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甘三日,法人於南投縣國姓鄉真巖寺舉辦「廣論研討班聯誼」。此為法人正式登記成立後,首次舉辦之活動。由於場地限制,每班僅能推派一名代表參加,另加上部分研習多年之老學長,共有一〇三位同修參加。
本次聯誼,除交換各班學習心得外,主要的目的,乃在使大家認識法人宗旨,以及我們實持增上生之下手方便。
早上一小時,為常師父開示,師示:
求究竟離苦得樂,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此目標要達成,唯有學佛(透過知見決斷,了解所皈境四要件,唯佛具足)。而佛道雖有三乘,但究竟唯一佛乘。
成佛的方便,不是一生可成,須生生世世實踐增上生道。實踐的過程,我們自己處在一片無明中,唯有依師而行,以師心為己心,不隨順自己的習氣。然而習氣極難察覺,察覺了以後,還要團體的保護,才可能改善。
在此情形下,法人成立了。法人是成佛之因,大家在一起,實踐增上生道,創造增上共業。
法要使之深廣下去,教育為要,故法人首要工作在建校(辦佛學院),這也是迎請師長最好的準備。
前面提到,師長、團體是我們增上生的憑藉,故須在身心上認識,是否造了順緣,有無產生違緣,否則欲升而反墮矣。
常師父開示完後,續由法人總幹事盧克宙居士,介紹法人工作概況。盧居士一貫以其笑容可掬之態度,對大家侃侃而談。他特別介紹,法人在台北市復興南路成立了弘法中心,自六月份開始服務。
下午進行分組討論,共分成五組。乃延續上午常師父的開示,以增長師長、團體順緣,消除違緣,從内心上檢討反省,作為探討中心。題綱如下:
一、帶班過程中,很容易越來越感覺自己的成就,忘了善知識才是背後真正的帶動者。請依自己的經驗,談談帶班時如何感受師長的恩德?有沒有產生依止之心?會不會得意忘「師」?
二、團體在我增上生道中的重要性如何?我體會到了沒有(請舉例說明)?如何引導我自己参與的研討班(小團體),融入法人(大團體)中,以増長擴大我們的功德?
三、研討班上,我有沒有過排斥别人的心態?這種心態對我的增上生有什麼損害?如何才能把每一個人含攝進來(請談談自己突破的經驗)?
四、帶班或研討時,我曾不曾對這個團體產生過感恩隨喜之心?有時自己的看法比別人高明時,會不會洋洋得意(這種得意之心,對我有什麼壞處?應如何改善?)?
各組討論均非常熱烈,部分同修還從討論中發現許多以前的過失,對眾懺悔。
最後一小時為各組總結報告,師父並作結示,非常隨喜大家發心推展圓滿教法,勉勵我們珍惜暇滿人身,彼此增上。
全文收錄於 第 20 期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