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石溪
生命之燭已剩殘光,老教授墨瑞‧史瓦茲不願就此凋零萎謝,他要另闢蹊徑:既然人終不免一死,他要以自己為活教材,作為生與死之間的橋樑,並留下此行記述。這本預知死亡記事,正是本期所要介紹的好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大塊文化出版)。
這是一本生命之書,墨瑞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一個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老者,他勇敢面對日漸敗壞的身軀,熱情釋放生之喜悅——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或是要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智者的選擇,他的不尋常生命就此展開。
本書作者是墨瑞的學生米奇‧艾爾邦,他是一位優秀的體育專欄作家,寫書、上電台、投資股票,他是賺錢高手。米奇過著忙碌的生活,他用成就來滿足自己,可是一天深夜,當他亂轉電視頻道,看到某個電視節目,從此改變他的生命態度。
墨瑞老師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夜線」節目訪問,病重的老者用輕鬆的話語,傳達他在死亡陰影下存在的哲學。
失聯多年的記憶重上心頭,米奇回憶起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他決定去拜訪老師。「我的老朋友,你終於回來了!」墨瑞如此迎接。米奇問他死亡的滋味,老師回答:「要我告訴你嗎?」
師生之間的最後一門課正式揭開序幕。每逢星期二,米奇都去造訪恩師,飛過一千兩百公里,陪伴一個垂死的老人,聽受人生菁華:談這個世界、自憐自艾、遺憾、家庭、感情與執著、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愛、婚姻、寬恕,最後老師教他如何說再見。
墨瑞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它當真。」他教米奇如何隨時作好死亡準備:學佛教徒那樣,每天都想像有隻小鳥站在你肩上,問著:「就是今天嗎?我準備好了嗎?我是否問心無愧?」
智慧的老者說:「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權力也無法替代溫柔。」「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要的東西。」
教人不誨,至死方休!這是墨瑞老師的墓誌銘。生命長河終有盡頭,墨瑞用愛與關懷,雖死猶生,他留下典範:「人們沒有自己生命的意義,所以他們到處奔忙,忙著找尋,他們想下一輛車、下一棟房子、下一個工作。然後他們發現,這些東西也都是空虛,他們又繼續奔忙。」
米奇的一枝筆,前些年寫的是名利追逐,與墨瑞老師重逢後,筆下寫的是生命的意義。老師教他的最後一門課,米奇轉述給全世界的人聽,這門課沒有教科書,墨瑞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這門課,值得家長和子女們共同學習。
全文收錄於 創刊號 16 ~ 1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