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余愚
值當北宋那個人才濟濟的時代,范氏父子(范仲淹、范純仁)不但能在科舉中出類拔萃,而且雙雙位居宰相高位,俸祿優厚,卻貧窮一輩子,在范仲淹去世時,甚至沒有棺木入殮,兒子也沒有錢辦喪事,只把救濟貧苦與養活族人的義行,留給子孫,所以,錢公輔在義田記中說:「公既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他這種施仁行義的風範,不只是現代,即使在古代也不可多得,他的胸襟寬大,恐怕不是一句「宰相肚裏能撐船」就能詮釋。筆者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語道出了范文正公仁者的胸襟;而施濟貧苦養活族人的「義田」、「義莊」正是落實彰顯范文正公的美德。
自奉儉約 廉潔不貪
范仲淹自幼好學,曾在僧舍讀書,因為家貧,每日只煮一碗粥,分為四分,早晚吃兩分,以青菜數根加入少許的鹽來果腹,這樣生活長達三年之久,後來慕名到名學者戚同文處學習,他一樣苦讀了五年,冬天讀書疲憊時,便以冷水洗臉來振作精神。當時,地方長官的兒子看他終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給他,他竟一口也不肯嘗,直到人家怪罪了,他才長揖致謝:「我已安於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食,日後怕吃不了苦。」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他是那麼的深謀遠慮。
范仲淹雖然貧困,在僧舍苦讀時,有一天晚上,看見一隻白老鼠從他面前跑過,突然鑽進一個洞裡,卻又探出頭來望著范仲淹,樣子十分奇怪,他跟著走過去,只見洞中有一口很大的罈子,罈子裡裝滿銀子,他毫不考慮的趕快把藏銀子的洞口用土封好,再回去繼續讀書,並不為銀子而動心,絲毫沒有貪念。等他顯達後,醴泉寺裡的和尚請他捐錢重修廟宇,他回信把當年在廟中讀書時,無意中發現藏銀子的地方告訴寺僧,請他們自己好好運用。
後來范仲淹的施仁行義,可從其年青時身處貧困,萖能廉潔不貧的操守中看出端倪。
嚴以律己 教子有方
范仲淹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對兒女也不例外,凡事以身作則來教導子女,他常說:「我在夜晚就寢時,就自己合計一天的飲食奉養費用與我一天所做的事情,如果自奉的費用與所做的事二者相當,就能夠打著鼾聲熟睡;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安眠,第二天一定要多做事補回來,使所作所為對得起朝廷的俸祿。」他教育子孫也不能亂了他清貧儉約的家法,就是結婚的大喜日子也不能輕易浪費。然而他卻輕財好施。他的四子三女都有很好的教養和成就,尤其是次子純仁最有父風,也樂善好施,當范仲淹任職開封知府時,純仁曾將一船五百斛的麥子運往姑蘇,在丹陽遇到大文學家石曼卿,當時,石曼卿遇到困難,家中連連遭遇死亡,他想安葬好親人再回北方,但由於人地生疏,一時借不到錢,只好待在丹陽,已經兩個月都沒著落,當純仁明白真相後,就把一整船的麥子送給石曼卿,讓他能好好為親人安葬,原以為已解決了他的困難,但發現石曼卿依然深鎖雙眉悶悶不樂,純仁再問,才知原來他還有兩個將出嫁的女兒,因沒錢辦嫁粧而煩憂,於是純仁就把船也給了他,自己空手抄近路回到家中。范仲淹奇怪兒子怎麼那麼快把事情辦妥,問道:「你這趟回老家,遇見了那些鄉親?」純仁回答:「在丹陽遇到石曼卿先生,他因沒錢辦喪事,又籌不到錢辦嫁粧,被困在丹陽兩個月。」范仲淹說:「你為什麼不把那一船麥子和船送給他呢?」純仁回答:「我就是把船和麥子都送給了石先生,所以才這麼快回來。」范文正公的仁風義行就是這樣深深影響後人。
宅心仁厚 遺義子孫
設置義田、義莊來救濟族人,一直是范仲淹的心志,雖然從立志到完成,長達三十年之久,但他不氣餒,最後終於達成,而且把義行遺留子孫。起初,他財力不足,無法實行,一直到他當上了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及參知政事(副宰相),才有了較高的官俸和賞賜來完成他的心願,於是他在蘇州附近購買了幾千畝的良田做為義莊、義田,用所得的收穫來周濟族中的窮人,使族人個個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不必因天災、人禍而挨餓受凍,而純仁更繼承父志,將義田擴大為三倍,使之具有社會教育機構的功能,更使宋代以至後人競相效法,影響後代甚鉅,無怪乎《宋史》要讚嘆純仁:「自為布衣(平民)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俸賜,皆以義莊。」他真正繼承了父親施貧活族之義。為了使義田、義莊能有永續經營的規畫,他先上奏英宗請求朝廷制裁不守規矩的族人,使義田、義莊的組織、規矩受到政府的承認與協助。後來又與弟弟純禮、純粹先後作十次的增補,使范氏的義田可以推行久遠,可算是中國最早相當完善的社會制度,所以周濟的人不在少數,可惜西元一九四九年,范氏義莊的田產,在「中共土改」中被沒收,這個近千年的「義田」才告結束,但范氏父子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高瞻遠矚的偉大胸襟卻永遠留傳後世。
一般人在顯貴後,往往只知自己享受,住豪宅、開華麗的車子,過著奢靡的生活,視親族、朋友如同陌路人,更嚴重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雖然,也有人肯伸出援手去幫助別人,但像范仲淹父子這樣雙雙位居宰相高位,卻貧窮一輩子,只把救濟貧苦、養活族人當成己任,把義行留給子孫的施仁行義的風範,不但令人讚歎,更是我輩要好好學習的典範。
全文收錄於 第 25 期 22 ~ 2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