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修雄 精進助念,白髮送行者

文 / 張如婷 圖 / 曾修雄提供

文 / 張如婷 圖 / 曾修雄提供

堅定的步履、沉穩的聲音,他白髮靄靄,送過陌生人、送過同行人,更送過黑髮親人,今年八十一歲,助念關懷二十餘年,他是曾修雄——一位永不言退的送行者。

曾修雄護持長青班不遺餘力。

腳步沉穩、眼神堅定的他,時而在莊嚴的佛堂引磬領誦,時而停留於陰陽分界,為往生者送行。送行地點許是在常人忌諱的殯儀館,許是在冰冷的醫院助念室,也可能是臨終者熟悉的家中,伴以家人哀切的情緒。

跨過八十高齡的曾修雄,不僅是法會上最讓人放心的維那,更是臨終時的最佳領航員,兩種身分間無私地轉換,源自失去小女兒的切身之痛,源自對佛法的依止,與對師父的報恩!

曾修雄護持長青班不遺餘力。

愛女久病傷分離

年輕時的曾修雄開得一手好車,任職台電、工作穩定,太太麗嬌師姐一同分攤家計,擁有三個可愛的孩子,一切美滿的元素齊聚。唯有貼心的小女兒自三歲開始,每每到夏天,就會頭痛到在棉被中打滾,卻屢屢查不出原因。

日子一年一年過,小女兒的頭痛逐漸影響到視力,上課總是看不清楚,重創學習;六歲時終檢查出一切皆因腦部腫瘤造成。乍聽的當下,曾修雄震驚到連腳步都站不穩!

為了救治愛女,即便醫療費高昂,他們貸款延請當時的腦科權威開刀。手術後的小女兒半邊身子無法活動。出院後,曾修雄每天四點就將女兒喊起床練習走路,然後交給父親看顧,再趕去上班;每月找師傅復健推拿的錢,幾乎用掉所有收入。

也是從那時起,曾修雄開始與佛法結緣,只要聽聞何處能為孩子積福,便往哪兒去。五年間,小女兒曾好轉至能返校上課,也曾病危入院,然而越至後期,腦積水問題越常復發,送醫頻率越來越高。最後那天來臨時,曾修雄似心有所感,放棄與人早早訂下的約,伴在病床邊,見證女兒離開。雖然心中早已對這一刻準備了五年,真正來臨仍是心痛。

學廣論的最要事

因女兒的事故,與佛法結緣,後來更有機會認識《廣論》,剛開始的義工承擔機會不多,曾修雄和太太麗嬌師姐固定於台北學苑佛堂拖地、擦拭電梯樓梯、打掃廁所等,極盡所能累積資糧。之後關懷助念班在師父授意下,由法師帶領,經過近一年的培訓於 1997 年底正式成立,曾修雄夫婦更是找到了心之所嚮——將女兒當年所受之苦,自己身為父母的哀痛,化為養分,陪伴時更貼近臨終者與家屬的心。

曾修雄謹記師父及《廣論》的提策,一加入就全心投入,即使上班,只要有空檔,就飛奔去助念。面對臨終者,一聲聲佛號的誦念就是發菩提心,臨終一念,念的就是皈依,臨終前的種種相,更讓曾修雄體會到三苦、六苦、八苦。他似乎永遠能在第一時間感受到臨終者家屬的心慌、無措、悲痛和急迫,然後以一個過來人的沉穩,給予安撫,並快速前行,有時甚至比大體還早抵達對方家中。

他就像警消或醫者,日夜機動待命,從不在旁人需要時缺席,是送行路上的主心骨,為最後一程定心。

關懷助念的生涯,一開始就未曾停歇,二十多年來,許多段經歷都在心上留下痕跡:

奔黑起早伴餘命

除夕夜,家家戶戶慶團圓,但曾修雄卻在下午接到電話——有學員的父親過世,著急地想找同行善友,送父親最後一程,卻因年節時分,聯絡不上負責人,輾轉跨區找到了曾修雄。生死時辰不由我,曾修雄二話不說,對著家人說:你們先吃,晚餐不用等我!就和同修麗嬌師姐奔赴現場。

