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採訪組
好一大片綠地,在青翠的蓮霧樹下,一群孩兒嘻嘻哈哈地赤腳在地上追逐跑跳。
除草機剛割下的雜草,在風中將淡淡的清香瀰漫得更遠。
作夢也想不到,兩排整齊劃一的蓮霧樹下,是一大片的綠草如茵,是孩子遊戲的天堂。
「從前還是噴藥的時候,每每灑完農藥、除草劑,我們都再三叮嚀孫兒們不准到果園裡玩。」主人陳太太感慨地說。
只因為,農場,是危險場所?
主人陳月豹先生罹患香港腳多年,噴灑除草劑時不慎觸到,因而潰爛得厲害,至今瘡疤依然明顯。
三十多年前,陳先生噴灑農藥後,偶會頭暈目眩,總要急忙送醫診治。有一次,趁機偷個浮生半日閒到山上遊玩,當時見著了師傅(陳太太的乾爹),師傅說:「你的腳雖然消腫了,可是所有的毒都跑到體內了,你知不知道?」抓了些草藥回家煎服,才漸漸痊癒,也藉此機會學得解毒的藥草。從此常常有人中毒就上門來求救。
陳氏夫婦覺得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蟲會死,人當然也會遭殃,老是中毒來解毒,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園子裡的果樹平均一星期就得噴藥一次,今天噴這個區域,明天噴那塊區域,幾乎每天都要進行噴藥工作,不中毒也真難,到時,身體弄壞了可得不償失了。
「自己的健康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不顧消費者啊!種給人家吃,卻是危害人家的健康,自己的良心十分不安。」十年前陳先生的內心又是掙扎,又是無奈,除了延長農藥的安全期才採收外,想不出有任何方法。
湊巧,六年前,陳先生的二兒子參加農改場舉辦的常綠果樹講習,得知政府在推廣有機農業,回家稟告父親,當下陳先生不說二話,立刻答應。農改場又建議可去日本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學習,為了希望轉型成功,二兒子陳天印踏上了異國的研習之旅。
最先由一百三十棵的棗樹開始種起,次年八十棵的蓮霧也加入有機的栽培行列。
蓮霧,嬌生慣養的體質往往讓農民傷透了腦筋,稍微的氣候變異,不是裂果就是葉枯花落,而肥料稍微拿捏不準,也不行,更遑論要種植有機了。
放棄以荷爾蒙催花,而以有機資材催花勉強開了二、三朵,果實小得像土種蓮霧,看了實在叫人心酸,第一年的有機種植本錢賠得精光。
屋漏偏逢連夜雨,與人合資成立的混凝土公司被倒債,損失八百萬,面臨經濟上的雙重難關,還好轉作前就有心理準備──不是為了賺錢,戴笠荷鋤勇敢地走下去。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裡,從沒有貸款到貸款,幸好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MOA及農改場林博士不氣餒的繼續技術支援,再加上土壤漸漸地改善,直到第三年才稍微有一點點的收成。但是,要賣到哪裡去呢?
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有機的水果誰認得?誰相信?二兒子陳天印上電腦網路抓下有機商店的電話,一家一家推銷,人家往往不相信,問東問西,說明了很久卻又不一定買,一個月下來,收到電話單,電話費高達二萬元,看得叫人怵目驚心。賣不出去的只好到傳統市場求售,但因為有機水果又小又不漂亮,因此總是比一般行情更賤價。這一年的小收成,勉勉強強撐過去。
幾年前,五、六位種植「安全」農產品的農友來園裡參觀,表面上沒說什麼,臨走前背著陳先生說:「瘋子!有機若要做到純,鍋仔鼎就無通滾。」這段話不小心被蹲在果樹下忙著的陳太太聽見了。
又有一次,聽到鄰居轉告別人的嘲弄:「他們很有時間,很有體力,才有辦法這麼做。」
技術不精、市場在哪?別人的質疑讓陳先生不斷地反覆問自己:「我這樣做,對嗎?」
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吧!自覺自己應該為生命積一點陰德。陳先生說:「嘗盡良心不安的痛苦,好不容易才知道有機農業,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哪怕人家刺激,哪怕賠了錢,都要做下去。」
是一股宗教的情操一直支持著他吧!要疼惜人命就像自己。
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嘗試,學來的技術加上經驗的累積,漸漸摸索出一片天。這些汁多甜脆的蓮霧賣到台北,人家都不相信是有機的,還打電話到屏東求證哩!
