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四月十四日法人月會 常師父開示
編輯室節錄
我們這裡有很多義工同學來,剛來的時候好歡喜啊,會做的很好。假定長期下來,他變成團體當中的一員,會不會還是像原來那樣做的很好呢?照理來說應該是剛開始不好,後來好才對。但事實不然,為什麼呢?
剛開始來的時候,覺得佛法真高明,心裡面有敬畏之心,乖乖地聽團體的招呼。久了以後慢慢熟悉了,畏心先消失,敬心也慢慢減退,覺得他跟我一樣嘛,大家還不都如此。自然而然這兩樣東西消失了,原來的習性都現出來。
在世間上是看在「錢」的面子上,因為對錢敬畏,不得不牽就老闆,永遠必須做下去。現在跑到這來,當敬畏之心減退時,對法的淨信心應該會增長。可是我們的淨信心並沒有相對的提升,我的感覺問題是因為大家誰都不買誰的帳,是不是這樣?
還有一個更糟糕的事情,覺得我今天到這裡來,不但不賺錢,我還貼錢貼工、還要聽你的,不知不覺心裡面不服氣的心情就出來了,所以為什麼一直強調「觀功念恩」。「觀功念恩」很不容易,但「觀過念怨」非常容易,等敬畏心消失以後,「觀過念怨」慢慢的死灰復燃,這下麻煩了,我以前遇見很多這種境界。
趁這個機會提出這個特點,但願我們慢慢去薰習,大家平常多去檢查、體會,漸漸懂得如何尊重對方,這個很重要的。能夠慢慢加以改善,自然團體會改善。
法王很明確的交代:今天你把我看成法王,那是因為你不能靠近我。佛世時也有這樣的公案:提婆達多一天到晚跟在佛的身邊,他一生怎麼找就找不到佛一點好處,找來找去佛實在是一無是處。所以法王的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如果我們不能拿法來淨化自己的話,事情遲早肯定會發生。
聖賢的法都是無量無邊的廣泛,不用心的話什麼都不懂。我們現在用心懂得文字,再一步步上去。不同階段用心程度不一樣,內涵就不同了。我們平常學了文字以後,運用文字去調心。
剛開始做是靠外在的力量,說這麼做有什麼功德,推動自己去做。認真去做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幫了他們忙,結果自己受用。摸錯了,前面的敬信心消退,後面淨信心沒增長,就會直線下降,最後完全消失。做對了,敬信心消退到某一個程度,淨信心就會增長,增長到某一個程度,兩樣同時一起增長。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感覺到團體對我們無比的加持了。
(節錄自八十三年四月十四日法人月會常師父開示。)
全文收錄於 第 30 期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