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慈心 華麗轉身 十六寒暑 雕琢出大自然療癒森林系

  為了推動有機農業,慈心基金會租下台糖位於雲林古坑的廢棄甘蔗園,一點一滴改造成為今日的大自然莊園。莊園天然的景緻總令人讚嘆不已,鎮園之寶「慈心石」有創辦人日常老和尚親筆題字;園內的波光樹影、綠色廊道還有彩虹田,這些在專家指導和義工用心打造下,讓人徜徉其中,流連往返!請看「穿越在光影背後—於景觀中感受心生命」系列 1.〈一念慈心,華麗轉身〉

文 / 編輯室、盧亞麗 圖 / 慈心基金會、中區及高區多媒體、陳明泉提供

文 / 編輯室、盧亞麗 圖 / 慈心基金會、中區及高區多媒體、陳明泉提供

  盛暑的傍晚來到大自然莊園,剛下過一場雨,落羽松細長的葉尖上鑲滿了晶瑩剔透的小水鑽,草地微濕,參差翠綠的樹木被雨水洗得清爽。一抬頭,忽見無垠的天空,獻出一道美麗的彩虹,從寬廣平整的稻田這頭至稻田的那頭,壯觀的七彩圓弧,佔據整個天空。

  大自然就是這樣,常常會送給你意外的禮物,讓每一個時刻都成為最美的相遇。

迎賓巨石 見證墾荒歲月

  十六年前,為了要成立推動有機農業的基地,慈心基金會租下台糖位於雲林古坑的廢棄甘蔗園,也接收了成堆的垃圾與挖不完的石頭。莊園最大的一塊石頭,當屬身形如米粒般的鎮園之寶「慈心石」。這塊巨石,出生地在台中,是慈心基金會成立前的第一個教育農場——石岡農場的迎賓石,農場因九二一地震與水災毀壞後,被輾轉搬移至此,因為石面上有慈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親筆題字,多年來,一直是莊園最受歡迎的打卡點,眾人在此緬懷草創期推動有機農業的甘苦歲月,心情不好時,也可以抱抱散發「慈」場的慈心石,讓紛亂的心靈得到寧靜與慰藉。

慈心石

  「慈心農場」四字是賴學長祈請師父題的,再請清水教室同修由專業人士放大刻出。此石原置慈心第一座教育農場——石岡農場,九二一大地震後移至園區暫放。從石岡農場到大自然莊園,慈心石見證了慈心有機推動史;物換星移,世事更迭,不變的是慈心「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精神。

波光綠影 樹與水的邂逅

  走進慈心石後方由樹與水形塑的一方靜謐森林濕地,彷彿來到了秀麗清新的溪頭大學池,明澈如鏡的池水,清楚映照著湛藍的天空與濃綠的樹影。

  放眼望去,七個相連的大池子蜿蜒貫穿蓊鬱的樹林。有水就有生命,引水入園後,為寂靜的荒地帶來春天,小花小草冒出頭來,樹木也順利生長,此時微氣候開始發生變化,置身其間涼爽舒心,而蝴蝶、蜻蜓、禽鳥等小生命也歡喜進駐。

  融入大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赤腳行走於柔軟草地上,並打開五感,做個最接地氣、認真探索的小學生。靜下心緩緩前行張望,沿途盡是開花的、結果子的,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樹或草本植物,來考一考自己認識的有幾種吧!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二個相連的池水邊,各站著一株高大的雨豆樹,樣貌身材有如雙生仔,三百六十度延展的茂密樹冠,提供了寬闊的活動納涼空間。拋開 3C,想像坐在樹下禪修冥想,或閒適地臥在小躺椅上靜靜聆聽鳥聲、流水聲,聞聞輕風送來的花香、草香,敞開身心接受大自然的洗禮,療癒身心。

  池邊圍繞著多種親水性植物:有飄逸典雅的垂柳、招蜂引蝶的蔓性馬纓丹,還有整排香氣濃郁、開著白蝴蝶的野薑花,還有象徵友誼與忠誠的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最令人訝異的是水池中央竟佇立著高大的小葉欖仁,經年泡在水中的大樹,竟奇蹟般的生機勃勃,成為莊園的一大奇景。

