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友

關鍵字搜尋

七月的傳說

◆台中採訪組整理

牛郎織女淒美的故事,目連救母感人的傳說……還有一些已知、未知的傳說,長久以來一直被口耳相傳。也許,你已耳熟能詳,也許,你略知一、二;無論如何,讓我們再一次走入時空隧道,重溫一下前人留給我們的瑰麗記憶!

七夕.七巧

農曆七月七日是中國的情人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相傳織女星是天帝的孫女,住在天河的東邊,美麗、善於繡花和織布。有一牽牛郎住於天河北邊,勤於耕田。天帝因此感動,將織女嫁給牛郎,不料婚後兩人都懶惰,男不耕,女不織,天帝非常生氣,將他們分離,各居天河兩岸,只許他們一年一次於七月七日夜,渡河相會。

這段神話,在台灣演變成「七娘媽」,將織女星人格化,原來是天上的星宿,一變而為地上的人物,也就是「七星娘娘」,祂是兒童的守護神,每年的七月七日是祂的誕辰,民間莫不膜拜祈福,祈求祂保護家中兒童平安成長。黃昏時後,在門口拜七娘媽,並焚燒「七娘媽亭」(是一個紙糊的亭子),祭品中還要許多鮮花、人造花、香粉、胭脂,這些花果和化妝品,在拜完後,都要投向屋頂,以待七娘媽取用。還有雞酒和油飯,也是不可或缺的祭品,祈求多子多孫。

在台南有「做十六歲」的習俗,每年七夕這天,婦女們帶著剛滿十六歲的孩子,在七娘媽廟前廣場,由大人高舉七娘媽亭,讓子女繞行三圈,再鑽入亭下,完成儀式,象徵長大成人。

民間還有「乞巧」的風俗,就是女子在香案前焚香禱告,向天乞求能像織女那樣,具有靈巧的手,所以也叫「七巧節」或「乞巧節」,期待有好手藝或求得美麗的好預兆,會將祭拜的胭脂和白粉,一半要灑向天,一半留下自己用,據說可使自己更美、更巧。

地藏王菩薩誕辰

農曆七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是地藏王生日和成道日,成群信徒擁至地藏王菩薩殿前,跪拜上供,還有許多人通宵誦經。

為何稱「地藏」呢?佛經稱其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是說祂如同大地一樣,含蘊著無數善根種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當年釋迦牟尼佛任命祂為幽冥教主,管理陰間,地藏王即在佛前立下此大誓願。

買蛙放生祭魁星

古時候的讀書人會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魁星爺生日那一天,祭拜魁星。

根據民間傳說,供奉魁星爺可以考運亨通,高中狀元;因此讀書人大多以魁星爺作為守護神。很多讀書人在自己家中廳堂裏,供奉著魁星爺的塑像或畫像,一方面佑其考運亨通,另一方面則向人誇示這是一個書香門第。

清朝時,福建的讀書人在七夕這一天,都會去買蛙放生來祭祀魁星爺。為什麼買蛙呢?根據施可齎「閩記」所載:「龍巖州士人皆戒食蛙,七月七日為魁星誕,必買大者祀而放之池中。」「後讀史記律書北至於奎,徐廣曰:奎作,即蛙字也,乃知因此而誤。」奎與蛙古字相通,奎演變成魁星,民間便以買蛙放生而賀其誕辰,並且戒食青蛙,以免對魁星不敬。

由於同字因緣,青蛙得以護生,也算是七夕一個小小美麗的錯誤。

全文收錄於 第 18 期 50 ~ 5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