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廖立民
作者十幾年來承擔法人事業,很篤定來生一定有保障。 |
廖立民師兄從1995年就投入全職的行列,在中區廣福單位擔任過慈心理念及驗證輔導,他篤定十幾年的承擔是來生的保障,怎麼說呢?且聽他的自述。
學習為人著想
以前的我注重做事的績效,早期在理念推廣組,學長交代我:「從苗栗到嘉義的每個研討班,搭配幻燈片介紹慈心理念。」我大略估算了一下場次和時間,需要兩個月才講得完,所以我希望能有十幾個講師配合學習和培訓。當時學苑的幻燈機只有一台,幻燈片也只有一套,義工的時間又湊不在一塊,要怎麼學呢?我想出一個點子,我先講一遍,用攝影機錄下來,轉成錄影帶,拷貝十幾份,這樣就可以先看錄影帶練習了。
我幫他們排了場次,請他們先到學苑習講給我聽,然後上場練習。講師的壓力很大,可是我都沒有感覺。有一次,我帶著一位講師到烏日的一所小學去宣導,在車上我看她將椅背放倒,似乎很累的躺著嘆氣,我關心地問她:「你怎麼了?很累嗎?」她說:「我感覺好像在救護車上,要送到醫院去急救。」
哇!有這麼慘嗎?我還是不理她,依然帶她到講座的現場,繼續按表操課。不料,那位師姐講到一半時,幻燈機的燈泡燒壞了,她高興地說:「不用講了!」我從箱子裡拿出備用燈泡,堅持她要講完。我非常執著效率,人只是來配合事情的。
還有一次營隊,我負責帶組,妹妹也承擔義工,她悄悄地告訴我:「如果義工們要告訴你一些事情,都得先察言觀色,臉色好的時候才敢跟你說,否則就不敢講。」我心想有那麼嚴重嗎?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只關顧事情,沒有重視人的感覺。
在1999年參加精七時,師父跟我說:「你在多年前生了一場大病,找廖醫師看病,廖醫師可能沒告訴你什麼,那時我正好去找廖醫師,問起你的病況,廖醫師說:『大約不會超過三年。』現在已是一九九九年了,你還在這裡!」師父提起此事,是要讓我回顧過去的四年到底做了些什麼,那時我才開始認真思惟:喔!原來是在有機農業的領域努力積資糧的結果。然而,過程中我只重視事相上的績效,卻忽略了人的感受,更欠缺佛法的內涵,因此,在心靈上是否獲得真正的提升呢?當然沒有!直到參與有機驗證的工作,初期接觸農友時,得到的感受竟是當初我給別人的⋯⋯於是,我開始學習揣摩他人的感受,從重視事相,慢慢學習為人著想。
念舊恩迎新血
近年來,慈心有機驗證的規範因應政府的法令政策,以及為了與國際接軌,在標準上做了比較嚴格的調整,即使是已經通過驗證的舊農友都要從頭開始,輔導驗證的義工也需要重新受訓,農友們也都要接受新的輔導和驗證,尤其是新制的驗證申請書就變得很繁複。我們發現輔導農友填寫申請書時,多數的新農友比較容易配合,少數的舊農友卻覺得麻煩、頗有怨言。這時,輔導義工便開始對農友分黨類:新農友比較好輔導,舊農友比較麻煩!
我告訴輔導義工:「其實這些舊農友很重要,早期他們是因為認同師父的理念,陪著我們在慈心打下有機農業的基礎,現在團體的制度日趨嚴謹,必須配合政策以及與國際接軌,這是大環境的轉變。然而對於舊農友,要記得他們以前對有機農業及團體的付出,我們更要以觀功念恩的心態來看待,自然不會計較這些麻煩,甚至還會感恩他們呢!」一番互勉後,義工們很努力地幫助他們把落差補起來。
我還記得我們曾經連著兩個星期去輔導一位農友,告訴他怎麼寫生產紀錄。第一周從早上八點直到下午五點離開時,他的報告還寫不到一半;隔周也是從早上到下午,輔導義工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了。但是,在學佛的這條路上,師父是一生一生的陪我們走過來,他可曾放棄過我們嗎?想到這裡!我們彼此打氣,為了推展有機事業、慈心理念,再辛苦也值得!
2008年初,為了擴大對有機農友及有機產業的服務,驗證輔導改制成產業服務,計畫中的工作比原來多出許多,原本擔心目前的人力無法負荷,然而經過幾個月的運作,事情增加了,相應的義工增加了,相應的農友當然也增加了。原來,為了找回宿生發了願要來護持師父志業的同行,得先把讓他們回來的路舖好。很高興能夠透過有機農業的相關工作,把師父過去的弟子一個一個找回來,現在我覺得很有保障,因為我的來生也一定會被同行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