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道玉
覺得自己好幸運,能在推廣正法的大業上,做一名飄洋過海無後顧之憂的小兵。
下象棋時,小兵過了河,就只能向前不能退後,我是不但過了河而且還過了洋的小兵,我也奉命向前,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後援充分,可以優哉遊哉地向前,只要前進就是任務達成,滿分了,至於責任、後果都是由後面大將軍來撐。這枚棋子可比象棋的小兵好當得多了。當然,這完全是由於師長的慈悲。
行前,戰戰兢兢地稟告常師父,自己既無能力更無信心,師父訓示:「不用擔心,大家會全力支援你們,而且,我們的努力還必須加上當地的因緣,才能決定最後的成果。」淨遠法師更再三叮囑:「你去是和別人一起學習的,就算是四、五個人,只要是好好研討,一樣是有意義的。而且,要抱著一定失敗的心理去做,你回來後,即使新加坡班就此解散,也一樣有價值。」還沒開始做,師長已經慈悲善巧地除去了我所有的後顧之憂,除了感恩,我還是感恩。
A班是在去年八月左右開始,當時只有五個人,而且其中兩人是當天被我們臨時邀請來的,我真是冷汗一身,但是隨即想起師父的訓示:「要加上當地的因緣」,一顆懸在半空的心,不知不覺又放下來了。
接著增加為五、六人,七、八人,十人……,到了十二月,最高紀錄是十五人,一月時逐漸固定成為十人,除非有事請假,否則很少缺席。農曆新年時,大家都不願意休息久;母親節,表決結果還是要研討,不方便來的才請假。
四月時增加了一人,最近又有五位新人參與,其中一位是佛院的傳信師父。同時,B班在五月初開始,現在也將近滿月了。
對於這一切,除了「因緣」和師長加持,相信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你辛苦了」這是上自師長直至學長、師兄師姐共用的形容詞,我自己倒是從來沒覺得辛苦過,只感到幸運和慚愧。此地與廣論本來就具足因緣,就在因緣成熟時,有機緣來新加坡的恰巧是我,於是託此地居士的福,我幸運地成為搖旗吶喊的小兵,受到師長、學長、師兄師姐們多方教導,為此,常感到自己幸運無比;慚愧的卻是,當同修提出疑問時,我常常必須搬出救命符──「我回去打電話請教師姐」、「或寫信請教學長們」,殊勝的因緣,因此都減色了,任何一位師兄師姐來,都一定會使研討班成長得更茁壯,比目前好上幾百倍,所以,每聽大家說我辛苦一次,心裡的慚愧就多增一分。
此地同修最大的困難是文字,因為中文是在近幾年才受政府重視而提倡的,於是,我們的進度就快不起來了,同時,為了對本論先有概括了解,我們先研討附錄的本論結構,進度因此就更慢了,最近才開始討論第一頁。
由於我們無法以消文為主,發表意見和提問討論就成了主要進行方式。起初兩三個月重點在培養默契,盡量讓大家開口,而不論意見內涵的深度,之後逐漸將焦點移向《廣論》。今年一月左右,開始由當天主席負責控制現場,發言離題一遠,就立刻拉回,到三、四月,離題的話慢慢少了。目前,不少同修已經常提出關鍵性的問題或答案,而且,常出現搶著發言的場面,開口慢的,只好稍等,如果自己要說的不幸被別人先說了,只好懊惱自己動作太慢。
另外一件值得報告的是,我們愈來愈能切磋琢磨,互相提醒修行概念或實際言行上的疏失,尤其幾位成員,會針對團體或個人的弱點,直語無諱,這是內聚力的泉源。我們也作成決定:以後定期作檢討,每個人都要坦誠真切地指出團體的缺點,並共同討論對策,藉以突破現狀,使團體持續進步。
我們這個奶水不足的嬰兒,就在隔洋補給的窘境中,實地演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轉眼也快一歲了,如果不是由於師長的加持,結果會如何,真不敢想像,對師長的恩澤,在此深致感念,同時感謝法人學長們,師兄師姐們為我們解決疑難雜症,謝謝張桂英、陳靜香兩位盡職的空中大使,謝謝陳秀瓊師姐一通二十分鐘的長途電話,為我們打氣、聽我們求救,謝謝……。
但願我們有足夠的福報,求得淨遠法師來星之行成為真實。
尊照學長的指示,作了以上報告,敬請大家給我們這個嬰兒班多加「補品」。至於同修們的故事,大家正在分頭寫,容集中整理後,下次寄回。
全文收錄於 第 32 期 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