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的理由

  學習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工作壓力,人際互動,乃至感情、家庭等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可能讓剛開始學佛的我們,停滯不前,甚至萌生退意。讓我們聽聽這些青年人留下來的理由。

佛法提升生活品質


劉彥君

  臺大畢業,擁有英國碩士學位的劉彥君,回到臺灣時,已經錯過教師甄試的時間,只好先到國中當代理教師。因為缺乏實務經驗,她在教學遇到困境,覺得學生難溝通。幸好當時的廣論班班長介紹她參加福智教師聯誼會,幫助她在隔年通過高職教師甄試,進入岡山農工任教。岡山農工有很多廣論同修,頓時間,她多了許多學習、請教的對象。

  而每月一次的教聯會課程,按照學程分成小學、國中、高中,共三組,學生年級相近的老師可以在一起研討,經驗交流,集思廣益。劉彥君說:「教聯會的老師們都好熱心,會在LINE群組上分享教學經驗,完全無私地公開,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問。」看到資深的老師們已經教了這麼多年,都還那麼有熱誠,她生起效學之心。她說:「教學上我得到很多的資源,這些都是上廣論班的額外收穫。」

  身為教師的劉彥君,觀察到人心的脆弱,大多數人遇到困難時,都會想:「我現在好苦喔!我希望馬上有方法,哪怕讓我解決一點點都好。」特別感恩有《廣論》及時予人面對困難的力量。

  她喜歡聽真如老師帶《廣論》,喜歡聽真如老師分享生活例子,她說:「很貼切,會破除我的一些邪執。」再加上法師詮釋,讓她更清楚佛法的內涵與殊勝。劉彥君說:「我覺得廣論班的學習不只是學一個佛法的概念而已,它應該跟生活是直接又密切的關係。上課是一種享受、一種充電,不管怎麼累,去上課,自己的問題就會得到解答,好像師父都知道我問題在哪裡,會馬上告訴我。」

  同班上的謝宗榮也有類似於劉彥君的體會,他在讀第一輪時,因為每天很早就要出門上班,晚上到研討班時都是昏沉狀態。謝宗榮說:「我雖然上課打瞌睡,但是覺得有學到一些東西。有時白天工作有一些煩惱,在聽課時會聽到剛好可以解決我困難的法義。」如同真如老師所言:「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一聽帶,咦,好像知道怎麼辦了,然後一看手抄稿,啊,這一段正是說我的心事。所以佛陀的教法,師父的教誨,是對我們生命一種很深刻的陪伴。」

  現在的他,已經升上增上班,不只上課前會主動做好聞法前行,想一想今天師父要教他什麼,還多上一個第一輪的青廣班,希望把以前因為打瞌睡漏聽的部分補回來。

  同學們漸漸學會依靠法得到快樂、得到支撐。另一位黃子淇同學說:「我一聽師父的錄音帶就非常相應,在參加憶師恩法會後,除了上自己的研討班以外,我還到鳳山教室的班級去上課,彌補先前因蹉跎所逝去的學習時光。」她希望快步跟上師長的腳步,加入勇健的行列。

 

得到相互制約與比較的環境


林信宏

  林信宏剛學《廣論》時,覺得枯燥乏味,上課不是猛打哈欠,就是耐不住性子,想離開教室。因為女朋友要求他至少要上一小時的課才能離開,所以一直苦撐,總是時間一到,馬上走人。

  被關在教室裡的他,無事可做,索性開始試著觀察同學,其中有兩位同學讓他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位坐在他對面的同學。林信宏說:「他挺奇怪,從上課睡到下課,打瞌睡還流口水呢,仍是每堂課都來。」他並未與他交談,只是一直默默觀察他、打量他,心想:「是什麼力量讓這位同學從不缺課?」他省察到自己長久以來的上課態度並不妥當,發起想要改進的心。

  此外,班長江芳亮也給他很大的影響。回憶幾次在學苑辦公室都已經熄燈的情況下,看到班長頭上那盞日光燈還亮著,獨自一人戴耳機、看書的樣子,他說:「你可以想像那種燈火熄滅,形影相隨的那種感覺嗎?那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氛圍,彷彿汪洋中的一艘船,獨自賣力地划向彼岸。」好奇的他,想知道班長是在聽音樂還是看YouTube影片,於是悄悄地繞到班長背後探看。一看不得了,「哇!在讀《廣論》耶!」這種情形,他至少看過不下十次,每看到一次,對班長的敬重就與日俱增。有時心情煩悶時,會過去找班長聊幾句,聽聽她的說法,並思考內容的真實與可用性。

