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友

關鍵字搜尋

育德行腳

◆高雄縣忠義國小 邱龍妹校長

在蓊蓊鬱鬱桃花心木林中的一所鄉村小學,九月天,秋蟬滿地。許多學生撿起蟬兒,不約而同的請教老師們:「牠死了嗎?埋葬牠好嗎?」「牠還活著嗎?要怎樣救牠?」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十月天,有個小朋友手裡捧著蚯蚓,問他們做什麼?他們說:「操場上好奇怪約!跑出許多蚯蚓,我擔心被太陽曬死,要帶牠到前處,挖鬆花圃的泥土,好讓牠回到泥地裡的家!」看孩子一臉疼惜神情,大人也不禁動容。這不是虛擬情景,而是高雄縣美濃鎮龍肚國小推動德育教學一年多後的校園景況。

德育乃五育之首,卻落實不易,身為學校經營者,有幸於八十七年參加了福智文教基金會辦的第一屆校長成長營,感動滿懷,更帶回德育教學,讀經活動等落實德育的良方。龍肚國小推動德育一年後,原本視而不見或習以為常的四季更替,自然生死的動植物生態,也引起學生們大大的關注。因為學生每天為了實踐更多的善行,無形中觀察更敏銳,善行觸角延伸到人際以外的動植物世界。家長也多有迴響:「孩子在家會主動找家事做,以便有行善事蹟可記。」

推行德育,真那麼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其實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還是需要把握一些要領層次的,否則光靠校長唱獨腳戲,或老師個人孤軍奮鬥,都無法持久。唯有全校團隊有此理念、做法,形成共識,方能順勢利導,水到渠成。而形成共識的方便法門,就是鼓勵更多的老師參加福智教師成長營,享受身心靈饗宴,也得到德育教學的培訓。校長要如何說服老師們犧牲假期,參加為期一週的營隊呢?誠如九十年教師成長營中,某位老師所說:「我看到我們校長參加了校長成長營回來後,簡直是脫胎換骨,我也好企盼來參加,終於來了!」是的,所謂以德服人,校長能率先有德行修為,自然服人,自然能說服人參加有意義的研習活動!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走圓融的教育人生」是我步入學校經營後的座右銘。但知易行難,面對各種人事物問題,總覺心量不足,悅納度不夠,未能圓融處理。參加校長成長營歸來,「觀功念恩,反省實踐」成了日日歡喜的功課,如此苟日新,日日新,變得稍有成長,容我舉例說明。

一、更能慈悲待人:學校有位老師嗓門出奇的大,我經常被他從老遠教室破口叫罵學生的噪音嚇到。當時不懂觀功念恩,但也想慈悲待人,所以私下找他談,溫柔的告訴他,不要那麼大聲,讓教室更有春風。他雖然為這事也難過一陣,但習性依舊,我也頗不以為然。後來學著觀他的﹁功﹂,看見他求好、熱心教育的優良面,就釋然多了,可不是,有心最重要。令人驚喜的是,一年後,他參加了福智教師成長營回來後,叫罵聲很少聽到了!

二、更能學習智慧做事:透過每天反省檢討,悅納各方意見,決策更周延,校務推展更有效能。

三、與家人關係更好:結婚二十多年來,老為排放碗筷與外子鬧意見。因為我總是把洗好的碗筷隨便堆放到烘碗機裡,平時壓力就大,小事隨便做做又何妨。但外子凡事工整,不洗碗筷,但經常檢查碗筷,雙方都不愉快!自從學著觀功念恩後,我會說﹕「是是是,老公說的是,舉手之勞排整齊,下次改進,下次改進」,雖然經常沒改進,但內心尊重他,效果也奇佳。他竟然默默排碗筷,甚至於洗碗筷了,感動之餘,我也漸漸改掉自己不工整的習性。

校長、老師參加了福智成長營,回校推動德育,就一帆風順?可也未必。每天會面對不同學生、不同家長、不同的問題,例如有位家長就堅持不讓他的孩子寫善行日記,她的理由是「不為得笑臉章的獎勵而寫善行」,這位老師不生氣,他觀家長的功德,「所謂為善不欲人知」,那就給孩子口頭獎勵,不蓋笑臉章就是了,家長還有意見,再設法囉!教學相長,老師凡事能先自我落實德育的行為,如此方能持續推動,培養學生良好德性呀!

在龍肚國小推動德育教學兩年,誠如劉玉琴老師所說:「教育是王道功夫,一時的興致是不夠的,尤其是德育的推展,不能立竿見影,只要老師以身示範,自我實踐,營造觀功念恩的情境,持之以恒,假以時日,潛移默化,學生自然受用一生。」

我於去年八月調到高雄縣大寮鄉忠義國小,非常有福氣,又是個敬業樂群的好團體。本校也開始推展德育教學,有請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專家來校指導,但仍感受到老師們的困惑,因此,期盼未來,學校老師有更多的機會參加福智成長營,學得全套好技巧,更重要的是經營者的自我期許,親身實踐,讓培育品德、道德、公德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宛如每天步行的腳步,紮實的踏穩大地,日久累積,自然蘊育出有德之學子!

全文收錄於 第 14-15 期 16 ~ 1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