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

◆趙素瑩

  如倫法師為作師所喜,勇悍精進承擔僧團、法人諸多重要工作,尤其在開創先局的重大事項上,往往擔任關鍵的角色。

  出家前擔任研討班班長,曾一週帶八個班,足跡北至苗栗、南至彰化、東至東勢、西至清水,自青少年班到長青班,均為其帶班範圍。出家後多次至內地擔任講師並協助推動「福慧之旅」寺院營隊,為內地接引青年學佛的活動典範,和內地僧、俗,結下不解之緣。

  為了僧團在加拿大學修,法師在極艱難的狀況下,突破簽證的障礙,取得學僧長期居留的身分。並爭取設立月光國際學院義務部,使沙彌長期的學習,得以安頓。台灣沙彌學籍問題,自師父成立預科班,即為重大議題。法師揣摩老師指導,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計畫,解決僧、俗、外籍預科班沙彌學籍問題。其後在各方均認為不可行的情況下,多次進入立法院向立委簡報說明,推動實驗教育法案納入尊重家長、學生信仰條款。在迎請老師赴台過程,扮演長期對外溝通角色。此外,指導居士成立團隊,在國際化、陽光化、協助外籍沙彌來台學習的推動上,努力經營。

  擔任台中指導法師,推動班長培訓班,指導以依止法為學習主軸,學員對廣論的學習、依止法的體會,莫不因此更加深入。為籌備老師大班開示,率先嘗試班長班中區各教室連線上課,並指導學員開發線上語音系統,進而開展廣論大班線上共學。

  法師特別擅長關懷,互動過的對象,常感受到深刻的被安慰和理解。初識的學員,法師即能記住對方名字,上大班課程經常隨機點名,緊張領受加持的過程,往往讓學員記憶深刻。長期關懷園區師生,尤其是有學習或生活困難的學生,不論是小一新生,或高中應畢生,法師開導後,臉上緊繃的線條,隨即轉為調柔。

  法師觀察團體人才培育是階段重要議題,從2012年夏天起,開始推動人才培育計畫。引導居士開發人才培育、團隊運作、資源整合系列相關課程。進一步依師教誡,推動僧眾和合共識,亦將人才培育概念、課程引進內地比丘尼僧團。

  法師一直對社會菁英,給予深度關懷,因為體解他們的壓力和痛苦,發自內心地提供協助,善巧引導他們逐漸學法,並將佛法運用在生活、工作中,更進一步積極地發揮自身善的影響力。在2015年初特召集有相關背景、經驗的居士成立公共事務小組,持續關懷此一族群。

  法師為關顧企業界人士,協助在大環境不佳、競爭壓力極大下的企業家找到生命方向。除在公司推動幸福企業,另指導在大學任教的居士,開發幸福企業系列課程及成立幸福企業聯誼會,提供企業主學習。目前超過百位企業主參加過課程,近百位參加聯誼會,以啟發善心、行善為共同目標。讓企業主持續培福並照顧員工,改善以競爭、對立的方式賺取最大利益的企業文化,已經略見成效。進一步希望透由更多企業人士的加入,能夠翻轉世界的經濟模式。

  法師揣摩師父欲成立福智村的心願及老師相關的願景,內涵應是以十善社會為基礎,和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概念相近的一種生活型態。2016年二月起,在雲林古坑桂林村,推動以教育為核心的福智村藍圖計畫(包括實驗教育、青年育成、樂齡康養、自然農法、環境永續五個子計畫),透過正知見的建立,希望人和人之間、人和土地之間,達成一種和諧、友善、永續的關係。

  學員對法師最深的印象,是他無時不在思考如何成辦師長心願、建立教法,時刻希望能夠饒益一切有情。每次上法座說法前,他都會鄭重地整理好袈裟,在法座前殷重地祈求,那樣的神情,令聞法者自然生起一種敬重的心。法師的平易近人、風趣幽默,也令人難忘。病後的法師,常在他人關懷的問候時回答:「別擔心,目前我還活著!」以無限生命的角度看,法師不曾離去,並且在每一位曾經接觸過者的心中,點亮了一顆心燈。法師常說:「生活可以這樣被鑲刻、生命可以這樣被改變、理想可以這樣被實踐!」法師的行誼,將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確實不會離去。

福智之聲第2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