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精舍青少年研討班 董裕翰
人類的共業造成此土石諸山,汙穢充遍及荊棘遍地之染汙的娑婆世界。人處於其中,過著與貪瞋痴相應的生活。在如此糜爛的生活中,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勾心鬥角。要不然就是怪環境,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從沒想過真正的問題在自己身上!所以現代人都很喜歡換工作,換來換去,畢竟找不到一個安樂之處啊!
我們看看,古來有修養,能成就大事的人,當他們遇見逆境時,哪是像我們這樣,用換環境來解決問題呢?對他們來講,愈是逆境,愈能激發起向上的力量,結果,逆境反而是成就他們大事業的因,假如我們不能體會到這一點,那麼成功永遠不會靠近我們的!
師父常說要「學常敗」,失敗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記取失敗的經驗,警惕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聖人顏子都只要求自己「不貳過」,我們難道就有辦法不犯錯嗎?我們常以為「忍耐」只是對外境,其實在我們學習過程中,忍受自己「不行」的事實也是很重要的,若是不能這樣忍,往往就會變成一隻鴕鳥,以為把頭埋在土堆裡就可以了,殊不知,更大的危險還在後面呢?所以,惟有堅強地面對自己的低劣,努力種因,才有可能有所成長啊!而在其中,一定要記得「忍!忍!忍!」
還有一種忍,是對善知識的。生活裡,往往有許多人給我們指導及勸誡。我們雖知道,別人是好心希望幫助我改善,但往往面對境界,卻無法承受。善知識們諄諄教誨,我卻將之視為辱罵,不是充耳不聞,便是大發瞋心。從沒想到,若是沒有旁人的指正,我的人生就永遠處在一片大無明中,連世間最起碼的謀生,可能都無法自給,更別想要走上出世間的道路啊!
我們或許會說;「真的是善知識的話,我當然會聽啊!問題是──這個人根本不是善知識,他只會找碴而已!他就是看我不順眼!對我有偏見啊!」我們總以為善知識就是像常師父那個樣子才叫善知識,其他人都不是。其實,佛在《法華經》裡告訴我們:「我以提婆達多故成佛!」不管哪個人,只要他能幫助我們成佛,他就是我們的善知識,而提婆達多幫助佛成佛,所以,他就是佛的善知識啊!看看佛經裡,提婆達多用了多少方法來害佛,而佛卻是從這一件件事當中,看到法的內涵,進而有所成就。今天我們號稱「學佛」,若是看不出佛之所以成佛的原因,哪有可能成佛啊?所以要成佛,就一定要學習把我們周遭的提婆達多當成善知識,藉著他的教誡來增上,如此,我們才會有希望啊!
所以,不管是順境、逆境、成功、失敗,我們一定都要把這些化為修行的推動力,把每一個境,當作一個最好的考驗;每一次的考驗,當成是最珍貴的經驗;每一個經驗,都是我們面對下次考驗的前車之鑑,不斷向前衝,永遠不停,永遠不停!
全文收錄於 第 13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