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轉業大集合

◆台北 參仁

  慈心基金會積極推動「種樹護地球」的活動,從2010年三月二十一日開跑後,全省同修及眷屬熱烈響應,至2011年三月底初估已種下七萬多棵樹,不僅為了保護台灣土地、水源、空氣、生態、減緩地球暖化等而努力,同修們在種樹的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學習。原來種樹可以改變人心,甚至有人改變了生命,找到希望,創造未來外在美好的環境,同時也提升心靈。

  賴學長於201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高雄左營中心的種樹發心大會上提到:「種樹,從發下種子、小樹苗開始,不僅栽種還要澆水、滋潤、接受陽光,讓它增長。就從種樹開始,策發我們的心種,外在是樹的種子,同時種下自己內心的菩提種,也不要忘記滋潤與串習,就是要學習跟師父一樣,為利益一切有情願成佛,這是種樹最主要的意義。」種下一棵樹,就是種下一個希望之苗、種下一棵菩提心種、種下未來成佛因種!

 

魚塭變濕地──蔡昌憲

  嘉義義竹鄉沿海魚塭的上空,成群的鳥兒飛過天際,燕子、白鷺鷥、蒼鷺、海鷗等滿天飛舞,偶爾也會以直線快速俯衝下來,以尖嘴叼起魚兒滿足地飛走。走在沿海村莊的街道,發現一邊地層下陷嚴重,另一邊的住家只好將土地填高,兩邊差距懸殊。一旦下大雨來時,容易造成淹水,所以一樓幾乎不能存放東西,然而一樓又因是賴以為生的店面,居民也不知如何是好。漁民也知道魚塭會造成地層下陷,也知道會淹水,卻無可奈何。

  居住在此地的蔡昌憲師兄,以前和哥哥從事水產飼料生意,魚塭是爸爸留給蔡家兩兄弟的產業。自從蔡昌憲的姐姐學習廣論之後,很想改變家中的業,一直將「轉業」這件事置於心中。兩年前,蔡昌憲師兄結束公司的經營,也開始學習廣論,他非常贊成姐姐的想法,於是一心想說服父親,他跟父親說:「既然我們已經沒有養魚,只是將魚塭租給別人,何不轉業?」他的大嫂、大姐、二姐都是廣論學員,父親也在長青班學習,溝通起來並不困難。最後父親也同意他的想法。

  當蔡昌憲師兄正思考著該如何轉業,恰逢團體推動「種樹護地球」的活動,之後也聽到陳明山師兄談起種樹的好處,並邀約一起去園區、香積苑等處參觀。他想:「種樹可以改變環境,即使在地層低的沿海地區,附近都是魚塭,連防風林都沒有,縱使樹木較難生長,也應該努力嘗試。」

  他的祈求,佛菩薩聽到了。2010年十月慈心基金會為種樹義工舉辦培訓課程,刻意在嘉義安排「濱海地區綠美化營造技術」的課程,介紹濱海環境逆壓與濱海植物適應性及海岸植物的選擇。那一天下午的課程,講師蔡景株帶領義工來到蔡昌憲師兄的魚塭,觀察地貌後頻頻搖頭,並說:「這裡原本是淡水,現在養殖鰻魚,因地層下陷太嚴重,水已經變鹹的,所以可以選擇的樹種太少了。」表示這地方不適合種樹,專家建議:「以改變最少的方式,來打造溼地生態環境。」

  就在魚塭的另一端,幾棵單薄的樹上,鳥群已掛滿枝頭,不由得讓人想到:「萬一這塊魚塭變成濕地,鳥群勢必會飛到別人的魚塭大快朵頤,那該怎麼辦?」等到形成自然生態時,樹林可能出現蛇、老鼠等,屆時這些動物都可能造成危害,所以利益眾生的事業,每一步都必須考慮周密。

  蔡昌憲師兄說:「爸爸把魚塭交給我,我也不知如何管理,恰巧團體推動種樹活動,我覺得改變生態是很好的,而且姐姐覺得這兒養那麼多魚,如果可以轉業,會是一個很好的機緣。」雖然現在沒有養魚了,但他有感於之前造了不好的業,如果現在把出租的魚塭收回來,規劃成一個理想的溼地生態,又不用抽地下水,對環境生態、對地球相對比較好。

  一個善的發心,業就開始改變了。雖然眼前還沒有具體的規劃,但是蔡昌憲師兄及其家人要利益眾生的發心,未來一定能實現。

 

入厝種樹──林翰櫻

  雲林麥寮鄉附近地區的同修們,長久以來,一直希望有個凝聚心業力的地方,經過幾年的醞釀,終於在林翰櫻師姐的新居落成後,如願以償。入厝當天,舉辦殊勝的廣供等儀軌,同修們歡喜參與,同時也觸動有同樣境界的人:「別人入厝,舉辦廣供、誦經、種樹等活動,十年前我也是入厝,卻是殺雞宰羊辦盛宴。」同樣是搬新家,造業卻完全不同。

