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女煮中餐過關

◆福智教育園區採訪組

  期末段考結束,三十幾位國二女同學於7月12日為園區近千人煮了一頓美味可口的午餐,不僅師生盡歡,也贏得廚房指導的義工老師們頻頻稱讚,一致同意她們的學徒生涯過關了。

  國二女生的生活技能課程以食為主軸,老師希望孩子們透過在廚房的學習,體驗習勞、惜福的內涵。一年前,這群十三、四歲的孩子剛下廚房,刀拿不穩、米灑滿地⋯⋯狀況百出,如今她們已有點學徒模樣,不僅洗切炒作樣樣做,看見阿嬤推車,會衝過去幫忙;閒著時,會主動拿掃把掃地。透過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她們不只學到方法和技術,更能體會人際互動的精髓。

  譬如見到甲乙兩位阿嬤的教法不同,她們知道阿嬤都想把最好的教她們;當阿嬤各自放下己見時,孩子們驗證了陳學長在周會上提示的重點:「學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事與物之間的抉擇取捨」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經由兩學期每周兩節課的歷練,煮這頓中餐可以說是她們的學習總驗收。同學們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也由於對學校廚房整體運作的作業流程十分熟悉,透過這頓午餐充分展現他們分工合作的團隊力量。

  廚房炒作張老師說:「這頓飯百分之九十八,由同學親手完成。」11日上午,二孝戶長陳老師先帶同學到思源廳進行第二天的準備工作,她們開出的菜單是炒飯當主食,沙拉、滷油豆腐、青菜和綠豆湯,食材和份量都經過指導老師確認。據說炒飯是一項考驗,需要孔武有力的師兄,才能承受得起大量的翻炒。小女生們想學勇士,打算以人海戰術,輪番上陣。為了儘量做到「自己來」,也希望真正體驗廚房老師們的辛勞,小女生又提議第二天起大早,要與阿嬤們同在。

  12日清晨摸黑出門,一彎下弦月還高掛天上,師生披星戴月走向思源廳,孩子們想到此行只為了一餐,但是廚房那些阿嬤卻是日日月月呢。參加廚房職工老師一天的前行之後,隨後同學有人負責洗米煮飯、煮綠豆湯,有人切紅蘿蔔丁、馬鈴薯塊⋯⋯沒有人閒著;最難的是烤松子,因為烤箱溫度很高,張老師在旁指導,一面注意安全,一面傳授經驗。約一小時的守候,溫烤、輕翻,終於烤出松子的香味。這一個過程學的是「等待」的滋味。

國二女生用心煮出一頓美味中餐,師生盡歡。

  九點之後,真正考驗的時刻來臨了,在廚房老師的指揮下,同學把煮熟的紅蘿蔔丁、馬鈴薯塊、毛豆仁等材料拌沙拉,再一一分裝好。這時米飯煮熟了,又有另一批人上場準備炒作。張老師再次提醒同學注意事項,每個汽鍋由兩三位操作。女生力氣不夠,老師安排上學期的炒作人力加入。果不其然,兩把大鏟子要把鍋裡的白飯和配料拌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時朱老師找來一把大耙子,教導同學把鍋裡的米飯和配料來回翻鬆。炒作又熱又吃力,同學們卻覺得可以學得更多。

  當天晚上,二孝同學邀請所有陪他們學習的廚房老師參加感恩晚會,同學們製作謝卡,調製百香果汁,並以在廚房實習的內容為素材演了一齣戲,來感謝阿公阿嬤的指導與照顧。這群貼心的孩子為了讓聽不懂國語的長輩們聽懂,全場以不太輪轉的台語演出。一年來,廚房裡的阿公、阿嬤是如何的包容、鼓勵,又如何的教導⋯⋯ 盡在其中,讓這些阿公、阿嬤一面觀賞,一面笑得合不攏嘴。

福智之聲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