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謝建成
二○一○年二月四日至八日,福智文教基金會舉辦了第二十屆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地點在桃園開南大學。來自全台各級學校與海外的行政人員與教師,共一千三百人共襄盛舉。活動結束,台北縣崇林國中謝建成校長感動提筆,為此行留下了學習的足跡。
猜不透的困惑
一場教師生命成長營,衝擊著我的偏執與不足,讓自己對「生命」有重新的感動與行動……
二月四日前往研習的路上,滿心的困惑就像陰霾的天氣讓人猜不透,五天研習住宿四個晚上,加上課程有些宗教色彩,我實在一點興趣都沒有。只因難以推辭好友與同事長達七、八年的「好意推銷」,加上親戚的推薦,就在太太、女兒的強力押送下出門了。但我卻不知為何而去?別人的期待又是為了什麼?
太太跟女兒陪著我下車報到,到寢室放行李,一路上都有年輕的大專學生以歌聲、掌聲與笑容相迎,我們驚訝:「怎麼會有這麼多熱情的志工?」真是不習慣,女兒更說出一句話:「希望下次我也可以參加!」她們不知道,我的內心自此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失眠的夜晚
嚴格說起來,在這裡的晚上都睡不好。第一天,床板太硬、室友的鼾聲和蚊子的騷擾讓我一夜起來三次。三更半夜坐在椅子上無奈地發呆,因為車子已被太太開走了。第二天想回去,卻在「快樂人生」這堂課中聽到一位醫師分享他跟孩子相處的故事。他一邊說一邊掉眼淚,我很能體會他的滋味,其實以他的身分,對外公開並不是容易的事,然而不只是他,在其他好幾堂不同主題的課程裡,講師都毫不隱藏地分享生命,還有他們是怎麼轉心突破的。
重新認識「生命」
一直以來,無神論者的我都相信自己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可以克服一切,解決一切。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無力、無助的一面,只是我平常沒有在意。在這些講師的話語裡,點出人生很多真實的痛苦和快樂,他們給我的啟示──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減少抱怨,正向積極,可以說對「生命」兩個字有了更多的體認。
當我把「被迫參加」的心態轉換以後,心情逐漸輕鬆,自然感受到這裡的氛圍是那樣不同:
志工快樂地付出,其人數竟多於學員人數。每天近四千人的伙食、住宿及課程等張羅,全靠志工們的分工合作。他們自稱是一群來自各地的烏合之眾,不計身分背景,甘心被分配做各項工作:有人煮飯洗菜,有人刷洗廁所,有人拍手歡迎、分享生命故事,就深怕沒有服務的機會。儘管身體勞累,但沒有埋怨、微詞,反而活像菩薩,用喜悅的心情迎接一切。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願意付出?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快樂是那麼平實、簡單與自在,能夠服務就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課程的安排非常細膩多樣、動靜互呈,甚至才剛看完影片,主角就隨即現身分享。總之,我的心充滿悸動,變得柔軟,這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踏實又快樂!接下來的晚上,我仍然睡不著,因為課程設計和全場氣氛都太讓人感動了。
原封不動的肉乾
說到這裡,其實我不吃素,常笑吃素的同事在「吃草」。當我知道教師營吃的是蔬食、沒有肉的時候,特地在行李內放了兩包牛肉乾與兩包魷魚絲,想說三餐葷食攝取不足,就由晚上的消夜補充吧!
不過,我只打開了一包。
因為接下來的課程,我看到肉食的來源、對動物造成的傷害,以及吃素對健康、對地球的好處。講師說,面對全球暖化,吃素可以救地球,且營隊裡的三餐並不難吃……所以剩下的三包,我沒再打開,原封不動拎回家。
謎底揭曉 我學到了……
最後一天晚上影片觀賞,介紹福智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法師說,福智文教基金會的發源處──鳳山寺,地方很小,外觀簡樸。平凡的住持──日常師父,卻給人無限希望,並開創出驚人的福智力量,這要歸功於他耕耘教育福田的智慧和堅定的行動力。他自稱常敗將軍,起初發願行善,不管是生命教育的推動,或是慈心有機的推廣,都遭遇極大的不順與挫敗,但他愈是失敗,行善的意念愈強烈,由於堅定的行動力,擴大志同道合的匯流力量,行善的意念終於開花結果。老和尚讓很多人的態度改變了,其中包括這邊的志工,還有我的朋友──我才會被他們推進教師營。
準備離開時,我有很多感觸及滿滿的感恩,四天前困惑的謎底已經解開──原來親友期待我改變,讓我到這裡自己改變自己。我學到了:
一、生命是正向意念的體現。研習課程中每位生命故事的分享者,都有過痛苦的經歷,但是轉換意念後,他們的心是平和的,甚至是開心的,原來生命也可以是學習、感恩、關懷及慈悲的綜合體現。
二、有心靈的力量,打開眼睛就能發現美。法師說:「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命教育就是開發人心的智慧和慈悲。因此,要有自己的生命導師,一位師父、一個信念、一本書都可以,只要能提升心靈的智慧和慈悲,而自己必須是個好學生。
三、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煩惱。能珍惜自己,感恩別人,就能扭轉人生逆境。這種平實、惜福及感恩的意念,是每個人心中的最大資產。
四、最幸福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而非得到最多關懷的人。自己認為有意義或是有價值的事就去做。
五、老師是學生心靈的工程師。學生如同一張白紙,經由老師教導,學生可以成為一幅美麗的畫,也可以是垃圾桶裡的一張廢紙;不過要成為好老師,要先做好學生。
六、能接納不完美的人、事、物,才是真實的生活,也是快樂的人生。我們習慣於完美的追求,不完美的事發生,內心往往沮喪、抗拒,乃至不快樂,但是轉個念,同時能擁抱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七、人因對話而了解,因關懷而互信;人要爭氣,才能尋求心靈的寧靜;師長洞悉和關心的,是學生做事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及心態,而非只是最後事情的成敗;原先遇事逃避或是自戀自傲的人,在有了信念及學習為人付出後,身心靈會徹底改變。
喜樂豐足 滿載而歸
我最喜歡法師及志工們臉上祥和的神情,他們是那麼快樂地享受和歌頌生活,他們的喜樂來自當下的感恩和慈悲,以及透過無數次的「觀功念恩」扭轉人生困境,用無上限的「代人著想」擴大人生視野。
希望回去以後,能跟福智的同好保持聯繫,在個人方面努力以柔軟的心,時時感恩、關懷別人;以堅定的態度處事,放手勇敢去做有意義的事。在工作上,期許自己鼓勵更多人參加生命教育活動,以穩健的方式深耕生命教育。還有,因為我很喜歡那些年輕的大專志工,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趕快參加大專營,跟這些優秀的年輕人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
全文收錄於 第 90 期 36 ~ 4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