  早期,林翰櫻師姐以養鵝為生,發現當地野狗很多,有的還會跳進鵝寮把鵝咬死,鄰人建議:「買農藥拌東西給野狗吃就好了。」她如實照辦,不久眼見四隻死亡的狗。有人跟她說:「你弄了那些東西,一次毒死四隻狗,你知道嗎?」她並沒特別的感覺,僅想到:「你咬死我的鵝,我毒死你,只是剛好而已。」

  後來,林翰櫻師姐有機會參加在台塑六輕的廣論研討班,漸漸了解業果的道理。有一次,她聽到師父提到,其實眾生也很可憐,沒有食物吃⋯⋯讓她想到:「野狗因為沒有食物可吃,才來咬鵝群,我就是不懂才會起瞋心。」一想到自己所造的殺業,不寒而慄「我真的不敢了,我的無限生命怎麼辦呢?」內心十分懺悔,卻又想到不養鵝如何支撐家庭經濟呢?她向觀世音菩薩祈求:「我到底該怎麼做?」後來,有因緣在慈心事業串習,毅然決定不再養鵝。

  未搬家前,林翰櫻師姐所住的房屋,到了夜晚天花板上就會出現老鼠啃咬木材的聲音。當她起身向上看,恰巧老鼠探頭俯瞰,讓她更加惱怒,立即拿了水拌上沙子,塞住洞口,「我不相信你還能活!」有一次,她參加佛七受戒時,心中現起滅鼠的那一幕,忍不住哭泣、懊悔不已,「當初為什麼這麼殘忍?」之後,她對待小動物甚至蚊子,比較有感覺了。

  之前,林翰櫻師姐種植玉米,老鼠都會來品嘗玉米的種子,她也是用玉米拌農藥來滅鼠。學習廣論之後,想到師父對待眾生的慈悲心,師父曾提起,只要給牠東西吃,牠就不會來吃你的作物。於是,她以飼料取代農藥,玉米種子果真沒被老鼠吃掉。

  以前,為了滅蚊她幾乎一天噴一罐殺蟲劑,學佛以後慢慢改變了,當蚊子咬她時,乾脆藉機當成布施。有時她被蚊子叮得又癢又痛,便跟蚊子說:「請你叮小一點,等我睡著以後,要怎麼吸隨便你。」牠們好像聽得懂,再被叮時竟然沒有那麼痛,可以安心入睡了。整個過程的改變,就是因為有師父的教誡,不然回想以前自己的造業,莫不痛哭流涕。

  有一天,林翰櫻跟兒女說:「將來你們結婚宴客時,希望能夠辦素宴,不要在婚宴中造殺業。」孩子們都能接受,所以要搬新居時,有人問孩子:「你們要請客嗎?」兒子說:「我媽媽不會請客啦!」有一回,她聽到蘇炳榮師兄提到:「希望在沿海地區,有一個同修們可以研討、辦活動的地方。」從那時起,她就將「如何提供場地」置於心中。在一機會中,她與孩子們商議:「我們在自家的土地蓋房子,未來提供場地給研討班好不好?」他們都欣然贊成。

  當新居快落成時,蘇炳榮師兄來此探訪,並對她說:「搬新家當天,我們來舉辦廣供、誦經好嗎?」她開心地回應:「當然好啊!」入厝當天,冬季的雨水挾著海邊冷風,沁入心骨,一群來自雲林地區,包括虎尾、斗六、海邊的六輕,甚至山上的同修們依舊赴約,熱鬧地齊聚一堂。大家先佈置一個莊嚴的佛堂,再呈上每人用心準備的食物,接著歡喜地舉辦廣大供養、誦《普門品》及響應團體「種樹護地球」的活動,就在門前歡喜地種下四棵小樹苗。「整個過程,我真的很感動,這都是師父的功德,才能以殊勝的方式呈現。」林翰櫻滿滿的感恩。

  一早就參加與眾不同的入厝活動,歡喜之餘,同修們踴躍地分享心中感受。有位同修說:「我很隨喜翰櫻師姐,入厝知道要舉辦廣供、誦經、種樹,我實在應該早一點學《廣論》。十年前,我也是入厝,殺雞宰羊辦了四十幾桌盛宴,卻造了完全不同的業。」在場的同修們心有戚戚焉,同時也更加確信,學習、實踐師父的教誡之後,業是可以改變的,同樣是入厝,但是造業完全不同。

