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參學花絮

◆松山 念恩人

印度的菜,永遠是糊糊的。為了照顧同修們的食慾,幾位學長發心,指導旅舍的廚師做中國菜。這幾位學長都是公司的總經理、大老闆,雖然自己也不會做菜,但他們有管理的天才,居然把工廠的品管制度用上了;要求旅館經理前一天晚上,先把隔天的菜式做一成品,經檢驗合格後,隔天再依此標準品大量生產。就這樣,居然也能做出有模有樣的中國菜達十六天之久。

直到有一天,有師姐親自下廚去幫忙,才發現印度廚師有多委屈;他們沒有鍋,沒有鏟,沒有這些中國的廚具,沒有「炒菜」的概念,而且做出的中國菜,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能下嚥的東西。但他們為了滿足顧客,竟默默地忍受了十六天(他們吃和我們一樣的食物)。而當我們愈吃愈滿意時,從來沒想到他們的眉頭愈皺愈深。

※     ※     ※

某次上課時,擴音機傳出破破的聲音,聽起來有點不舒服,心想大概機器壞了吧!沒多久,負責錄音的同修跑出去,再回來時,手上抱了一堆電池,換上以後,聲音恢復正常了。

後來我才知道,此地白天常停電,常常需要靠電池來維持擴音機的正常運作。當時我問他:「你怎麼知道要帶那麼多電池來?」他回答:「不是,是當地買的。那天上課中,我跑出去,就是上街買電池。」

那時我才恍然大悟,當我坐在沙發椅上,覺得聲音不好聽時,正有一位瘦弱的同修,放棄上課的機會,在外面為使我們的耳朵能早一秒聽得舒服而奔跑。如果不是和他閒聊,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這件事。

全文收錄於 第 19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