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徐瑩藍
我初到兒、媳的新住處,就發現社區前方帶狀的小公園裡,有的樹幹、樹枝被燒黑了,有的被攔腰鋸斷,也有的被環剝樹皮而整棵枯死。經常必須帶著學生東掃西撿的我,雖然心疼至極,還是能充分體會鄰居們是如何厭煩老是飄上路、吹進門的落葉。
討厭落葉就可以破壞樹木嗎?樹木會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有清新空氣的大用;還能調節氣溫,抑制全球溫暖化;保護土壤,抑制土石流……。我想退休後搬來這裏,除了陪兩個孫子玩,掃落葉也是我該盡力做的了。
接著,我在學校的信櫃得到一份九十年三月二日的小百科報,內有「落葉到土壤中成為真菌等微生物的食物來源,微生物再把土壤中的礦物質轉化成植物能吸收的養分。現代種植多用化學肥料以求速長快效,但化肥裡缺少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素,菜易得病,就用農藥,染得全身是毒。」
顯然,利用落葉堆肥,鼓勵種植是大家應該盡力做的事了。我馬上要到保麗龍,裝滿落葉舖上土,種蘆薈、地瓜葉……。怕初期土不夠肥,我就用泡水二、三天的落葉澆灌,朽葉再予堆肥,不但能防日後塌陷,還能避免盆底流出有顏色的水汙了地,幾個月後,原本乾癟的蘆薈,變得粗壯、油綠,也似證明「落葉的效益」了。
哈!哈!太棒了。我這一生能耐不多,現在既然發現這「妙方」,怎麼可以不好好宣傳,回饋親友、社會呢?
我生性畏怯儉吝,有了「做好事」的念頭後,還未必會真的去做。再去看孫子時,看到一期的經典(慈濟刊物之一)。哇!封面大標題是「人與樹」。內容大意是:「在高山上砍樹來種茶,五年後地力衰竭,這塊地就報銷了。採伐森林會造成氣候變化,並威脅地球上的生命。把森林砍盡導致很多過去的文明因而毀滅。」還有呢!我要回台北了,現在才五月初,我竟然在路邊撿到一棵被連根拔起,滿是成熟種子的「九層塔」。好吧!再多找幾位同事推廣我的「妙方」吧!
這下「天命難違」的感覺又再重重的包襲著我。想到桃芝、納莉颱風嚴重危害台灣,我擔心再一場的豪雨,又將有多少的土石衝向平地。我能做的不多,為了守土有責,除了愛護樹木,離校前我取出背包裡的九層塔種子,撒入已經裝了落葉、泥土的盆子,方便將來別人分種幼苗。雖然他們抓土力、吸水力沒有喬木好,但他們還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到家我就振筆疾書了,可能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沒有大量印發出去,我的心思是無法安寧的,至於人家看不看、做不做,就非我所能強求了。
以我的看法,落葉是非常值得我們珍惜的自然資源,不該隨便丟棄、燒毀。為後代子孫著想,我們都應該設法讓它回歸泥土,以便永續利用。環保教育不應只是回收鐵罐、鋁罐……而已。用盆子、瓶子、箱子裝落葉、泥土,種一些容易生長、較不怕病蟲害的花木豆菜,應該是值得大家向學生、家長、親友、鄰居推廣的。
從教三十六年,我深知要做好老師有難以言喻的辛勞,絕對不該再妄言任何理想,增加昔日夥伴們的負擔。但我也深知我們都是在真善美的追求上絕不落人後的一群,所以還是想什麼就說什麼了。何況事情不難,校園的落葉又多的是呢!如果當垃圾處理不僅汙染又可惜了。雙週中挑一天吧!讓一、二個孩子用水桶去裝落葉,加些水泡幾天。舀水澆花木後再加水……。幾次後,把朽葉混入盆土中,插些菜莖或撒些菜種。就只要這樣,我認為我們就在環保教育、健康教育上立了一件大功了!
全文收錄於 第 31 期 75 ~ 7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