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意
頂戴著眾人的祝福與護持,我提著厚重的行李來到了北齋道場,懷著對自我的深深期許,但願不負所望,可是一旦種錯了因,是不可能得到如理的「果」的。十天下來,我帶回來的卻是一次「挫敗的經驗」,「挫敗」聽起來是多麼令人辛酸與失望,所幸,在師長的引導下,它又將化成一段難得的體驗……。
本來,在所有的學習領域中,生命的體驗就是一門最難傳達、也最難理解的功課,語言文字雖能作各種善巧的比喻,但當生命未能真正如實地溶入時,那種感覺恰似隔看千江萬水……沒有實際的經驗,恐怕也是很難感受得到的。
由這次的挫敗經驗,讓我看到自己一籮筐的問題:與其說是過度緊張,倒不如說「急求果報、名利心作祟」來得較貼切些。老實說,即使到最後一天,自己都未曾想過「回家」二字,一離家,家就被我拋在腦後,可是為何總是覺得眉頭緊緊的?為何睡眠也不能像平常一般安穩,連半夜都會做夢呢?原來是潛意識中的找覺受,急求果報……我道道地地被「自己」綁死了,坐困在無明的煩惱與執著習性當中,怎麼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呢?這些成了「皈依」的最大障礙。
在向佛菩薩祈求的過程中,也看到自己的盲點與邪見,原來自己一再誤用先人智慧的語錄,作為自己隨順習性的藉口而不自知,在這次的挫敗中終於暴露出病根所在,事實上,自己一無所知,亦一無所能,但內心裏的傲慢,卻讓自己低不下頭、彎不下腰,好一個「求人不如求己」!說穿了根本原因只有一個――沒有希求心。「平生無大志,只求六十分」的邪見,導致生活中處處不求,好似淡泊名利,骨子裡卻是徹徹底底的慢心,結果變得「剛強難調」,這竟是「無欲則剛」投現在自己身心上的相狀!明明已病入膏肓了,竟不自覺,恰似陰溝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如何成器?最後連向佛菩薩祈求都不容易,有多少障礙就有多少問題,怎不令人悚然心驚呢?
見慈法師開示我,如果沒有希求心,即使住在佛寺旁邊也是無佛教,這真是當頭棒喝!仔細想想這半生以來所有的受用,不論物質、精神甚至學佛,自己何嘗懂希求?如非父母的褓抱提攜、師長的慈悲攝受、眾生的布施給與,可能一無開化,才發現,原來自己竟是八難中人,有機會修學佛法,是師長硬生生地將自己救拔起來的……。
常師父引用了《孟子》「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啟示我們身教的重要……每每觀了學生的過時,認為他們不夠聽話就已不自覺地陷入對立狀態,現起的經常是霸道的心態,連儒家道統都談不上,如何談得上佛法中的悲與智呢?皈依,代人設想,真的需要一再練習啊!
無可否認,無量資糧換來的十天,因自己的器過與無明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是讓人難過、慚愧與遺憾的,為了緩和自己的心緒,我暗暗地安慰自己,回來好好努力,一年就有好多的十天呢!可是一離開道場,才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俗事縈繞中要如實相續有太多的困難,又道道地地上了一課――修學佛法,離開師法友,絕無可能,環境太重要了!寫下這一段告白,一則表感激之忱,二則致懺悔之意,但願這樣的錯誤,能在不斷地練習中改過,尤願它成為來日增上的墊腳石!
全文收錄於 第 59 期 56 ~ 5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