多,說前面這個冷卻引擎的水,然後呢機油,然後呢汽油,然後輪胎裡面的氣足不足,你準備好了以後才行啊!如果是飛機的話那更嚴重,如果準備不夠的話,不動滿好,一動出起毛病來,到那個時候的話性命交關。儘管已經有一個人告訴你怎麼走,然後這個路也告訴你清清楚楚,如果你不準備好的話,出毛病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好心學佛的人,也有圓滿的教法,我現在所體會到的就是第三點。所以關於第三點真實內容,你們慢慢地下去自然會了解,為什麼這麼重要,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最後呢有了前面這個樣樣準備好了,那個時候就開始了,說正以引導。 [02′13″]

  問大家一下,師父舉了幾個例子?走路、騎腳踏車、汽車,然後是開飛機。但是我問大家,師父說:「有一個過來人告訴你怎麼走,然後呢,指示給你這個方法,那個沒有錯,這兩者夠了,你不要其他準備的。」是不是走路不要準備?「不要其他準備」和「不要準備」是不是同一個問題?所以那就是還要準備,只不過是不要其他準備。因為你不用準備自行車、不用準備汽車,但是關於走路的一切你還是要準備的。我不知道師父這是從哪裡要到台南去,是不是很遠?很遠的話,要準備水吧!可能要準備吃東西,還是要準備。所以說「不要其他準備」不是不準備,而是不要其他的準備。 [03′16″]

  在這一段的時候,我不知道大家聽完注意點會在哪裡?會不會說:「自行車代表什麼樣呀?腳踏車代表什麼?汽車代表什麼?飛機又代表什麼?」你們會不會在想這個?那麼我們要走的路是從哪裡去哪裡呢?從凡夫地到佛地。大家如果看到這些交通工具的話,當然會選坐飛機,對不對?如果是我們所有的人都選坐飛機的話,師父說:不動還滿好的,如果準備不夠的話,一動就出毛病了,到那個時候是性命交關。儘管已經有一個人告訴你怎麼走了,然後這個路也告訴你清清楚楚,如果不準備好的話,就出毛病!師父說: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04′10″]

  大家都要問說:那飛機是什麼?汽車是什麼?腳踏車是什麼?走路是什麼?我想問:無論是走路,還是腳踏車、還是汽車、還是飛機,請問要準備什麼?這些都是個譬喻,讓我們注意力放在「準備什麼」。請問:對於我們要從凡夫地到佛地的人來說,我們到底要準備什麼呢?是不是準備那個往往忽略掉了,師父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是「準備」那件事吧?那件事到底是什麼呢?現在有在心裡明現嗎? [04′52″]

  接著師父總結說:「我們現在有很好心學佛的人,也有圓滿的教法,我現在」,師父說「」的時候,那個音檔記得吧?頓了一下,「」!「現在所體會到的就是第三點。」請問第三點是什麼?那個科判,記得吧?「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就是這個!怎麼樣講、怎麼樣聽。當有了一個心想要去學佛,也遇到了圓滿的教法之後,注意!重點居然在這裡!大家想一想。師父說:「我現在所體會到的就是第三點」,這一點是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這一點上要用功夫! [05′50″]

  接著說:關於第三點的真實內容,慢慢下去自然會了解為什麼這麼重要,師父先說了一個為什麼重要,然後接著說:「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那一定是怎麼樣講、怎麼樣聽。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對我自己也是,怎麼樣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麼樣聽法,透過這一段文字的了解之後,大家會覺得:「哎呀,怎麼樣聽這件事太重要了!」會生起這樣的決斷嗎?還是在疑惑:「怎麼樣聽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師父要用這麼多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實在太重要了,用這麼多強調的詞來形容?而且還直接說:「我現在所體會到的就是第三點!」 [06′46″]

