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丁蘭刻木

◆福智學僧

丁蘭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平時對母親都能盡心地承事奉養,他的母親也因此能夠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很不幸的,在丁蘭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丁蘭因非常懷念他的母親,所以拿了一塊木頭,很細心地將母親的形象雕刻出來。這尊木像,看起來就好像母親還活著一樣的生動真實。從此以後,丁蘭每天都很盡心地承事供養這尊木像,就如同母親生前一般,從來沒有間斷過。

然而,丁蘭的妻子並不能夠體會到他對母親的孝心,反而生起了嫉妒。有一天晚上,她就用火去焚燒木像的臉。結果過了二天後,她的頭髮竟像被刀子割斷一般地一根根掉落,至此她才發現自己錯了,深切痛責自己的不孝,從此痛改前非,每天都很恭敬地承事供養木像。如此不斷地經過了三年,有一天夜裡,夫妻倆突然看見母親回來,就如同生前一般模樣。從此,丁蘭夫婦更加至誠殷切地供養木像。

※     ※     ※

透過以上丁蘭的故事,再仔細檢點自心之後,使我引發了以下的幾個問題,在此提出,願和讀者一同反省檢討策勵增上。

感言一:甲、丁蘭在母親去世後仍能盡心地憶念母親、承事木像。試想,我平時外出不在父母身邊時,是否仍然憶念著父母恩德及對我們的重要性?還是從來就未曾想過父母存在的必要?

乙、父母親日復一日老邁,平時能否把握住父母健在之時,真心緣念其恩德,以最至誠懇切的心來承事奉養?和父母意見不合時,是否能體諒父母的處境、並生起念恩之心,不起瞋惱?

感言二:當我們每天面對家裡供養的佛像時,是否能如丁蘭對母親一樣,真正感受到佛菩薩就在我們的面前,而生起殷重供養承事之心?如果無法做到,是否想過原因何在?如何提升改進呢?

全文收錄於 第 17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