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第二次研討感言

◆湖山精舍 童碧華

回顧第一次的研討廣論,由於缺乏研究討論的基本認識,在觀念不足的情況下,摸索進行了整足兩年的每個星期日的四個鐘頭。雖說,同修學得蠻法喜,也蠻來勁,然不可諱言的還是未依廣論文義進行辨證,仍舊以「學我」方式自說自話。

直至,進入第二次消文到「能依學者之相」時,在透過有心的師兄師姐們呼籲下,才正視我們學者之人必須具備三法德相。所謂棄捨自欲(自己相應部分)捨此違緣,即正直住。正住後思惟成辦受取善說,此順緣,能引發具慧定解。如此再加上廣大希求好樂之心。相信若能依如是諸法(尚包含敬法法師與屬意),那麼在進入研討廣論的開始,已深深種下正確無誤的佛種,亦即是佛因的第一步。如是能了知三法德相,則易覺察數量,次第,並於聞善法轉善意樂,由彼故成善加行,以是因緣,造作善業,轉趣善行。若不爾者,反成退失廣大義利,於此不得不審思也!

再者,安住於善所緣後,數數不斷串習所緣行相。切防任遇所緣(自欲)介入,因其能令我們如欲的善所緣境堪任安住處,形成大障礙,且最初養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應住數量,應住次第,並發起猛利誓願。具足此憶念正知時,而正修習。如此在依止廣論圓滿教法殊勝(了知一切法)及無錯繆次第(信得過正確引導)之下,深信離佛果亦不遠矣!

全文收錄於 第 12 期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