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典範

故事提供 / 張崑將老師

  掃墓掃了七八十年者,雖然不多,但實也不稀奇。但要像阿爸這樣掃自己父親的墓,掃了七十幾年,應該是少之又少。

  今年如往例,全家都跟著阿爸去掃墓,看著老爸年邁的身軀,步履蹣跚地踏著崎嶇的墳塚,已經需要人扶持方能上上下下。每年張家子孫都隨著老爸來掃墓,好像例行公事,但不知不覺孫子輩都已是超過二十歲的壯丁了,我們三兄弟也都超過五十歲。往年都看著阿爸扛著鋤頭一馬當先,找到先祖的墳塚,這種場景也不再了。放眼旁邊的墳塚,也一個個少了,掃墓的人一年比一年稀疏。但不變的是墓地依然是先祖寒酸的磚頭墓碑,刻著先祖的名字。

父親的典範

  一人一生可以掃自己父親的墓有幾年?阿爸三歲就沒了父親,今年已經是八十四歲,算算至少也掃了七十幾個年頭的墓。連父親長什麼樣都不記得,從小也沒享受過父愛,那阿爸掃墓的心境是什麼呢?今年我不禁多想了,問了好幾個問題:一、阿爸曾經有過渴望父愛嗎?二、阿爸夜裡夢迴,會思念起父親嗎?三、阿爸對其父親掃墓時,許的是什麼願望呢?四、阿爸會否悔恨自己的父親那麼早走而讓自己吃了很多苦呢?五、沒有父親疼愛過,也沒有對父親印象過,阿爸對父親是怎麼想像的?六、阿爸又要扮演什麼樣的父親角色?……這些問題,我等著下次回鄉好好問老爸。

  窮苦的童年讓阿爸沒機會受教育,但阿爸生來好像就很能從實踐中體會很多人生的智慧道理。阿爸一切都靠自己,即使連「如何當父親」這個角色,也是自己揣摩體會。阿爸內心是否曾很沉重地扛著「如何當父親」這個角色呢?我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阿爸從小就沒有父親,他比誰都清楚「當父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攸關一個家族興衰成敗的關鍵。家族如果沒有「父親典範」,那就從「我」(阿爸)開始吧!一切從「我」開始樹立起典範,這樣的心境,到底給過阿爸什麼樣的道德壓力?有時我在阿爸言行當中,可以看得出,阿爸在鄉下比誰都要誠懇,比誰都要節儉,比誰都要無欺,比誰都要不犯錯,比誰都要賣力工作,阿爸為什麼要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呢?為什麼不放鬆一下自己呢?也許一切都跟「樹立起父親典範」息息相關。

  有一次,阿爸跟我說,還是青少年的同伴都會去偷摘唾手可得的路邊水果,阿爸這種事情都不會做,同伴要將偷摘的水果分享給阿爸,阿爸也不願意享用。還有一次,阿爸經過隔壁村的田邊,這位好心的鄰里村民要給阿爸種植的水果,阿爸也都沒要,最後那位鄰人將水果硬塞到阿爸車上。阿爸為何要如此「嚴以律己」呢?放低標準一下,有何關係?當兵時,同袍長官出錢要阿爸一起去嫖妓享樂一下,阿爸連想都不想的拒絕了。我還是國小時,就幫阿爸算工時及工錢,包括阿爸自己的,還有同鄉一起工作者的錢,每一筆帳都要記得很清楚,有時有出入,一直算,要算到無誤為止。

父親的典範

  阿爸為何要如此「嚴以律己」呢?從小沒有父親的阿爸,一言一行,無形中都在為我們樹立「父親的典範」。如果這世上可以值得傳承的,道德典範的傳承遠勝過物質金錢的傳承,阿爸也許不知道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東西,但最可貴的正是「父親典範」,這是阿爸從小沒有父親,卻要守住「父親典範」的永恆鄉愁吧!阿爸掃了七十年的墓,彷彿把「他無緣得到的父愛」角色,也都化為「自己」,「完成自己父親未完成的角色」,這就是阿爸每年對先祖的許諾吧!我想這大概就是掃了七十幾年墓的阿爸,每次站在自己先祖墳前的心境吧!

父親的典範