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第二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及全臺

從田間出發十五年 刻劃永續農業的未來

共同建構臺灣生態經濟產業重要基礎

  三年一度,綠色保育農友的榮耀時刻,2025 年第二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頒獎典禮,於 11 月 22 日上午假國立臺灣大學舟山路鹿鳴堂前進行,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

  活動當天揭曉 13 位獲獎的典範農友,並邀請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頒獎表揚,同時也邀請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黃于玻總經理、農業試驗所向為民博士、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義竹分場黃瑞彰分場長等三位評審代表,說明評選過程的發現與期許。適逢綠色保育標章推動 15 週年,會中也感謝長年支持綠色保育產品加工、行銷及選購的各界企業夥伴與專家學者,肯定綠保農友對生態環境的斐然貢獻,共同建構生態經濟產業重要基礎。

  •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致詞時提到,15 年前因為官田水雉事件,慈心與林業保育署共同推動綠色保育標章,是讓臺灣生態進入農業系統的重要關鍵,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把友善農耕納入有機農業的範圍,讓更多有理想的友善農友能更長遠的守護環境與土地。同時,綠色保育標章的產品,皆有謹慎的把關與評鑑,也讓消費者能安心享用。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感性的表示,當年官田水雉只剩不到 200 隻,如今已恢復到 3,000 隻,過程中與慈心基金會共同克服許多困難挑戰。今年綠保面積已逾 1,000 公頃,雖然看似不多,但是散布在全臺各地,每塊綠保田區都是該地動物的重要庇護所。署長特別感謝綠保農友們,用良善的心,為全臺灣妥善管理田間生態及守護土地,得獎者更是友善農業各領域的典範。「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及全臺各縣市,為臺灣的永續農業刻劃出美好的願景。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大腳印獎」三組獎項也是綠色保育行動的核心

獲獎農友展現高度的專業性與創新精神

  農田生態系統,是土壤、生物、棲地與農人智慧的整體展現。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說明,「大腳印獎」以三大獎項——「生產操作組」、「生態營造組」、「土壤健康組」進行分組選拔,呈現綠保農友田間實踐技術與理念的成果與價值,同時也構築出一個兼顧生產力、生態價值與環境永續的農業願景。評審表示,今年獲獎的農友不僅在田間操作上精益求精,更在資料記錄、通路拓展與環境教育上展現高度整合力,成為永續農業的創新典範。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生產操作組」著重於「預防勝於治療」的種植技術,穩定供應安全健康的食物。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義竹分場黃瑞彰分場長說明評審過程,這屆的得獎農友,已經從管理農田提升到管理生態系,不但系統化管理,更是精緻化管理。獲獎者:郭明賢與蔡一宏(特優—十甲有機農場看天田/嘉義縣)以輪作、休耕與綠肥種植,結合生物防治與天敵棲地營造,打造出兼顧病蟲害管理與水土保持的田區;林勝瑋(特優—林爸優質農產/嘉義縣)善用病蟲害整合管理 (IPM) 策略與自製液肥,展現病蟲害整合管理的成熟度;張振浪(特優—赤科山天心茶莊/花蓮縣)以完善的田間記錄與行銷策略,提升茶葉品質與經濟效益。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生產操作組」獲獎人 (左起):特優農友-林勝瑋、特優農友-張振浪、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農改場義竹分場黃瑞彰分場長、農糧署北區分署黃怡仁副分署長、特優農友-郭明賢、優等農友-謝騏合

  「生態營造組」聚焦於觀察力與科學方法營造多樣性生態環境,讓農田成為動植物共存的棲息地。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黃于玻總經理表示,生態組得獎者因為想著為動物多做一些,農友的大腳印就變成可以讓田間動物跟著走的腳步,近年企業也開始關注生物多樣性,而這些田間動物正是綠保農友最好的生態履歷。獲獎者:林永堅與鄭語慈(特優—順月農園/彰化縣)在田間分區規劃、設置猛禽棲架、獨居蜂旅館與昆蟲育幼區,並善用 iNaturalist 記錄物種,推動生態教育與發展六級產業;鍾尹元(特優—星守農場/臺東縣)種植防風植物,打造昆蟲旅館,並運用空拍機與紅外線相機進行生態觀測,展現科技與生態融合的可能性;陳正勇(特優—夏田有機生態農場/花蓮縣)善用農場周圍原有地形,提供生物棲息空間,並在邊坡種植原生樹種深具示範性。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生態營造組」獲獎人 (左起):特優農友-陳正勇 (陳品君代表受獎)、特優農友-鍾尹元、特優農友-順月農園鄭語慈、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農糧署北區分署黃怡仁副分署長、評審-黃于玻總經理、評審-莊孟憲執行長、優等農友-王欽鈿、優等農友-洪良和

