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宗大師廣傳中一段短文

按語

末法行人學佛,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沒有依止善知識的心,憑自己的認識,凌亂次第,躐等盲修,且懷增上慢心,只顧攀緣大法,卻未能選擇適合自己次第之法如理實修,以至於四處奔忙,徒勞而無功。

而我等學習廣論同修,雖然有幸能就圓滿道次研習,但若不能找到自己的位階,紮實去走,恐亦將難免因「增上慢」之弊而空忙一場。

常法師開示說:「我們現在學習廣論,先要將整個佛道次第架構弄懂,接著就須找到自己下腳的定點,從相應處下手。否則,猶如看地圖,一張地圖看完了,如果找不到自己現在所站的位置,則所拿到的地圖,等於廢紙一張,派不上用場。」

下所引至尊宗喀巴大師傳﹙法王周加巷著﹚中一段短文,即指出吾人學佛上最易犯之毛病,一方面可做我們的借鏡,一方面也可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定點,逐步踏實走上去。文中字字珠璣,願勿輕忽,反覆熟習玩味之!

綜觀「薩迦」、「噶舉」、「主巴」等派的宗風,及其甚深要義及法語等類,諸派前輩大德所主張之清淨宗規,無不與佛旨相符。到了後期,被人的虛構和無知所雜染後就不是了。那些雜染是後來的學者,不知適合各自心量的修行法理和儀規的真實內容,卻被各種不同的模仿形態所蒙蔽。因此人們所修之法就變質了,變成了相似的形態,有了種種不同的形式。其所以變質的原因是:對諸前輩大德所主張諸共、不共要義,未經嚴密而熟練之研習。憑自力又不能了知,又沒有善巧有修證的師長親自詳細明白的教授。僅僅依靠一些灌頂和隨賜灌頂,以及經教誦授等等,自己揣測地做著修習的樣子,像這樣的修法,真正的證悟是無從生起的。

有時,得知人家在傳授什麼好像是甚深的新法時,他就想:這比自己的更高明,於是捨棄自宗而進入彼等中。結果成了二頭落空的四不像。所以不應以如上所說的去做。而當以教法的根本──沙彌和比丘等清淨戒律為根據。在此基礎上,努力思修清淨的依止善知識法,以及暇滿難得、念死無常、業果道理、輪迴過患、解脫勝利等等功德。縱然對這些不能作廣大的研習,也須對前輩大德和善巧的阿闍黎所示的言教,長久勤習,務必熟練而如理地領會心中,並須一再努力思惟觀察諸義,無論如何使體驗能夠出現。

如果對於皈依、禮拜、供曼、誦百字明,上師瑜伽等積資懺罪諸法,僅憑數月的修行,或念誦了幾千萬遍的數目,是不能消除嚴重罪業,也不能獲得大加持的。而是必須經過許多歲月,恆常不斷地勤修,直要到獲得淨罪障,並得上師本尊的加持後,由此觀察諸法,才能獲得與過去不同的真正定解。

像這樣結合積資淨罪,對於各自宗規之生圓次第等甚深諸法,擇適合自己心量者如理實修,才能使此暇滿人身真具意義。但望諸位如理勤修!

全文收錄於 第 10 期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