  眾樹中,苦楝別有風情,它的適應環境能力很強,雖不是百年大樹,但對環境貢獻良多。三四月會開滿紫色的小花,風吹如下雪,接下來換綠色果實登場;在四五月開始有暑熱時,葉茂枝盛,整棵樹像傘蓋般撐開,提供人們遮蔭納涼;秋天一顆顆綠色的果實變黃,白頭翁等鳥兒就來享用;冬天時全株葉果掉光剩枯枝,呈現蕭瑟之美,真的是全年奉獻的利他之樹。

  繞著七個相連的池子走一遭,原以為樹就只是樹,靠近一看,才發現沿途盡是可食的果樹與植物:有南洋風情的波羅蜜、熱帶蘋果、艷紅色外皮的蘋婆鳳眼果、看起來像小型土芭樂,吃起來香甜的蒲桃,可洗出如愛玉凍的薜荔、自然界的感冒藥雞屎藤,薔薇科三兄弟梅李桃,還有幾棵葉片摸起來堅韌的台灣土肉桂,細嚼葉片,辛香味四溢。一陣清風,送來甜蜜馥郁的果香,是道地的土芒果,掛滿枝條、散落一地,腦海現起鄉間常有的景象——媽媽邊洗切,孩子邊猛吃,一口氣就吃掉十幾顆!

  有些樹天生麗質,提供了視覺之美:樹皮光滑乾淨的彩虹桉,樹名得自於樹皮同時呈現六七種美麗的顏色,生長速度快,若要說莊園內誰最高,當彩虹桉莫屬。樹形四季皆美的落羽松,不僅長在水池附近,兩塊田區間寬敞的田埂上也羅列著兩排,細小的葉片在秋天會轉為黃紅色,冬季葉片掉落時如飄落的羽毛散落在田埂邊、晃蕩的池面上,為莊園添增了幾許異國風情。

  還有些樹是鳥兒種下的,如血桐、構樹等,這些樹世界中刻苦耐勞的先驅樹種,大大的葉子,在落葉時節很快把裸落的地面整片滿滿地覆蓋住,原來它的任務就是為了修復土地用。

  想想,大自然可以給我們的東西太多了,樹不只是綠化景觀,也供給人與生物食物,並且是小動物們的家,還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氣。因此,慈心基金會在 2010 年開始推動種樹護樹,而莊園許多的樹就在當年「321 種樹護地球」時一起種下的,一、二千人種下了四千棵,包含陸續捐贈的,目前有很多都已成大樹。

  疑惑的是,為何滿是石礫的貧瘠土地種不出作物,卻可以將樹苗孕育成林?原來是有人擔任樹的保母,在樹苗種下的兩三年間,默默地用水辛勤澆灌、用心照顧守護而有如今的成果。

生命的流動 七連池(瀨區)

  有水就有生命,在引莊園旁崙子溪水入園後,許多生命孕育而生。

  七個大小不一、水體相通且形狀不規則的生態池是莊園早期的重大建設,引水入地勢最高的第一池,順流至第七池後再導入排水溝,之後再引流至生態池及自然保留區,其他會滲進地下補充地下水。

  水池模仿大自然蜿蜒的溪谷,刻意製造約二至五公尺的高低差的「瀨區」,水流豐沛撞擊大小石塊時,形成水花跳動的石瀑景觀,池水經過擾動後溶氧量增高,魚類特別喜歡,因此,常常可見到魚兒逆水而上「魚躍龍門」的特殊景象,不規則的水池創造最高水陸邊際,提供更多生命棲息的空間。

  莊園以何方式把水留住呢?不是鋪水泥和塑膠布,而是選擇最自然的方式,早期農人防止稻田滲漏技術的「晶化防滲工法」。作法是先將土壤挖出水池再灌水,然後以挖土機擾動與壓實,此時石頭下沉、泥土上升,重新排列池底的土壤分層結構,等上層細泥土沉澱,水放乾再壓實,減少土壤顆粒間的間隙,有效降低滲漏速度,形成天然防水層。雖然有時會被魚類擾動而漏水,但幾年下來已穩定,九成的水可被保留下來。