  這一小段對於老學員來說,如果已經學了好幾輪了,那麼最重要的事情有沒有平常往往疏忽呢?就是怎麼樣聽法。比如說思惟聞法勝利、聽法的那幾個軌則,有沒有疏忽呢?不檢查則已,一檢查應該看到到處都是疏忽!如果這一層疏忽了,往後推的話,我們聽法的受用一定會被影響的。 [07′15″]

  那麼聽了師父今天的這一段話之後,雖然現在不是正在講「聽聞軌理」,但是我想問大家:師父為什麼在解釋科判的時候,就用這麼長一個篇幅解釋「如何講聞兩種殊勝相應正法」? [07′31″]

  其實我們聽《廣論》的時候,慢慢會發現,重要的問題師父會在整本《廣論》裡不停地講、不停地講。就像我以前問師父,我說:「師父,供養三寶的問題、集資糧的問題不是已經講過了,為什麼還要再講?」師父就說:「唉!真如啊,我們都是凡夫啊!講完之後,做一段時間就忘了,要嘛就疏忽了,所以要再提醒一下!」對於今天這節課師父在此處對我們的提醒,諸位是否會想把它放在心上?對師父這麼重視的事情——師父這麼有修行,尚且這麼重視這件事情——我想問大家:師父難道不會講法嗎?不會聽法嗎?為什麼這樣一位高僧,還要在第三點上說「我現在所體會到的就是第三點」?為什麼還要用這麼重的槌在打這一點? [08′28″]

  對於過來人講給我們的這一點,大家是否會在心裡邊鎖定一下、思考一下:「為什麼我生不起來覺得這點很重要?」或者「我修學這麼多年,覺得自己進步不是那麼理想......」我們會想一堆問題,通常都會想「我業障重」,但是具體是什麼業障重就沒有去分析了。 [08′53″]

  我們不重視師父所說的第三點,是不是業障重呢?是沒有聽清楚?還是聽清楚了之後不能持之以恆、缺乏毅力?還是常常想走捷徑,不注意具體操作的那些心靈的思想上的步驟?還是總是好高騖遠想要跑後面的?前邊的一忽略之後,後面的全部都虛掉了。到底是什麼? [09′22″]

  我想問大家:今天聽了這一小段,有沒有發現師父還是在治療我們的修行的毛病啊?我們用全部的心力一直朝後跑,但是師父常常說:如果不重視「聽法軌理」的話,聽了很多很多,受用堪慮呀!對不對? [09′46″]

  所以關於這節課,我希望大家能夠總結到一點:有一件事從一開始到中間、到最後都需要重視,就是怎麼樣把自己的聽聞軌理練習到如經論所講的那樣。如果聽聞軌理不常加練習的話,我們終究是用原來的習慣在聽聞。而聽聞佛法有它整套的規矩、一個流程,一旦你不按照這個流程去做的時候,就像一個手術室的醫生進手術室沒有把手洗乾淨、沒有消好毒,那緊接著是可能碰到他就活不過來了! [10′27″]

  這個流程有多重要呢?攸關著整個修行的成敗!整個修行的成敗,意味著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功。所以師父用了這麼多重點的話來敲醒我們,我們是否能夠聽到師父提醒我們的話?聽是有聽了,有聽到嗎?有聽到內心深處嗎?有生出決斷力,想要重視怎麼聽法嗎? [10′54″]

  希望這節課研討完了之後,停下來想一想。等到下一次再開始研討的時候,哪怕用幾分鐘的時間思惟一下聞法勝利,你再看一看整節課的聽聞會不會非常不一樣?因為佛法是最不怕實踐的,你越實踐越發現這裡邊講的都是真的;你不實踐的話,反而覺得怎麼會沒有離苦呢?怎麼會沒有效應呢?所以,非常期待大家能夠把今天師父講的這個提醒認認真真、清清楚楚地聽到耳朵裡,要走心!要去實踐它! [11′39″]

 

● 延伸閱讀:複習第一輪師父本段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