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農友聯誼會

攜手有機路 共創新局

◆雲林 子蘭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下午,將近兩百位廣論農友陸續抵達雲林古坑的慈心有機農業教育推廣中心,兩天一夜的「廣論農友聯誼會」就在此展開序幕。一場農推中心的巡禮,經過義工導覽解說之後,師長功德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滿懷著憶念師長的感恩心,回到園區宗仰大樓二樓前的階梯上,吃著晚餐,就別有一番滋味了。慈心基金會希望透過聯誼活動,讓農友再貼緊廣論及師父的慈心理念,有機路上攜手同心,共創新局。

 

感恩茶會 撫慰人心

  義工們忙著佈置宗仰大樓四樓的會場,每一小組桌上擺設非常典雅,這是一場讚頌感恩茶會,輕柔的讚頌聲,撫慰著每位同修的心,拉近了弟子和師長間的距離。

  三十七位來自台中、嘉義和斗六的心靈茶藝班同學,為參與的農友奉上東方美人茶、淨源烏龍茶,表達對農友們護持大地的感恩心,主持人引導大家喝感恩三口茶--第一口感恩師父,第二口感恩同行善友,第三口感恩自己。讚頌結合茶會,配合長笛、吉他、大提琴等樂器,更有農友現場獻唱讚頌,各小組同修彼此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謝謝好慈心」這首讚頌,表達有機農夫的內心是最貼切了,全場一片共鳴。

 

殊勝共業 有我一份

  第二天一大早廣論共學之後,展開一天的學習課程。「殊勝的慈心共業」,慈心不只是農耕而已,為了利益更多有情眾生,廣福處推動了很多殊勝計畫。

  北苑廣福組陳永龍組長談起淨源計畫,陳師兄說:「二○○九年,賴學長提到翡翠水庫上游,因為茶農噴農藥,影響水庫的水質,也影響很多人的健康。」於是廣福處展開了淨源計畫,在台北坪林輔導茶農轉種有機茶,過程中因為同修的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喝茶護水庫」讓很多人願意護持茶廠製造出來的茶葉,同修們也在製茶、學習廣論間學習慈心、悲心和菩提心。

  西寶專案的張芝菱師姐透過投影片,和大家分享「太魯閣西寶聚落轉作有機輔導計畫」,這是國家公園推動有機的首例。護持團隊第一次到西寶聚落時,看到田間到處是農藥罐及除草劑噴過的痕跡,耕種環境很差,農民學習態度也不佳,張師姐說:「透過觀功念恩,慢慢調心之後,發現他們的善根,花蓮教室同修組成慈心大軍,協助他們整理田區,甚至協助銷售,目前已有三點六公頃轉作有機了。」

  官田專案的楊從貴師兄分享「官田水雉綠色保育」,對於瀕臨絕種的水雉,經過數年的保育後,繁殖數量已近兩百隻,卻又因農友為了省錢,直播加了農藥的稻穀,水雉吃了稻子後,橫屍遍地,根據保育專家統計,大約只剩八十多隻,廣福處和林務局合作此專案,邀請官田地區農友參與水雉保護專案,不斷宣導和鼓勵,目前有七戶農友,面積三點四公頃的土地願意合作,鳥也因此活下來了,更推動「綠色保育標章」,讓農民願意減藥,且不影響其生計。

  聽了這堂課,學員滿心歡喜與感動,有機的範圍更寬廣了,有位農友說:「慈心的內涵原來是這麼深,雖然我只在自己的田裡種有機,卻因為師長、團體,我也在這殊勝的共業之中。」

 

棄捨對立 慈心生起

感恩三口茶,口口清香甘美。

  會中,農友分享依師理念實踐和交流,尤其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師長的功德,希望借由課程激發其他農友對境時,可以用廣論從事有機農業。以下就以農友劉淑芬師姐為例。