芳菲相投 草與花的連綿

  除了刻意種在水池旁的野薑花與馬纓丹之外,園內會開花的樹也不少,美麗的花愉悅人們的心情,也是友善蜂蝶們的蜜源植物。

  行經一整排的黃蝴蝶盛開成美麗的圍籬,忽有暗香浮動,原來是一旁七里香成簇的小白花,散發獨特濃郁的香氣。悠閒地赤腳走在嫩綠的草地,繽紛的花朵點綴其間,彎腰細看,外白內黃、五裂旋轉花瓣的是原住民朋友做花環常用的雞蛋花,還有金黃色小花的阿勃勒、風鈴木、浪漫紫色的藍花楹,以及桃紅色的大花紫薇,此景令心中自然現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地繽紛花雨間,草地上偶然會發現許多不知名的菇,煞是可愛,但有些可能有毒不可食用,還是欣賞就好。

  有些樹本身不以花取勝,像楓香、小葉欖仁,會大方地讓出樹幹給蝴蝶蘭寄宿,讓四季都有花可以觀賞。而莊園十一月稻米收割後會撒下波斯菊種子,長成後是最好的綠肥,不過,在滋養大地之前,將會以一大片浪漫花海,為新春期間來莊園的人們,以美麗的好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石頭都去了哪兒?

  當初廢棄甘蔗園裡挖不完的石頭,是從崙子溪沖刷沉積於此,除了細碎的礫石外,布滿了二至六公分的卵石,還有五十公分以上的大漂石。早期發心來此耕耘的義工們,撿石頭是首要工作,在沒樹沒水黃沙滾滾的酷烈環境下,感覺熱氣從地面直竄上來,非常不舒服,往往工作一小時要休息半小時。這樣的撿石歲月,到十六年後仍持續著,只是,令人頭疼的石頭,已「化廢為寶」,充分運用在莊園建設上,成就了矮牆、花圃、烤窯,以及水池內排列成愛心形狀的「石頭心」,象徵墾荒時期義工們勇悍承擔的心志。

綠色廊道,浪漫背後的堅持

  走過忘憂田埂,緊接著是一條十多年前農推中心時期搭建的綠色廊道,三星果藤成串爭相怒放,順著廊道上方的拱型棚架攀爬,綴成一個鮮黃色美麗花棚,是當時熱門的打卡點。

  漫步廊道往前直走,棚上滿滿的爬藤植物阻隔了紫外線,令人十分清爽。沿途小心閃過垂掛的百香果,廊道兩側有健康養生的諾麗果、可作為中藥材的金銀花(即忍冬的花蕾)、葉子被蟲兒吃得千瘡百孔,仍努力長大成串的金香葡萄、結實累累的香水檸檬。走道中段幾朵黃豔豔的木玫瑰竄出,它可是天生的乾燥花材,或偶換燦爛的錫葉藤上場,花期時盛開的紫色花朵各自成串緩緩墜下,浪漫的氛圍,非常適合新人拍婚紗,也適合在廊下用餐。

  短短廊道,花語無數,連連驚喜,自此眺望,佇立稻田的白鷺鷥從早晨到中午都沒有離開,仔細看還有高蹺鴴等其他水鳥聚集,忙著洗澡、覓食,或就只是靜靜的單腳站立,有時也會進來綠色廊道閒晃,因為這也是牠們的莊園。一路欣賞花果的同時,請小心腳下,不要誤踩到隨意誕生在土上小小的黃色蝸牛蛋,因為這兒有牠們的特愛,火龍果。

彩虹田,輕揉嗅嚼 異國天香

  忘憂田埂銜接綠色廊道形成了一道分隔線,左側是生產區,水稻、毛豆輪作,休耕時種植波斯菊等,既美化也再度活化休耕農地、維護農田生態。這兒的水稻米種是「台南 19 號」(是號稱台灣版越光米「台南 16 號」的改良品種)——台灣越光米血統通過綠色保育查證,全程不使用農藥!口感 Q 彈、米粒晶瑩剔透、充滿芋頭香!