沒過多久,另一對義工夫婦也趕來了,默默地坐在曾修雄旁邊,他們說:過年隨便煮煮、隨便吃吃,碗筷放進水槽,沒洗就趕來了。

後來,負責當天助念的關懷班長,原本正帶著一群單身義工,陪著老人家過年,收到消息,也領著大眾趕到。

而那次被幫助過的家屬,因為深受這些無名英雄感動,至今都在關懷助念班服務,隨叫隨到,念好念滿,傳遞關愛與感恩。

放下牽掛安心走

因為會忘記,所以要提醒。曾經有一個念佛幾十年的家庭,在父親臨終時,全家接力為父親念誦兩天兩夜佛號,但父親始終沒有闔眼,家人趕緊請曾修雄來引導。他來到現場,踏著穩定的步伐走到對方父親面前說:「您不是念佛一輩子,就想去找阿彌陀佛嗎?我來帶著您念。」只見這位老父親漸漸地闔上眼睛,此時曾修雄又再說:「你嘴沒辦法念沒關係,就用『心』來念。」很快地,很快地,老父親安詳地離開了。

臨終迷離念皈依

一位侯西泉師兄的父親生病,體況愈下,家人趕緊請時任和尚的如證法師為他皈依,當時侯爸爸已陷入昏迷狀態七天,眼神迷矇。當法師做完儀軌,曾修雄向侯爸爸說:「侯爸爸,今天法師特地來幫您皈依很殊勝,您要不要把眼睛睜開看看。」說也奇怪,就這樣喊了一兩分鐘後,侯爸爸竟真的張開了眼睛。法師隨即上前關懷、開示,侯爸爸一直堅持到法師開示完才閉上雙眼,第二天安然往生。而當助念結束,往生已超過十小時,家人要幫侯爸爸清洗更衣時,大體竟依舊柔軟如在生。

白髮人送黑髮人

二十餘年的關懷助念生涯中,見證諸多生離死別,其中不乏有為親友送行的時刻。但曾修雄未曾想過會第二次為孩子送行——大兒子因罹癌離世。以往助念陪伴的悲傷家人,如今竟成為自己,原該含飴弄孫的年齡,親手送走了黑髮人。但也正是多年的義工實踐,曾修雄除了感傷,更多的是感恩:南北兩地義工自發性地參加助念,北部甚至超過五百人,會場摩肩擦踵、輪流致意。念死讓曾修雄豁然,長年在各地的關懷,更在此時回饋他不缺席的陪伴。

曾修雄的三位子女,中間的小女兒是 他學佛的最大動力。曾修雄與孫輩的天倫之樂。

曾修雄的三位子女,中間的小女兒是 他學佛的最大動力。曾修雄與孫輩的天倫之樂。

獲益最大是自己

訪問曾修雄的過程中,只聽他二句不離念死、皈依、感恩大體,只聽義工們的行誼風裡來,雨裡去,但大家兢兢業業,把哀者當成自家人,他說:「獲益最大的是自己。」

因為師父,讓他能有機會,在旁人銜接下一生的黃金時刻,造集殊勝的廣大善業;因為大體,讓他更能珍惜暇滿,看淡無常,對於皈依、業果法門深有體會;因為關懷班前後任課長吳進發、陳文鍠師兄,與其他幹部、義工同修不斷地支持與照顧,曾修雄透過關懷助念,打磨自心,年輕時的火爆脾氣,現在消弭大半。

疫情肆虐時,曾修雄精進無懼,大力護持,親臨告別式現場,每每有助念行程,經常是他親自開車載送年輕義工。對他來說,這是終身志業,代替師父對於每位學員及其家屬未竟的陪伴,此生參與其中,他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來源:《福智之聲》243 期 第 70 ~ 7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