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觀功德念恩 德增上清涼

十二月初法人將舉辦為期八天的「中北部地區班長研習會」,其目的為針對研討時間較久,且發心推動研討班之帶班人才,協助使其教理與行持相應,透過身心相續的觀察改善,體會業果「增上」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把這寶貴的經驗,帶回各研討班,幫助每位同修,達到自利利他共業增上的目的。

由於受到場地及其他客觀條件所限,許多同學未能參加,為了使大家在內心與事項上都有參與的機會,謹此特別將這次討論的主題「觀功德.念恩」的題綱列出,讓本刊讀者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運用,使得大家都能同霑法乳。

※     ※     ※

從廣論業果的道理中,我們瞭解到「福田門」的重要性,但若未經過仔細觀察,道理還是道理,並未落實在我們身心,為了幫助大家學習,福智精舍法師特別針對我們最容易犯的兩個「田」──父母(恩田)、同梵行所(功德田)列出細則,提供大眾依之觀察反省,進而改善淨化。

建議同修們準備一本筆記簿(最好是整個研討班的人大家都這麼做),每天針對這些主題反省、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後,可安排在研討班中提出報告,共同討論改進的方法,如此互相激勵,必能漸漸掌握增上生道的內涵。

(一)恩田

例如:與父母意見不合時我的心態如何?

  • 責怪對方。
  • 內心委屈,認為理所當然對方錯。
  • 考慮對方的立場,但不覺自己錯。
  • 懷疑自己有錯,但不明其因。
  • 認識到是自己的煩惱習氣,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循怯懦。
  • 見到自己的過失後,緣到對方的功德,產生皈依懺悔之心。
  • 見到自己的過失後,不只緣到對方的功德,同時緣到師長、三寶、同行的功德。
  • 其他

(二)功德田

  • 研討會上遇到別人看法與我不同時,我是以什麼心態來表達我的見解?當我覺得他的看法不對時,我的反應如何?
  • 研討會上,有的同學能力較不足,遇到他們發言時,我的心態如何?對於能力強者我又有什麼感覺?當如何安住?
  • 我有沒有觀察同行善友的過失?觀察過失對我有何傷害?我是否真的認識到這個傷害呢?
  • 研討班對我有什麼恩?研討班同修對我有過什麼恩?我能不能感受到他的恩?從研討班同修之言行上,我緣念過他們的功德嗎?

附註

1.「增上」二字的內涵是透過實踐中,面對境界時一個心念的改變提升開始,不是文字談完後,面對生活還是隨順無始業習在走,一成不變。

2.可參考「德育古鑑」等因果故事,以古人行事為鑑,和自己行持相較。

全文收錄於 第 13 期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