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日復一日,與太陽、月亮亙古的追逐。端午過後,溽暑漫天而降,在這蟬鳴蟲啾時節,讀書最好!古人有言: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顔面是父母所賜,一生相隨不能改變;但是氣節就是後天修爲,上法古人,以經典爲師,人有文氣品自高。
詩書浩瀚,無論古今,前人已爲我們留下可觀的無價寶,囫圇吞棗或者細細品味,總會在人生中沾點德塵金屑。現代人太忙了,忙著賺錢、娛樂,看到書本就頭昏眼花,只有電視聲光快樂相隨,多可惜啊!康得的墓誌銘:在我頭上者,群星的天宇;在我心中者,道德的律則。這種淳厚的文字內涵,可以讓我們待人處世更加圓融,對自我的要求不至於流於低俗。
本刊的內容,也以揚善爲主。在這五光十色、充斥暴戾之氣的當兒,願以淳厚的文字,以及溫馨作品,爲這社會帶來暖流。本期「推動德育的手」兩篇大作:捐發票送愛心、一堂珍貴的生命課程,都是老師們現身說法,如實將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以及洋溢真善美的靈動,活躍在筆端。文中有老師的用心、學生的童心、家長的愛心,這些簡樸的文字,都是人性的率真呈現,沒有雕琢,但是行文之間看得見人類未來的希望。
例如,「捐發票送愛心」一文,講的是關懷植物人的故事。植物人,就像植物一樣不言不語地活著,由於需要長期的照顧,家庭中若有一個植物人,大部份都會拖垮全家。一群師生知道創世基金會一直在替植物人服務,他們能做什麽呢?如何踏出關懷的第一步呢?於是捐發票送愛心的活動悄悄展開,孩子們義演英文短劇,募集發票,捐給創世基金會。涓滴愛心彙集成河,今日老師用心引導,他日學生成爲國家棟梁,他們也會伸出雙手,扶助孤寡。
本期專輯的主角是「蓮霧」。蓮霧原産於馬來半島,三百年前「登臺」後,臺灣果農將它的優點發展到極致,粒大汁多,甜美爽口,是夏日水果賣場架上的珍品。據種植蓮霧的農友表示,蓮霧體質「嬌生慣養」,氣候只要稍微變異,它就不是裂果就是葉枯花落,而肥料如果稍微拿捏不准,它也會有強烈反應。所以農友得非常小心地「侍候」才行。
從事有機蓮霧種植更是難上加難。本刊特別專訪兩位農友─陳月豹以及李木村,兩人一南一北,都是從山窮水盡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們吃苦耐勞,除了希望種出美味、健康的果實外,也期盼爲臺灣留下一片淨土。農夫,大地的魔術師,因爲有他們,所以物阜民豐;也因爲有機農夫,能放棄近利,爲後世子孫考慮,所以寶島還能山青水秀。蓮霧,吃在嘴裏,甜在心裏,夏日珍珠當之無愧。
全文收錄於 第 17 期 4 ~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