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農曆10月25日(12月6日)是宗大師誕辰暨圓寂紀念日,亦是日常師父示寂後第一個圓根燈會,五百位福智法人職志工同修會集鳳山寺,參加紀念宗大師的盛會。
如證法師開示:「師父帶領這一群人學《廣論》,讓這麼多人對三寶產生信心,共同希望把宗大師的教法留在世間,是十分殊勝難得的事。師父這一生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讓我們學《廣論》。能學到《廣論》,是過去生的資糧,以及長久以來對傳承師長、三寶的信心,以及過去生與法相應,不墮惡趣,也累積福智二資糧,才能讀到這本《廣論》。」
如證法師開示中,引用《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之中,宗大師的心子克主傑兩次親見宗大師的因緣,闡述師父的功德。大師圓寂後,大師的心子克主傑尊者時常憶念大師,有一次克主傑對顯密二次第最細微的義理產生疑問,向大師祈禱,大師現身告訴尊者:「我的顯密兩種道次第,是代表我的遺囑,應以此諸著作為主要而閱讀。」宗大師所有的著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我們的福報很大,師父已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後來又有一次,克主傑尊者思惟大師種種論著,對三藏及四部密續經論旨意宣說的功德,有一些體會後,對大師生起無比信心,大師現出文殊童子相,騎著獅子來到尊者面前說:「有情有各種不同的種姓,特別是在濁世中,大都不念無常及三惡趣苦,貪戀名利恭敬,只為今生的安樂而努力,不僅談不上希求後世,就是能想到後世將怎樣輪迴的人也很少。雖然有人一生想求學正法,但是都推諉懈怠。正準備學法的人,又遇不到具足德相的善知識,對善知識的論著也無法通曉,即使有人看懂了,但能放棄世間慾樂而勤修教要的人,比晨星還稀少。我們祈禱上師本尊,積福懺罪,研閱無垢經論,生起大信而勤修習,如此而獲得佛果位,應是易如反掌,但能這樣做的真的很少。雖然這樣,如果有少數具法器的有情,應當饒益他。特別應當弘揚我的密乘諸善說論著。我們當相值遇於來生。」這是大師圓寂時給克主傑最好的教授,而實際上師父也給我們最好的教授──《密宗道次第廣論》的基礎──《廣論》。今後就要看我們的努力,只要我們如法去做,與善知識的緣就不會斷掉。
如證法師又引用《阿底峽尊者傳》講述阿底峽尊者入藏的故事。「智光法王第一次派精進獅子去迎請阿底峽尊者,尊者說:「我會去藏地,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求金故行,另一個可能是具有捨自愛他的菩提心而行,可是這兩個原因我都沒有,因此我不會接受你的錢去藏地。」智光王在這期間,為迎請尊者而為法殉難。菩提光王繼承智光法王的遺志迎請尊者。第二次迎請時,阿底峽尊者看到藏人的信心深受感動,他說:「幾代藏王都是菩薩,不服從菩薩之命也是不可的。尊者就祈問度母,並得到度母的指示:如果入藏,尊者將減壽二十年,(尊者本來可活九十二歲,但只活到七十二歲就圓寂了。)尊者說:「如果我的減壽能利益藏人,我願意去」。
尊者去藏地前,答應止迦摩囉室囉寺住持約定三年後返回寺院,三年到時,尊者準備回印,卻因尼泊爾邊境發生戰爭。戒慎譯師很緊張,擔心未送回尊者,他將違犯誓言。尊者安慰他,並不違背師弟三昧耶,這是難緣!《師師相承傳》中詮釋這段因緣,是尊者的發心及藏人的福德力量,故感得阿底峽尊者返回印度時,就遇到難緣而回不去了。尊者在藏地十二年,因而奠定了藏地整個教法的基礎。如證法師指出,由尊者入藏這個例子顯示,能否迎請善知識住世,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福德和願力,如果我們真正集合眾人的力量,努力發願祈請善知識來,這股願力一定可以得到結果。「我們這一群人不要再散了!」這是師父示寂前最重要的教誡,也是生前最常說的教誡內涵,大家要好好發願。如證法師也發願他要扛起師父建立教法的責任,繼續帶大家建立教法,希望如實實踐師父的教誡,真正和法結合在一起。
現場的上座法師及諸位學長也都談他們的願望。梵因法師希望把教法弘揚到世界各地,利益眾生;淨遠法師發願教法曾經興盛過,現在衰微的地方,或教法從未被護的地方去弘揚正法,更希望自己像僕人一般承事師長、僧眾及所有同學;如淨法師希望自己多用心在承擔法人事業上;禪聞法師發願要建立五部大論學制。盧克宙、賴錫源、陳耀輝、解典衛、李衍忠、穆宗南等學長也一一發願與師父同心同願,並落實對師父的承許,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並與法師、學長、同修共同努力。
如證法師開示後,即進行上師薈供,最後並帶領大眾供燈,並發願共同為建立教法,祈請師父早日乘願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