  成為自然分隔線的廊道走到一半,右側開口別有洞天,這裡多為低矮的草本植物,開闊的空間有別於森林水域的靜謐,是生產香草、特殊食材的彩虹田。會稱為彩虹田是因為將本身顏色強烈的植物,沿著蜿蜒的田埂種植,形成帶狀弧形的自然色彩。初初看,會以為多是雜草或野生植物,一一辨識,才發現隱藏有許多氣味迷人的香草植物與少見的草本食材,證明自己有眼不識泰山。

  這時,要考驗味覺與嗅覺的敏感度。有八角氣味的是藿香、具有令人愉悅甘草味的是大茴香、觸碰則滿手芳香的是芳香萬壽菊、長相類似不起眼芒草的檸檬香茅,卻帶令人愛不釋手的檸檬香氣。深紫色葉子的紫蘇,廣泛用在日式壽司、飲品及醃漬物,還有少見的用在沙拉上的赤道櫻草、帶苦味的天竺葵、口感如芥末又色彩鮮艷的金蓮花、運用在泰式料理的打拋葉。這裡還特意保存早期鄉間常見,果實像小燈籠的苦蘵,它是青草茶的材料,但如今因土地開發及除草劑的關係已不多見。

  彩虹田的香草特色顯著,生長條件不一,須費心照顧整理。這裡裸露的土壤多以稻草覆蓋以免雜草搶攻,稻草腐爛後回歸土壤,發揮碳匯功能。而在這裡顯得最平凡的是一大片地瓜葉,它是莊園缺少食材時的最佳補給,同時也發揮覆蓋保護土壤的作用。

堆肥區,資源循環 永續智慧

  走過千嬌百媚的花草廊道,接下來進入視覺大不同的資源循環區——看似髒汙、不起眼,卻在環保居功厥偉的「堆肥」區。

  農業生產、銷售的背後,其實有為人少知的一面——廢棄物處理問題,像是淘汰的菜葉、太空包木屑、稻殼等,要選擇直接丟棄或回收利用,在在考驗著農業從業人員的智慧。

  莊園內目前設置有三處堆肥區,針對不同種類的廢棄物示範不同的循環利用方式,展現永續精神及人們的智慧。

曝氣式堆肥場:以ㄇ字形矮水泥牆、鋼柱、鐵皮頂搭建而成的堆肥場,將附近福業物流及福智中小學廚房運送來的大量高麗菜外葉、筊白筍殼、水果等,加入粗糠後做堆肥處理。依照微生物發酵分解原理,給予適當的水分,用翻堆控制堆肥溫度,最終腐熟成最佳滋養土壤的堆肥。

太空包木屑堆:將種菇後的太空包木屑堆成小丘做發酵,真菌會分解木質素,分解後可見到白色菌絲。由於微生物分解時會使溫度上升,因此即便夏日午後空氣炙熱,仍要體驗丘裡的熱火朝天。蘇執行長就像頑皮的大小孩,很熱情地邀請大家「深入」體驗,他說:「伸手進去摸摸看,不要怕髒,很舒服的!」

土丘栽培:源自德國古老的種植方法——把木頭用土壤埋起來,然後在上面種作物,不需要碎木、不燃燒木材,不會產生大量 CO2,可以培養微生物活化土壤,是十分友善環境的一種栽培方法。蘇執行長提到,由於雜木難利用,將之粉碎又耗費能源,因此將雜木、枯枝、落葉聚集堆疊,再覆以土壤,木頭就能慢慢腐化;土丘上還能種植蔬菜,像莊園的土丘上就栽種了茄子、芥菜等,可說一舉數得。

1 曝氣式堆肥場;2、3 太空包木屑堆,執行長邀請大家體驗裡頭的熱度4、5 土丘栽培及其作物;6 莊園內的堆肥箱

1 曝氣式堆肥場;2、3 太空包木屑堆,執行長邀請大家體驗裡頭的熱度 4、5 土丘栽培及其作物;6 莊園內的堆肥箱

 

來源:《福智之聲》244 期 第 22 ~ 3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