  「土壤健康組」則是強調土壤生命力的維護與再生農業的實踐,維持永續耕作的基礎。農業試驗所向為民博士提到本屆獲獎者的初心都很感性,希望把先輩的土地好好的留給後代子孫,他們用更開放的態度學習土壤專業,同時也影響更多農友加入改良土壤的行列。獲獎者:張顥嚴(特優—菩茗有機/南投縣)在茶園實施混層耕作與土壤覆蓋,累積有機質並提升微生物多樣性,符合再生農業的核心精神;林木泉(特優—活泉自然生態農場/臺東縣)善用自身所學在田間試驗,於有限資源中找到活路的機會;黃淑娟(特優—枻心福田好野庄園/高雄市)在都市農地推動食農教育與土壤管理,展現農業六級化的多元可能。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土壤健康組」獲獎人 (左起):優等農友-黃金全、特優農友-張顥嚴、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農糧署北區分署黃怡仁副分署長、評審-向為民博士、特優農友-林木泉、特優農友-黃淑娟、評審-陳興宗館長

  自去年以來,慈心基金會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農友們使用手機 App「iNaturalist(愛自然)」,記錄、上傳在農場發現的生態影像,以利社會大眾和企業界認識綠保農田豐富精采的生態價值。因此,本屆特別增設「農田生態紀錄達人」獎,表揚 23 位在農場中累計觀察物種數達 50 種、或觀察筆數達 150 筆的綠保農友,以感謝他們響應公民科學與農田生態記錄的積極行動。

農友、消費者與企業攜手共創 打造有機農業生態產業鏈

  綠色保育十五年的推動,仰賴綠保農友用心在田間的實踐,更有賴消費者的選擇與企業的支持,共同構築一條從土地到餐桌的永續農業生態產業鏈。綠保農友不只是生產者,更是生態系統的守護者與教育者,透過田間管理、棲地觀察、市集參與,讓更多人理解農業與環境的深層連結。

  慈心基金會與林業保育署感謝各界對綠色保育標章的支持,也是推動綠保農友持續前行的關鍵力量,從綠保市集—田裡有腳印、透過有機通路里仁公司合作,進入全臺逾百家門市,讓消費者可以直接選購。玉山銀行長期支持花蓮南安部落,並收購瓦拉米與顧客、員工共同分享,也讓友善有機農產透由企業合作走入更多家庭。國泰商旅與 W-hotel 則是將綠保食材導入高端餐飲,提升友善農業的社會能見度。「綠保米缸計畫」則是串連企業與社福機構,讓綠保稻米成為公益的橋梁。多方協力的成果,展現出市場對友善農業的高度認同,也呈現六級產業的整合潛力,同時也建構臺灣有機農業生態產業體系。

  在氣候變遷、物種消失與農村人口老化的挑戰下,綠保農友用行動守護生態,綠保典範農友的故事,也是臺灣永續農業發展的希望。慈心基金會邀請社會各界持續支持綠色保育,只要你我多一分責任感與行動力,未來的世界,肯定會變得更好。讓田裡的一小步,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大步,邀請您一起參與這場綠色行動。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典範農友遍全臺,刻劃永續農業未來!

【第二屆「大腳印獎」典範農友獲獎名單】

1. 生產操作組

特優

● 十甲有機農場看天田—郭明賢、蔡一宏(嘉義縣)

● 林爸優質農產—林勝瑋(嘉義縣)

● 赤科山天心茶莊—張振浪(花蓮縣)

優等

● 謝騏合(臺南市)

2. 生態營造組

特優

● 順月農園—林永堅、鄭語慈(彰化縣)同時榮獲「農田生態紀錄達人」

● 星守農場—鍾尹元(臺東縣)同時榮獲「農田生態紀錄達人」

● 夏田有機生態農場—陳正勇(花蓮縣)

優等

● 客庄等路—王欽鈿(臺中市)

● 賀吉自然生態農場—洪良和(臺中市)同時榮獲「農田生態紀錄達人」

3. 土壤健康組

特優

● 菩茗有機—張顥嚴(南投縣)

● 活泉自然生態農場—林木泉(臺東縣)

● 枻心福田好野庄園—黃淑娟(高雄市)

優等

● 和緣芋花田—黃金全(臺北市)

 

 

用行動支持善行

1997 年日常老和尚創辦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因為不忍見到農藥、化肥對環境與眾生的危害,率領弟子們走上一條「不好走,但應該走的路。」從草創期到現在發展多元產業服務、推動種樹與淨塑,慈心與國際有志之士同步。歡迎支持慈心,為環境與子孫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