  「大媽農場」的劉淑芬師姐,因為公公得了癌症,辭掉電腦公司的職務,照顧公公的同時也接下田裡的工作,二○○五年開始種有機。當時的耕作心態是,種了就想趕快回收成本,看到蟲就很討厭,處於對立的同時會想辦法防治,結果,蟲不見了,但收成並沒有很好啊!經常種瓜沒有得瓜。因為需要收入維持生計,所以這種矛盾的心情很難煎熬。二○○七年開始學習廣論,靠著同行的鼓勵,心境慢慢地轉變。

  「我學了廣論之後,每次想到師父用慈悲的心看待土地和眾生,就很感動,從事有機耕種是師父交給我的責任,我學習對師父啟白,不再以經濟為主要考量。」劉淑芬師姐說著自己的改變。農場的主要作物是番茄,這是白頭翁的最愛,在農場看到白頭翁媽媽築巢、哺育小鳥的辛苦,想到:「我如果幫牠坐月子的話,牠就不必那麼辛苦了。」不久,鳥媽媽就帶著小鳥離開了,淑芬師姐很期待牠們能回來。第二年,白頭翁回來了,淑芬師姐很歡喜的迎接牠們,但牠們的數量變多了,她心想:「鳥兒吃了我的番茄,收成會減少嗎?」念頭一轉:「我還有能力養牠們,就讓牠們吃吧!」

  豈知,第三年來了三、四百隻白頭翁,滿天飛舞,要如何照顧牠們呢?每天一早,看到牠們吃了即將成熟的番茄,如果每隻吃一粒的話,豈不吃了三、四百粒,這會影響收入啊!她覺得應該和白頭翁好好溝通,教育牠們。於是每天早晨,淑芬師姐就對白頭翁說:「歡迎你們,這裡很安全,這裡的番茄可盡量吃,但是要惜福,把一粒吃得乾乾淨淨,不可糟蹋食物。」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牠們並非不受教,牠們是有家教的白頭翁,結果今年番茄的產量並沒減少。

  她覺得務農就是在修行,任何事情都向師父啟白,尤其有困難無法解決時,都會和師父對話,結果頭腦更清楚了。她以相信師父的心經營農場,不管怎麼忙,每天都會讀廣論,從師父的教誡中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透過農友親身的故事,讓許多人得到積極正面的想法,原來棄捨對立,慈心就能生起,也看到在團隊活動中就可以變改心力的力量,同時,農友們也認識慈心理念的實踐不易,但師父的悲心是不計金錢損益,以造善淨之業為發心,在菩提道中大家一起互助合作。

 

有容乃大 創造業績

  農友不只外在農作物品質提昇,內在心靈也跟著提昇。賴學長引述師父曾經說過的話:「這些蟲現在來吃有機菜,就結下一個緣,未來一定是我們的眷屬,下一世再來。而慈心基金會要發展的正是慈心,藉由發展有機農業來歷事、發展慈心。所以基金會帶領廣論農友,不只做有機農業這項有意義的事,也要引導他們不斷淨化內心。

  學廣論的農友愈來愈多,這是師父最高興的事。有機農業很辛苦,但是大家為什麼還要做呢?有位農友說:「師父說的」,這就是依師。從事有機農業就是造善淨之業,以互助合作為基礎,體會師父的心願:開始是帶給人們健康,最終是要讓很多人學佛法,改變生命,建立教法讓眾生離苦得樂。隨著廣論的學習,心量逐漸擴大,心大量大福就大──有容乃大,這條路走起來起起伏伏,心會掉下來,但朝著改善的方向就好,師父關心我們的是,生命不斷的改善,有機的業績就是造業的業績,也就是內心的提升。

  「從早到晚」的學習,每個人受用良多,賴學長的結示更增長了大家對師長的信心。農友們看到慈心基金會的用心、親切,滿是幸福與歡喜,更感受到師長巍巍的功德,堅持一定要走有機這條路。

  以往,有些農友常陷在農耕的事項中,而忽略廣論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各區廣論農友聯誼網或全廣共學的機制,已經慢慢形成,資深的學員將帶著資淺的學員學習,大家彼此關懷,形成一股增上的力量。

福智之聲第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