  不知不覺中,林信宏逐漸適應每週上研討班,等到一輪班上課的末期,他已經能夠上完整堂課了。他說:「後期的上課方式對我而言,有點像是有趣伴隨著懷疑,至少內心的抗拒不再如此地巨大。」

 

被關愛的心感動


魏玟姍

  婚後重回研討班的魏玟姍,降轉到青廣班就讀,她是這一群年輕學員中,年紀到達青廣上限的那位。因為降轉的緣故,她跟同學們的互動很不熟,班長江芳亮刻意把她安排到擅長帶動氣氛的副班長李睿慈師姐那組,幫助她放鬆緊張的心,也經常為不能準時到班的她重播宣導影片。

  點點滴滴的貼心,魏玟姍都看在眼裡,她說:「我常常因為工作關係,每每都是研討班中較晚進入教室的那位,班長總是盡量不著痕跡地在我進入研討班教室時,暗示又明示地讓幹部重新播放宣導片,讓我跟得上班上及法人要布達的事情。這樣微細的舉動,讓我看見師長總是不放棄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饒益著我們。」她很感激班長和護持幹部用不同的方式,將她們這群來自不同背景,有各種個性的孩子圈在一起,讓她們有向心力、凝聚力。對她而言,到研討班學習就像回自己第二個家,能得到師、法、友滿滿的關顧、悉心的呵護。

 

有很多活潑有趣的活動

  修學佛法過程中,多門淨罪集資很重要,廣論班宣導各式各樣的活動,不只有趣,還可以讓人通往善趣。

  上了幾年研討班後,林信宏被放生活動吸引,因為只須兩小時即可成辦,輕、薄、短、小,沒有壓力。既不用聆聽長篇大論,也相當自由,他總是自行前往,想走就走,想多逗留就多逗留,而且大家都說放生功德大,後來不管多早的時間,他都會去參加放生。

  有一天,他問自己:「我真的認同放生的意義嗎?為什麼放生後,我又馬上大魚大肉地吃?前腳才剛假裝慈眉善目,後腳馬上原形畢露。我,怎麼會是自己討厭的那種人的體現?」他反覆地思考著,如果放生只是在形式上做,在固定的日子做,不從日常生活中實踐,這樣真的是放生嗎?於是他開始試著不吃肉,剛開始還真擋不住口腹之欲,漸漸地,他也成為素食主義的一員。

  班長江芳亮常鼓勵他多做義工,告訴他這樣能增加福報;副班長吳珠綺也邀請他到學苑洗燈杯,結果不洗則已,林信宏一洗至今,已將近三年。除了洗燈杯,他還到法味餐廳拖地、參加助念,幫忙運送到南海分院齋僧的供品。

 

心靈被讚頌鼓舞


黃子淇

  讚頌真的可以救年輕人。

  謝宗榮說:「開始上廣論班後,我很相應讚頌,除了參加青年讚頌班,在法會時,我也會去唱讚頌供養。」

  劉彥君說:「當其他活動與讚頌團練衝突,沒辦法兼顧時,我選擇讚頌。」

  黃子淇說:「我很喜歡聽讚頌、唱讚頌,常覺得師父、上師就在身邊陪伴著我,讓我的心飛揚,飛到義工的行列。」在長青班學習的婆婆也從總是問她:「妳在忙什麼?」改口為:「妳哪時候還要去當義工集資糧啊?」

 

其他數不盡的福利

  內向靦腆的謝宗榮說:「我以前很少開口跟人講話,這是我比較不足的地方。常常人家很想跟我溝通,自己卻沒有話可以跟對方講。慢慢地,就比較少跟人群接觸。上廣論班要消文,還要心得分享,就會突破困難,練習講話。」他很高興和全新的自我相遇,也覺得和大家聚在一起學法,有正確的知見,很珍貴。他說:「這一群人講的話題跟外面的人不一樣,滿特別的。」

  青春是什麼?是懵懂無知,還是光明希望?是不知為什麼忙碌,還是為生命目標奮戰?華燈初上的高雄大順路上,一群年輕的身影,下了班直奔廣論研討班,把握年少暇滿身,共同探尋人生的真諦、生命的真相,邁向遠見智慧的快樂人生。在師、法、友的呵護下,如今他們已由小嫩芽茁壯成小樹,準備長成參天大樹。

福智之聲第2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