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友

關鍵字搜尋

菜園交誼廳

◆編輯室

莊璧華女士,因一家之「煮」維繫全家人的健康,於是開始有機之旅的探索。她從閉鎖的四樓公寓走入社區畸零地實際操作,進而體會到每家的飲食也關係著大地的元氣,便自動在社區推動有機和環保的理念。本來有點羞澀、不善言辭的家庭主婦,把一塊菜園變成社區交誼廳,這個蛻變是如何衍生的?

三年前,她聽了姜淑惠醫師生機飲食的錄音帶,覺得只有自己種的菜吃了才安心,開始在陽台和頂樓種菜,但每次都長蟲,搞了一年多徒勞無功。終於認識一個也對有機感興趣的朋友,轉贈一套農業專家陳明煌老師的講義,她依法摸索後又跑去聽陳老師的課,當面請教一些實作後的疑難雜症,接著又找慈心基金會的義工當顧問,漸漸地門外漢也頗有心得。

首先她注意到要植物健康,先要土質好。她以前都以建地廢土來種,土質不良難怪病蟲害多。所以她開始用廚餘製做有機堆肥,噴上微生菌加速腐熟。這種微生菌,能加速土中有機質的分解。將菌種在黑糖水中培養一周(每天搖晃數次)即成。

學會種菜以後,又發覺陽台的發揮空間太小了,她徵得鄰居同意,在社區一塊不種花的公共畸零地擺上向魚販要來的保麗龍箱子,日積月累的廚餘堆肥就變成這些植物的溫床。她把提水、扛廚餘、換土當成運動,天天上下樓梯數趟,種起各種蔬菜和藥草。

這塊畸零地是巷子裡往市場的必經之地,植物的替換吸引了鄰居駐足聊天。她藉此把農藥、化肥危害健康、破壞土地、影響生態的概念和鄰居分享,順便也告訴大家哪些植物可以打精力湯,哪些藥草有什麼功效,只要有需要,便可自行取用。她也不吝公開種菜的祕訣,譬如同一塊土地要輪種不同植物才比較不會得病蟲害,茄科植物(青椒、番茄)旁邊可以種上蔥、?即可防蟲。一日復一日,有人送她廚餘,有人認同不以農藥自害害人的理念,託她買有機蔬菜。因而結識了一些關懷大地的老少朋友,並豐富了她平凡的生活。

有機耕種一年多,她體會了一件事——種菜如同養孩子。孩子成長要有好環境和好老師,陪著他成長茁壯;只要把土壤改良好,懂得植物互生互剋的道理,菜就自然成長且少蟲害。本來只因為在乎大家的健康,結果學到這些技術和理念,是她始料未及的。而最令她欣慰的是透過種菜,有機會施捨園子裡的作物、肥料,分享慈心、有機、環保的理念。和這麼多人善心的互動下,人也健康,社區也一團和氣,實在一舉數得哪!

全文收錄於 第 4 期 62 ~ 6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