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素玲
剛踏進住宅大樓的電梯中,就聽到兩位鄰居太太的對話:「這個月單單手機的費用就花了我六千多元,我都快不知道怎麼辦了。」我心裏想:「這一定又是她家中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做的事,現代的家庭哪一個不飽受手機的摧殘?可怕的夢魘啊!」
手機是這幾年才大量問世的科技產物,無遠弗屆的便利性普受現代人喜愛,但無所不在的干擾卻也令大眾吃盡苦頭。別的不談,只要家中有一位十幾歲的孩子擁有了手機,做家長就無可避免地要面對令人咋舌的電話帳單。如今我的噩夢雖已遠離,但想起那段為了手機與青春期的女兒交惡的時光,仍令我心悸不已。
女兒剛上高一就吵著要一支手機,在我的觀念中,這是業務繁忙的人才需要的連絡工具,一個單純的學生要手機做甚麼呢?我萬萬沒想到一支酷炫的手機是青少年間互相認同的重要表徵。「同學都有,就是我沒有。」這是女兒要手機的理由,對我這個理智型的母親而言,當然不具說服力,遭到拒絕的她鬱鬱寡歡了好一陣子,卻從來不放棄努力,只要有機會便一再提起。十六、七歲是同儕認同勝於父母認同的年紀,朋友的電話多如牛毛。她放學回家後,電話聲響此起彼落,家中兩支電話讓我疲於奔命。超過十點以後的電話,我總是委婉地請對方明天再連絡或由我轉達,因為時間太晚了。(我仍老古板地記住以前的生活守則:十點過後,除非有急事,不要隨便打電話到別人家中,以免干擾對方作息。)女兒的過晚電話被我攔截了幾次後,對我更加不滿,屢屢要求我給她一支私人手機。
這樣的拉鋸戰持續了近一年,直到暑假,我才發現事情不妙,白天我在上班,女兒外出,不知行蹤,我很擔心,思前想後,為了掌握她的去向,我終於妥協了,因為她未成年,我以自己的名義辦了一支手機給她,如此一來,我就可以隨時連絡上她。這個如意算盤直到接到第一個月的帳單才知道撥錯了,近八千元的數字頓時讓我傻眼,要如何努力地講電話才能用到這個數字呢?公司裏的超級業務員一個月的手機費也不過二千多元,她一個高中小女生居然……原來她經常在夜裏躲在房內和朋友通手機聊心事,而我卻以為她已安睡,難怪自從有了手機後,她的電話明顯變少了,原來同學都改打她的手機了;如此一來,她同學的家長想必也會接到一張數目龐大的手機帳單吧!雖然為母的一再道德勸說:「不要把媽媽辛苦賺來的錢花在口水上!」然而我的苦口婆心抵不過同儕之間的深夜密談,雖然後來略有控制,但是每個月幾千元的帳單仍是我揮之不去的噩夢,曾經也沒收過她的手機,但不久又落入掌握不住孩子行蹤的忐忑中,於是又棄械投降了。
這樣的噩夢一直到她高三下學期,經老師介紹到一家診所打工才結束。她努力工作了一個月(每週五天,每天四個小時),領了六千元,興高采烈地向我報喜訊,這是她第一次憑自己的力量所賺的錢,本應向她道賀,但是我只淡淡地說:「抵不過一個月的手機費。」女兒一聽此言,突然安靜了下來,她大概沒有想到我會給她如此一個比對,平日的手機帳單都是媽媽代繳,媽媽又沒有飛來橫財,每分錢都是如此辛苦工作掙來的,她有了打工的經驗,約略能了然於心吧!慢慢地,我發現她已經接受我告誡她的話:「手機雖然方便,但是它是用來連絡事項用的,不是聊天用的;除了龐大的費用外,手機的電磁波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據說,當手機接通的那一剎那的電磁波,其強度相當於我們把頭放入微波爐中一般,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啊!」
現在,若家中接到手機通訊,她會要求對方改打家中的有線電話;在外頭,需用手機連絡事項時,她也會盡量長話短說;目前,她每個月的手機費用已減縮至四、五佰元左右,我的手機夢魘總算告一段落了。
全文收錄於 第 61 期 33 ~ 3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