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舞樂章的那雙手

──專訪樂團指揮王子承教授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王子承教授愉悅的笑容與充滿活力的動作,贏得觀眾如雷的掌聲。

  6月6日讚頌發表會中,有位鮮活人物讓大家既歡喜又好奇,他愉悅的笑容與充滿活力的動作,帶領室內樂團與讚頌班,將讚頌莊嚴磅礡的氣勢呈現出來,讓現場觀眾感動得掌聲如雷、久久不願離去。這位發表會的靈魂人物,就是指揮家──王子承教授。

  王教授生性淡泊,是位虔誠的佛教徒。留法學成回國後,便定居在台灣宜蘭,目前任教於宜蘭大學、羅東高中,並教導各地音樂班。

  當樂團第一次與讚頌班配唱時,王教授發覺讚頌班的成員都很融入。雖然大部分團員都不是出於專業,但大家的音色、音準,基本上還不錯,尤其是學習態度與專注力,只要他稍做一點要求,大家就會配合他的指揮動作,做出正確的回應,並不斷地改進,這點他非常欣賞。

  為了鼓舞大家,他說:「每種音樂都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欣賞者,在不同場合所表達的音樂也不一樣,然而只要能感動人的,就是好音樂;參與的人不一定要很專業,但一定要很用心,只要用心,表達出來的心情,聆聽者自然可以感受得到,像鄉下的阿公阿嬤,不見得要站在舞台上,不見得有多好的樂團配合,但他們聚在榕樹下,一起唱客家山歌,就很能打動人心;所以優秀的演奏、演唱技巧,並不等於『好音樂』,『好』取決於心,這就是心的作用。」

  他鼓勵樂團成員:「福智讚頌是心靈的音樂,要特別用心去演奏,才能呈現它豐富深刻的內涵。希望透過我們專業的詮釋,讓大家知道,原來佛教的音樂可以這麼美好動聽!」

  王教授很感謝法國老師對他的啟發,老師曾說:「做音樂就是要認真,不管台下是否有聽眾,就算只有十位聽眾,甚至一位都沒有,也一樣要把最好的音樂呈現出來;你當下的用心表現,說不定就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只要一個就夠了,這樣你就成功了!反之,或許聽眾有上千人,但沒有一個被你感動,被你影響,這樣的演奏沒有意義。」所以王教授從不會因為觀眾的多寡,而改變自己演奏的心情。只要站在台上,就是全心全意,他感恩地說:「我的老師,對我影響很大,他開闊了我生命的視野與胸襟。」

  所以在帶領團員練習時,他也是從心下手。他對團員們說:「我發現,一個樂團中程度愈好、愈有成就的人,就愈守紀律、愈有責任;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遵守進退時間,用心掌握自己所要表現的相關樂曲,重視你每一次的演出。」私底下,王教授很讚賞這次參與演出的學生,因為他們的課都排得滿滿的,為了配合這次活動,刻意把課調開,很尊重自己承接的工作。他也很讚歎讚頌班的成員,大家都很喜悅地來練唱,付出不求回報,雖然練得很累,還是會彼此互相打氣,下課後還一起收椅子、清理場地,如同一家人,所以他很珍惜這次的因緣。

  對王教授來說,音樂就是生命的溝通,就是一種共鳴。演唱者可因歌詞而生情,帶給眾人感受;而演奏者,也有樂器的表情,表情隨音樂而生。所以指揮對樂音的感覺要非常敏銳,透過指揮帶領演唱者、演奏者更了解樂曲所要傳達的意思,這就是音樂性,它是心與音樂的結合。王教授覺得自己的優點就是音樂性很強,很容易被音樂感動,被很多事物感動,這也是為什麼他雖然不了解「密集嘛」的意涵,但因從心出發,他受到「密集嘛」的感動,體會出「密集嘛」莊重又帶著流動的音樂性,順利地帶領樂團進入「密集嘛」的情境。王教授回憶他留法時,法文也不是他的母語,但他的老師對班上學生說:「王子承不是法國人,但他把法國的曲子詮釋的比你們貼切。」

  音樂是跨越國際的語言,直接打動人心,而指揮就是整個音樂會的靈魂,他事前必須了解樂曲的精神,整體要表達的是什麼?要帶領聆賞者進入什麼樣的心靈情境?如何拉近台上台下的距離,讓音色與精神提升到一百分,甚至更多⋯⋯王教授說:「若是觀眾熟悉曲子,這樣就容易多了。」所以他期許以後若還有合作的機會,希望能和讚頌班的團員多多練唱,以便更能掌握所要表達的內涵。

  指揮就好比是一個橋樑,他帶領樂團與合唱團,也帶領觀眾一起領會音樂之美,說指揮是「心靈大師」實不為過。今年的讚頌發表會,讓法人團體朝音樂世界又邁進一步,能經由讚頌認識王子承教授──心靈世界如此豐富的人,也是讚頌所賜予的另一個收穫啊!

福智之聲第1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