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如母有情

◆台北榮總班 阿和

徐師兄的媽媽病了,送到新光醫院的加護病房,據說,是患了全身性敗血症,及瀰漫的蜂窩組織炎。醫師給徐媽媽用許多的抗生素,她還是斷斷續續的發燒。隔幾天,病情稍被控制住,轉到「感染科」病房,但每天仍用許多昂貴的抗生素繼續打擊病菌群!數日抗生素與病菌群交戰不輟,徐媽媽的身體愈見虛弱不堪了。

徐師兄知道我在榮總工作,與我討論,是否把母親轉到「榮總」治療較合適些。同行善友有困難,我理當伸出援手。而來自護理的專業評估,與臨床經驗,加上向「感染科」的前輩請教的結果,徐媽媽還是留在「新光」醫院會比較好。因為,在「新光」已經治療一段時間,醫護人員都瞭解病人狀況。且該科的主治醫師,亦稱得上是「感染」醫學界的權威人士。雖然,「榮總」的「感染科」是「強棒」,但轉院過程,醫護群又得花時間瞭解病人狀況以利掌握治療的穩定性。這一來,又耽擱不少功夫。

但,轉到「榮總」治療,亦有不少好處。榮總的幾位研討班同學可就近相互照料。榮總有佛堂,可提供必要支援。榮總「感染科」病房的護理長是佛教徒,可幫忙提提病人心力。榮總醫師很棒……但,徐媽媽的狀況,還是留在原來醫院治療較恰當!

徐媽媽病況穩定不到一週,又合併肺積水、胃出血,再度送入加護病房。插上胃管,裝了呼吸器,她無法進食,也沒辦法「自由」的呼吸,病況呈現危急狀態……。

徐家兄弟姊妹再度陷入愁雲慘霧中,為了擔心母親的病情,為了給母親一個「很好」的治療環境,他們開始懷疑,是否選錯了醫院?甚至愧疚,是不是沒有轉到像「榮總」這樣的一級教學醫院,母親得不到周詳的治療,才使病況加劇嚴重。而我的「過度」關切,老愛在事相上,用有限的認知去分析,選「榮總」好?或留「新光」好?大家一起矛盾、迷糊了!

我思惟,如果徐媽媽是我的母親,我會怎麼做。什麼是「孝」?請很高明的醫師?到設備一流的醫院?日夜擔心?衣不解帶的隨侍在旁?母喜我喜,母憂我憂?還是……我能為母求訪世間醫治軀體的明醫,卻不及想到要力求醫治法身慧命的良醫。「下至戲笑,乃至命緣,應當守護不捨三寶……任至何事不捨皈依」,三寶是良醫,三寶是珍藥。若未先至誠一心皈依、祈求,未造與法相應的業,反而,東奔西逐的在有形的事物上打轉,則煩惱愈多,心愈慌,問題是愈理愈亂了!

幾日跟著矛盾、迷糊,心逐漸下沉。才發現我的「皈依」是零分,遇「境」就是不知要「用」。未能提起對三寶、師長的淨信,不知用心祈求,只有到處張羅,「榮總」好?「新光」好?花很多氣力去比較,造了很多與法不相應的業。

此時,徐媽媽躺在加護病房,全身浮腫、四肢皮膚大片大片的瘀血,久久未退,更因肺腔積水,呼吸困難,無法入睡……,看她受病苦百般折磨,內心深刻感動「母等眾生苦所逼,苦因苦果願盡離,縱有餘殃我代受,勤修悲心求加持。」多生累劫以來,母親一直不畏劬苦照顧我,而佛菩薩一定救拔,恨不得替眾生承受一切苦,不忍眾生有絲毫損傷。佛菩薩的心就是母親的心,母親就是佛菩薩示現。迷網的孩子,要趕緊用心「皈依、祈求」。

當生起祈求的心時,「境」是無好壞的,轉「榮總」?留「新光」?都不再是矛盾,令人難解的問題,我相信「三寶」的福德加庇,不論在哪裡治療,定有菩薩般的醫師護士在徐媽媽身守護著,祈求「三寶」加持這位生生世世的母親,但願她病苦消除,能跟師長、跟大家學佛法。更祈求天下每一位母親,都能皈依三寶,究竟離苦得樂。

全文收錄於 第 35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