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再次研討廣論殊勝妙絕

◆竹北研討班 慧淑

《華嚴經》說:「善財童子,如是隨念痛哭流涕。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令善通達法平等性,開示安穩不安穩道,以普賢行而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護送往赴一切智處,正念趣入法界大海,開示三世所知法海,顯示聖眾妙曼陀羅。善知識者,長我一切白淨善法。」

一面聽師父錄音帶的開示,心裡生起一股強烈的感念善知識之恩的激動,感恩之淚奪眶而出,心底的震撼實無法形容。於是,關掉錄音機,合掌,至誠懇切的感念善知識、佛、菩薩等之慈悲,開示我,令我於長夜中為愚痴覆而重睡眠中,醒覺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而尋得真正皈依處。沉溺有海,及時拔濟我。

這是參加廣論研討班,第二輪準備研討功課時的心境。回想第一次聽廣論時,心中一片模糊,雖然能夠強烈的感受到廣論之圓滿,以及佛法之美,心中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攝持著。但是,有許多地方還只是在消文釋義上探索,究竟師父在告訴我什麼?總是無法在每一個細節上深深地體會,更談不上真實感受。

當我在第二次聆聽師父開示時,常常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感受,心量的增上連自己都可以感覺到。同時,發現到怎麼有許多概念在我第一次聽錄音帶時,竟然聽而不聞,沒有感覺呢?

原來,廣論之深、之廣、之美,並不是一位初學者能夠在第一次聽開示時,就能掌握其深奧內涵的。

就如師父所說,廣論是一部引導學佛者,由基礎直到圓滿究竟之圓滿教法。它能顧及每一種根性之眾生。

當我還是幼稚園程度的時候,研讀廣論,所相應的就是幼稚園程度能夠見到的內涵。

小學程度時研讀廣論,所相應的就較深、較廣、較遠。

程度愈增上,心愈細,就越能體會廣論之美與妙,以及真正的內涵。

誠如師父所說:「好書,值得一讀再讀。」

雖然我只是幼稚園的初學者,但是,再次聆聽開示時,就有扣動心弦,大受震撼之感受,相信上根利智者,更能領會善知識告訴我們佛法之美與妙的地方。

廣論,的確是值得一讀再讀。師父的開示,的的確確是值得一聽再聽。

每聽一次廣論,就有一次不一樣的感受。

真所謂──再次研讀廣論,妙!妙!妙!

全文收錄於 第 9 期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