有機蓮霧成長過程,吃得可比別人家豐盛了,催花前就先埋下有機肥,待長出新芽時,噴灑發酵後的海藻精或海藻粉,接下來花開了,結成果實,每個月都要餵食營養液,營養液是牛奶加雞蛋、豆粉和酵母菌浸泡三個月到半年發酵而成呢!
看著大桶大桶的黑糖醋液、奶藻液⋯⋯這麼多的營養補給品還真是滿漢全席。
一旁的有機堆肥散發著獨特的味道,陳先生說:「組合成有機肥裡的每種元素,不同的果樹需要不同的比例,做這些有機肥比起從前慣行農法的時代實在忙多了,以前只要到外面買現成的化學肥料灑一灑就可以了,現在還得自己買材料堆肥,一個月翻堆一次,約六個月完全腐熟才可以埋到土中。」
每年的土壤檢驗也不可少,三到五次少不了,了解土壤缺少什麼元素,就趕緊補充,不足時固然會造成果實營養不良,影響品質;過剩時也絕非好事,容易造成肥傷,一切都要恰到好處。「就像在養兒子吧!要知道他欠什麼,就補什麼。」陳太太說。
可以做的都做了,最難的是老天爺的臉色了,寒流來襲,果實極易掉落或裂開,慣行農法採用化學藥劑控制,陳氏夫婦就沒轍了,因此,損失的機會就多了。
技術升級以後,主婦聯盟不知從哪知道的,多方派人來他們的園子參觀考察,幾年下來,不動聲色。突然有一天下了訂單,從此絡繹不絕。陳氏夫婦信心大增,更加肯定人在做,天在看,只要做對了事情,一定不會吃虧的。
銷售市場自此打開。
園子裡有蓮霧,有棗子,還有一大片的地種檳榔。「為了人類健康轉作有機,何苦還種危害人類健康的檳榔呢?」陳氏夫婦心中掙扎著。
只要種出來的農產品有銷售市場,砍去檳榔樹在所不惜!
有一次陳氏夫婦相偕到附近爬山,放眼望去,鹽埔、高樹一帶檳榔成片。
而陳氏夫婦竟然忍心將檳榔樹給砍了,栽種一斤三十多元、病蟲害多、又得費時費工套袋的芭樂。
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腦袋在想什麼,可是他們的心底明白的很。
今年的景氣實在差,銷售到有機商店的貨量減少許多,賣不掉的水果還是得到傳統市場求售。還好去年又認識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基金會按規定驗土、驗水⋯⋯在通過檢驗後才賣到全省各地的里仁店,雙方在誠信的來往中期許有機農業能散播得更廣。
走過這一段艱苦歲月,今年已邁入第六年了,以前認為他們固執不通的人現在都反過來虛心向他們請教,附近的農友自種的水果都不敢吃,反而過來買他們家的。或許,任誰都害怕農藥吧!只是能毅然轉作有機,能堅持到底的又有幾人?
他們僱請的摘芭樂工人一天八百元,農改場的陳博士開個玩笑:「應該付七百元,一百元抵呼吸乾淨空氣的費用。」有人接著說:「到慣行農法的農家做工應該收九百元,一百元是看醫生的花費。」
大家笑成一團,管他是多少錢,只要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吃到乾淨的水果,無毒的環境哪裡是用錢可以買得到的呢?
看著螳螂、小瓢蟲等昆蟲守護著果樹,陳先生得意的說:「我們從來不知道園子裡有這麼多的益蟲,多虧農改場林博士來參觀,發現新大陸似的大喊:你們的園子裡有好多的益蟲,樹上、樹下到處都有。」順著陳先生的手勢,我們看到一隻棲息在樹梢的螳螂,陳先生接著說:「一隻螳螂能夠照顧一株芭樂樹,將害蟲吃得一乾二淨。」
而土壤中的蚯蚓只要一下大雨,紛紛爬出來透透氣,陳先生說:「滿園都是,多的我們都不敢下田。」
雜草雖然還是長得很快,但是比起從前施化肥而造成硬化的土壤是多麼地容易除呵!靠著蚯蚓成群地鑽動,將土壤翻得更鬆軟。
蓮霧樹下玩耍的孩童興致依然不減,看得還真叫人羨慕:「孩子們啊!你們可知道你們是多麼的幸福,在這個遍地毒害的環境裡,你們居然還擁有一片快樂的天堂。」
全文收錄於 第 17 期 56 ~ 6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