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寺 小寶貝
在研討時,大家提出兩年來自己的改變。有位師姐提出她今天要出門參加廣論研討,手中正拿著廣論在整理袋子,剛好她師兄在和工人討論,要如何安排樓梯的改建及舊梯的處理。若是依照以前的她,必定不理會別人的意見而且會語調很高地脫口直說:「啊!那個喔!怎樣怎樣就可以了!」甚至會惹她師兄生氣而引發爭執,且一定要爭到贏。而今卻是可以馬上發覺而提醒自己,不能再讓隨眠牽著自己轉。現在瞭解了煩惱之因以後,趕快地先調伏自己,所以用很柔軟的語調詢問說:「樓梯要放在哪裡比較好?」
大家聽了以後,非常高興,接著便非常熱烈地討論起來……。
的確,當我們的隨眠遇見了順生煩惱境(人、法)時,透過非理作意去串習它,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強隨眠的力量。無始以來就是被這個「老」冤家害得很慘,在三有大海中漂流至今猶未上岸。若能當下發現自己的隨眠,不讓愛取繼續滋潤它,則可漸近彼岸。
從另一角度看,我們學廣論是要學它的內涵,照著它所指的,逐步調伏我們自己,進而讓他人感受到走這條路一定錯不了。故在日常生活中,任何言行舉止以及意樂均要謹慎小心,一方面避免傷害自己;另一方面,更重要地,也避免別人對整個教法的誤解而受傷害。如此,人法己三者兼顧,始不違佛陀教化本懷,故引廣論一句:「自未調伏,能調伏他,無有是處。」
全文收錄於 第 9 期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