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陳雋蕙
我一直認為,當老師的職責,就是儘量能為學生付出。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因此,只要學生有任何問題,(有時我會主動去找問題──看到學生言行有異,即主動去關懷,想幫他解決問題),我都會把它想成: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出這樣的問題,我會怎麼辦?因此,我總習慣把它當成是自己孩子的事來做。學生的喜怒哀樂也常牽引著我的情緒,這或許就是我的學生總喜歡叫我「老媽」的原因吧!
有一個令我印象較深刻的故事:三年前,有一個高一的新生,在第一堂音樂課完全不搭理我,我感覺他有些事兒,便在下課時把他留下來,想和他談。誰知他竟哭起來,拒絕和我談,並且一再表明他最討厭音樂和美術,他那種厭惡的表情,至今我仍然記得。但我一直不灰心,由於他或許自小即排斥音樂,因此音樂基礎甚差,我便每次在他們班下課後,即留他下來個別指導。雖然他留了下來,但表明因為我是老師,他是學生,他不得不留下來,並要我對他放棄,因為他永遠也不會喜歡音樂,還嫌我煩他。我只對他說:「我永遠不會放棄你,因為一個媽媽是不可能放棄對孩子的愛的。」
經過了一年多的奮鬥,這中間我剛好又曾經代理他們班的導師半年,在週記中我們倆經常在「筆戰」。他叫我放棄,說這是浪費時間、白費精神,他不會領情的,因為他覺得我是有目的的,然而我不理會他的拒絕,一再主動對他表示關心,只要有一點好表現,我立即給予回饋。
到了高二時,他的國文老師有一天拿一篇他的文章給我看,裏面提到了我如何對他有耐心,讓他感激,並且願意敞開心胸接納我及別人。原本他在班上一直是特異份子──孤僻冷漠。我看了眼淚不禁掉下,因為我知道我在他身上播下的種子終於發芽了。
後來他和我便無話不談,而且很認真地上我的音樂課,個性也變得開朗和群。就在今年的二月十七日,我的家庭音樂會上,他還特地趕來參加(他已高三了),我真的很開心,因此在那一天音樂會上我還對大家說,他的參與,是我那晚最高興的事了。
我常很慶幸自己是一位老師,因為我能影響很多的學生,也因此,更常自我檢討與勉勵,要以柔軟心,去尊重學生、愛學生,如此即是我平凡的願望。
全文收錄於 第 14-15 期 30 ~ 3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