  門前種的樹苗雖小,但是小樹苗會慢慢長大,未來樹蔭可供眾人乘涼,正如目前沿海地區學習《廣論》的人並不多,但是她一直祈求師長加持,因為沿海居民大多從事養殖業,希望能逐漸轉業,有一天《廣論》也能在此地廣宏傳,所有眾生都能得師長攝受。她除了提供住家當做活動場地,還供養一塊六分地種樹,「我非常歡迎同修來此作師所喜。」期盼透種樹凝聚附近同修、眷屬的心業力,更感恩師父帶領我們學習《廣論》,依著師父的教誡努力實踐,無形當中業改變了,也逐漸朝向十善社會。

 

種樹深耕社區──陳清南、陳建安

  嘉義分苑結合里仁生活館在同一棟大樓,而且三樓以上,多半是廣論同修的住家,從窗外俯瞰門前行道樹的植栽區,不僅景觀優美、綠意盎然,可貴的是集合了眾多同修與附近居民的業力。嘉義分苑以「認養市政府的行道樹植栽區」鼓勵大家認養,來響應「種樹護地球」的活動。過程中同修們逐漸了解環境對人們的重要,其中一對翁婿發心整地種樹,讓這次種樹發揮敦親睦鄰的意外收穫。深耕社區,不再限於里仁義工,所有同修都可以一起參與。

  認養行道樹植栽區之後,很多人以為是單純的種樹,豈知真正要做時,才發現事先還要整地、施肥、選擇適合樹種等等前行準備工作,一樣都不能少。在嘉義分苑管理股任職的陳建安師兄說:「人家說,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而我平日都在法人事業忙碌,與岳父互動反而比較少,岳父看我,未必愈看愈有趣。」當他的岳父陳清南師兄獲悉團體鼓勵大家種樹,便主動問他:「你什麼時候有空?」原來陳清南師兄發覺行道樹植栽區的土丘高低不平,有些凌亂,擔心行人或社區居民誤會團體不是種樹,而是破壞環境,同時希望在種樹之前先整地。聽到岳父的發心,女婿當然高興。

  就在某一周日的午後,原本可以好好休息,陳建安師兄把整地當成和岳父之間業力的凝聚,只要能夠造善業,暫不休息又何妨?整地是非常耗力氣的工作,陳清南師兄卻做得歡喜,甚至有的居民駐足觀看這一老一少到底在做什麼?陳建安師兄藉機說:「我們要把這裡弄漂亮一點,希望大家歡喜來到這個地方。」他也順便介紹里仁生活館,提供健康有益身心的產品。這段期間,有些義工也熱心地向前來關心的居民說明原由,有位鄰居先生說:「您們要做景觀,若需要專家協助,我知道附近有景觀公司可以幫忙設計。」還有一位鄰居婦人,每兩三個月來兒子家住,看到義工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後來也參與種樹活動幫忙澆水。

  住在這棟大廈九樓、希望可以欣賞美麗公園的陳清南師兄說:「如果要做,就要做得美觀一點,讓這裡漂亮起來,大家看得喜歡。」除了整棟住戶都能欣賞,等小樹逐漸長大,樹蔭遮日也可提供鄰居乘涼、休憩的好地方。「人生就是這樣,種樹可以欣賞,又可貢獻社會與地球,這樣才有意義。」他滿足地說著。

  二十四歲就經營水果中盤商的陳清南師兄,憑著奮鬥苦戰、誠信相待,在業界做出好口碑。他從銷售水果品質的經驗中,早已察覺出:「台灣的土地已逐漸酸化,蔬果栽種不易,品質愈來愈差。」他思考著如何改良土質,開發台灣的水果特色,才能穩住市場陣腳,於是有了自製肥料的構想。他全不用化肥,並依作物需要的營養成份,採用天然資材調製配方,這樣的肥料,禁得起市場多年的考驗。這次為了種樹,特地載了六包自製肥料來改善土壤,他自信地說:「我的肥料人都可以吃,因為都選用好材料,這樣才對得起社會。」

  其實,陳清南師兄未學佛前,曾觀察團體到底做些什麼?他發覺:「這個團體大家都很有禮貌、很親切,這個地方很不錯,我也要參加廣論研討班。」當朋友打電話給他時,便開始勸發:「來來來,來這裡學佛最好⋯⋯」

  以往,義工與附近居民幾乎不相往來,也沒機會互動,認養行道樹植栽區以後,才發現居民也很關心這塊綠地,甚至關心種樹的這些人。有幾位中年婦人看到同修們在整地種樹,引發了興趣,本來只有一個人來參與,不久,兩個、三個、一群鄰人前來觀看,互動的機會愈來愈多,看到他們漸漸喜歡團體,陳建安希望有一天,他們也能進來長青班學習。所以里仁深耕社區,不僅是里仁店員而已,始料未及的是,所有學員都可盡一份心力。

福智之聲第1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